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猫病毒性鼻气管炎诊断与防治研究进展

2017-01-17牛江婷伊淑帅王军政邵洪泽赵艳丽董国英胡桂学

中国兽医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抗病毒宠物抗体

牛江婷 , 伊淑帅 , 王 开 , 董 浩 , 王军政 , 邵洪泽 , 赵艳丽 , 董国英 , 胡桂学

(1.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吉林 长春 130118 ; 2.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吉林 长春 130118 ;3.吉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 , 吉林 长春 130062 ; 4.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 北京 海淀 100875)

猫病毒性鼻气管炎诊断与防治研究进展

牛江婷1, 伊淑帅1, 王 开1, 董 浩2, 王军政1, 邵洪泽3, 赵艳丽1, 董国英4, 胡桂学1

(1.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吉林 长春 130118 ; 2.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吉林 长春 130118 ;3.吉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 , 吉林 长春 130062 ; 4.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 北京 海淀 100875)

猫病毒性鼻气管炎(Felineviralrhinotracheitis, FVRs),又称猫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猫疱疹病毒1型(Felineherpesvirustype1, FHV-1)引起的一种以上呼吸道感染和角膜结膜炎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统病毒病。FHV-1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只感染猫科动物,呈全球性分布,在一些地区猫群中发病率可达97%以上,严重影响着宠物猫及野生猫科动物的健康[1]。FVRs多发生于2~4月龄幼猫,自然感染潜伏期为2~6 d,感染幼猫主要表现为流涎、咳嗽、打喷嚏、鼻腔黏稠状分泌物等上呼吸道症状以及结膜炎、角膜树枝状溃疡、慢性间质性角膜炎等眼部临床症状,发病率为100%,幼猫病死率可达50%[2]。感染猫康复后,FHV-1潜伏于三叉神经、视神经以及扁桃体内,造成持续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再活化引起复发性疾病,给该病的诊断与防治造成了困难[2-3]。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猫已逐渐成为人类的精神伴侣,宠物健康也逐渐成为世界宠物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FVRs具有混合感染、感染后终身带毒、潜伏性感染、临床症状复杂等特点,FVRs的诊断与防治已成为宠物临床的热点与难点。本文对FVRs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宠物临床中FVRs诊断及防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 猫病毒性鼻气管炎诊断方法

FHV-1感染后的急性发病期,眼、鼻分泌物携带大量的病毒,采用实验室诊断方法很容易检测到病毒的存在,但急性发病期患病猫往往表现出特异性临床症状,如结膜炎、角膜树枝状溃疡以及FVRs的示病症状-疱疹性角膜炎等,往往无需进一步诊断便可确诊。相比之下,FHV-1潜伏感染或慢性感染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相对复杂,需要进一步诊断。此外,FHV-1与猫杯状病毒(Felinecalicivirus, FCV)、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临床表现相似,极易混淆,引起误诊。因此,建立系统的FVRs诊断方法是确保有效治疗的关键。目前,常用的FHV-1诊断方法包括病毒的分离、免疫荧光、中和试验、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PCR检测等[4]。

1.1 病毒的分离鉴定 α-疱疹病毒一直以来都以病毒的分离作为诊断的黄金标准,因为该病毒在细胞内能迅速复制并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FHV-1急性感染采集眼、咽拭子,慢性感染或潜伏感染采集结膜、角膜刮取物,处理后接种F81细胞,接种2 d后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灶状圆缩、形成合胞体、出现多核巨细胞[5]。病毒分离后常采用电镜负染进行形态学观察,镜下FHV-1病毒粒子为球形,直径为140~160 nm,有囊膜,囊膜表面附有纤突[5-7]。病毒分离虽能准确诊断出FHV-1感染,但FHV-1环境抵抗力弱,运输过程中极易造成病毒的失活,此外病毒分离相对耗时,临床上一般不建议使用病毒的分离进行诊断。

1.2 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免疫荧光试验(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和试验以及血凝-血凝抑制试验(HA-HI)。

免疫荧光试验是国外宠物诊疗机构诊断FHV-1感染的常用方法。用于FA检测的临床样本多为患病猫角膜、结膜刮取物以及活体组织切片,处理后与荧光素标记的抗体相结合,通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特异性荧光进行诊断[8]。免疫荧光试验具有敏感性低的缺点,仅能诊断急性感染期的患病猫,对于自发慢性感染的猫群检测成功率较低,限制了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9]。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依据可溶性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酶标显色进行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是经典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王吉、张晓明等建立的FHV-1抗体ELISA检测方法,与国外试剂盒相比,检测符合率为95%~96. 8%,可用于宠物猫及野生猫科动物FVRs血清学调查[10-11]。虽然ELISA方法可以检测FHV-1血清抗体,但并不能区分疫苗毒或野毒感染产生的抗体,与免疫荧光、病毒分离诊断结果缺乏相关性,仅限于FHV-1血清学调查。

