APP下载

浅议动物标本在博物馆陈列中的管理

2017-01-17许永贤

中国兽医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陈列标本博物馆

许永贤

(中国农业博物馆 , 北京 朝阳 100125)

浅议动物标本在博物馆陈列中的管理

许永贤

(中国农业博物馆 , 北京 朝阳 100125)

1 动物标本在博物馆陈列中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动物物种已经灭绝,濒危物种和极危物种日益增加。动物的生老病死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把动物的死亡个体,通过科学方法制作成动物标本保存下来,是人类认识赖以生存的环境,保存生物多样性和动物资源及开展科学研究,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动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途径。

2 动物标本的主要种类

2.1 浸制标本 浸制标本是指将动物体处死之后,不作解剖按原来的样子,整体放入浸制液中保存的标本。整体浸制标本既能用来观察动物外部形态,又能用来解剖内部构造。整体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简便易行,在各种动物标本制作中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2.2 剥制标本 剥制标本一般常用于脊椎动物,特别是鸟类和哺乳类。剥制标本是指剥取脊椎动物的皮,剔除皮上的肌肉并在皮的内表面涂上防腐剂,然后填充假体,安装义眼,缝合整形而成的标本。

2.3 骨骼标本 骨骼标本可分为整体和散装两种类型。整体骨骼标本,是将骨骼按照原来的自然位置安装为一整体,散装骨骼标本,即为各个部件骨骼。主要步骤:去皮、去肉、去内脏;修除骨骼上附着的结缔组织及残剩之肌肉,脱脂及漂白,装置和整形。

2.4 干制标本 干制标本一般常用于昆虫等其他小型动物。主要步骤还软展翅干燥。

2.5 玻片标本 这种制片法适用于封装微型动物的整体。制作整体装片标本包括取材、固定、浸洗、染色(或不染色)、脱水、透明、封片等8个步骤。不同材料的整体装片方法不完全相同。

3 动物标本在博物馆陈列中的作用

3.1 动物标本陈列应为直观、形象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动物标本,是借以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和有关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动物标本知识,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或经过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动物标本能够真实地反映动物的形态和构造,将其作为非常重要的直观教具,运用于博物馆陈列展出,使展览陈列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加强博物馆陈列,是对参观人员直观、形象了解自然界,了解动物及对动物各类知识的宏观认识。

3.2 增强博物馆参观人员对动物了解、学习的浓厚兴趣 动物标本制作,是一项专业性、工艺性、复杂性产物。我国许多博物馆展览、陈列栩栩如生、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动物标本。如金丝猴、珍珠鸡、火鸡、野鸭、鸵鸟、蓝孔雀等等,为博物馆陈列注入了更多的趣味性。是参观者初步了解、学习,各类动物的生活规律、习性,及各类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主要渠道。是探明动物界发生、发展基本规律,提供充分保护和利用动物资源,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协调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此外,在博物馆学习、参观中,针对大、中、小学生而言,基于他们的好奇心,可以激发他们对自然界,各类动物的宏观了解,以增强学习动物学的浓厚兴趣。

4 动物标本的陈列管理

4.1 博物馆动物标本陈列现状 现今大多博物馆动物标本的陈列采用自然景观,开放的形式陈列展出。其实这种展出方式对皮毛类动物标本,易受细菌、虫害的侵蚀。由于开放式陈列展示没有防尘、防虫、控温、控湿等技术措施,含有微生物及虫卵的灰尘极易飘落在这些标本上,使这些标本失去鲜艳的色彩,直接导致损坏标本。尤其像金丝猴、锦鸡等,带有艳丽光泽的标本,落上灰尘会直接影响它的观赏性和价值。有的陈列设计为了突出生态景观的效果,用天然土、树皮,这些装饰材料没有经过彻底的熏蒸消毒、杀菌等措施,在夏季高温、潮湿的季节虫卵繁殖迅速,给这些标本在展出的效果、标本的自身价值留下诸多的隐患。

4.2 动物标本在博物馆陈列、管理措施

4.2.1 博物馆陈列环境温度、湿度的控制 保养好、养护好的动物标本,可以陈列100年以上。在损坏动物标本的诸多因素中,温度、湿度以及温度、湿度的剧烈变化,对标本的影响是最大也是最关键的。我们大多数的动物标本如鸟类、小型兽类标本,在制作时使用的填充材料,基本上是锯末、木屑、棉花、竹丝等,这些填充物,在夏季或温度、湿度变化的时候,特别容易使标本膨胀、变形。有的标本填充物材料,因多种材质造成标本膨胀系数不一样,标本就变成扭曲甚至报废。依据我们长期观察,陈列在展厅的动物标本,环境温度在4 ℃-10 ℃,湿度50%,最适合动物标本的陈列、展出。

4.2.2 博物馆陈列环境的防虫、防霉、防尘 我们在博物馆陈列中发现,对动物标本损坏最大、最常见的害虫是花斑皮蠹和衣蛾。溴氰菊脂是防止花斑皮蠹最有效的药剂。它具有药效快、杀虫彻底;对人体伤害小、低残留的特点。具体的使用方法是:2.5%溴氰菊酯原液,稀释浓度1∶250,使用ARS塑料喷雾器,将动物标本全面喷药,封闭20 min,在使用中,按照一般药品防护和使用方法即可,安全可靠,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此外,动物标本还应该在每年的春天、秋天两个季节,使用“滴滴畏”熏蒸,对防止衣蛾虫害效果显著,方法简单易行。对博物馆陈列的橱柜、标本个体都可以操作。陈列展厅还可以放置一些樟脑粉来达到驱虫的效果。在防霉过程中,有一种菌害我们是容易忽视的,它就是—孢子。孢子在刚刚生长发霉时,我们的眼睛是看不到的,当我们发现标本有孢子的时候,它实际已经对标本产生破坏的作用了。经过我们多次的实践,预防和杀灭孢子霉菌,效果较好的是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可达到杀灭孢子和预防霉变的产生。

日常展览陈列中,动物标本防尘必不可少。空气中漂浮着,我们人眼看不见的沙土、花粉、石灰、碱末等等的混合物,对标本腐蚀、污脏、粘结有较强的作用,同时它们又是相互传播、繁殖菌类、虫害的掩护体。我们提倡进入博物馆参观人员,及时清理身上携带的灰尘、泥沙等物质,博物馆参观入口处,应设立防尘缓冲带,以达到防尘的效果。

4.2.3 博物馆动物标本陈列中光照的使用 光是一种活化能,主要是破坏有机质的碳链,加速物质的老化,它不仅使动物标本的毛羽颜色褪变,而且因光氧化作用使纤维发脆。动物标本对光照非常的敏感,它的最大光照不能超过50 lx。博物馆陈列,对动物标本在光照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平时只对标本的虫害、湿度、防霉等破坏因素比较关注。实质上,动物标本的受害因素是多方面、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只是湿度大,没有光照和高温,则湿度对标本的损坏作用不是很大;如果在同一个环境既湿又热光照又强,那么就会加快速度对动物标本的老化。

博物馆动物标本陈列中,为了合理的利用光照、人工光源,增加展览的效果。我们积极推荐人工光源的使用,因为自然光源不可逆性,会造成标本不同程度的损坏。人工光源照射角度的可调性,弥补了自然光源的缺陷。使用人工光源要避免直射和集中照射动物标本,照明时间和强度越短越弱越好,光源与物体愈远愈好。另外,动物标本在受潮后切不可暴晒。

4.3 加强对博物馆珍稀、名贵动物标本的管理 博物馆陈列中,对国家级保护动物标本陈列管理尤为重要。有的濒危动物标本,自身价值和学术研究等方面不可多得。管理好这些标本是博物馆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

有些博物馆采取开放式展览设计,这种展览最大的弊端是,有些观众在参观中,出于种种的好奇心,动手触摸、掰动、摇晃动物标本;有的观众往大型鲸类标本的嘴里塞口香糖,有的动物标本牙齿被观众人为折断,不文明的行为随时可见,使标本不同程度的受到损坏。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进步,动物标本在博物馆陈列中的陈列管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应用好、管理好、保护好这些标本,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不断的推陈出新,让动物标本在科学研究、博物馆陈列、展出等方面,为人类的文明发展、进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 李俊英.花斑皮蠹生物学特性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21(2):93.

[2] 姚建,刘虹,陈小琳,等 .使用冷冻方法防治昆虫标本虫害[J].昆虫知识,2005,42(1):96-98.

[3] 浦冠勤,毛建萍.蚕茧害虫花斑皮蠹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技术[J].丝绸,2005(5):732-733.

2017-02-15

猜你喜欢

陈列标本博物馆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博物馆
组合与构建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