中和试验可用于FHV-1抗体效价的检测。由于FHV-1原发感染时机体的抗体滴度较低,复发感染后血清抗体滴度大幅度升高。中和试验检测的抗体效价与患病猫临床表现无关。因此,一般不采用中和试验进行诊断。

FHV-1可以凝集猫的红细胞,可通过血凝-血凝抑制试验检测FHV-1感染情况。但是,目前对于FHV-1血凝性仍存在争议,未建立系统的HA-HI诊断方法。

总之,血清学方法用于FHV-1的诊断尚有欠缺,但是可以用于血清学调查、免疫学研究以及疫苗效果的评价,为预测FHV-1免疫现状奠定基础。

1.3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目前,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已成为FHV-1实验室诊断的主要标准,主要包括普通PCR、巢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等。大多数PCR方法的建立均是依据FHV-1的高度保守序列-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 TK)基因。Sykes等建立了猫上呼吸道感染病原FHV-1、FCV、鹦鹉热衣原体多重PCR/RT-PCR方法[12],该方法针对FHV-1 TK基因设计的鉴定引物Herp-F/Herp-R,已成为FHV-1鉴定的通用引物,用于大量FHV-1的鉴定研究[12]。王吉等根据FHV-1 TK基因建立了FHV-1 PCR检测方法,可检测的最低DNA浓度为1.46×102拷贝/mL,具有特异、敏感、稳定的特点[13]。Hara等依据TK基因建立的FHV-1巢氏PCR方法显著提高了眼、鼻以及咽拭子中FHV-1的检出准确率,适用于隐性感染或慢性感染猫FHV-1的PCR诊断[14]。Vogtlin等设计了TK基因特异引物与TaqMan探针,建立了FHV-1的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拷贝/μl,该方法适用于临床FHV-1的快速定量检测[15]。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具有敏感特异、简便省时等优点,可用于FHV-1快速诊断。但是,FHV-1潜伏感染期,眼分泌物内的病毒载量极低,采用普通PCR的方法无法做出诊断。英国宠物诊疗实验室建议使用普通PCR与实时定量荧光PCR两种方法作为FHV-1诊断的依据[1]。此外,现有的PCR方法无法区分疫苗毒与野毒感染,容易造成假阳性的判断。因此,建立一种可区分疫苗毒及野毒的PCR方法对FHV-1的临床诊断意义重大。

2 猫病毒性鼻气管炎防治措施

2.1 疫苗免疫 FVRs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保持环境卫生、规范饲养、患病猫隔离及疫苗免疫等,其中,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疫苗接种后,可以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作用于FHV-1,从而降低三叉神经节内潜伏病毒的病毒载量。目前,适用于宠物临床的FHV-1疫苗主要包括灭活疫苗与改良弱毒疫苗[9]。猫鼻气管炎-嵌杯病毒病-泛白细胞减少症三联灭活疫苗(商品名:妙三多)是使用范围最广、效果较显著的疫苗之一,免疫程序为8周龄时首免,10~12周龄进行二免。国内外也已经有改良弱毒疫苗投入临床使用,主要包括FHV-1弱毒疫苗,与FCV组合的二联苗等[1]。虽然弱毒疫苗可以诱导机体产生更高的抗体水平,但疫苗毒会造成接种猫FHV-1潜伏感染,并引起复发疾病。此外,弱毒疫苗的核酸干扰也对FHV-1野毒感染的诊断造成了困难。因此,基因缺失疫苗的研发将会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2.2 治疗方法 FHV-1感染后主要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与眼部疾病,眼部疾病是FVRs治疗的主要方向,需要根据感染阶段、临床症状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幼猫原发感染的急性发病期,眼部、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多表现为口鼻溃疡、结膜炎以及角膜溃疡,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局部或系统的治疗,同时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细菌的继发感染或并发感染。症状严重不能进食的猫,需配以支持疗法,进行肠胃外饲或者流食饲喂。康复猫复发感染后多表现为角膜炎、结膜炎,采用局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患慢性间质性角膜炎的猫,理论上应采用皮质类固醇类抗炎药物以及免疫抑制药物进行治疗,但均会导致潜伏FHV-1的复发感染,限制了药物的治疗。目前,常采用局部皮质类固醇药物配合预防性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对抗FHV-1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DNA类似物、三氟胸苷、夏昔洛韦、阿普洛韦等[1, 9]。其中,三氟胸苷是针对FHV-1感染最有效的抗病毒药物,阿普洛韦是最常使用的局部抗病毒药物[16]。但是,由于价格昂贵以及缺乏临床应用报告,限制了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使其仅停留在试验治疗阶段。

干扰素作为一种广谱的抗病毒药物,也常用于治疗FHV-1的感染,主要包括重组人α-干扰素与猫ω-干扰素。但是,相关研究发现口服干扰素对猫局部症状无效的,干扰素配合抗病毒化学药物仅能增强药物的抗病毒活性[17]。因此,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治疗试验进一步证明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

食源性L-赖氨酸也是一种常用于治疗FHV-1感染的药物。体外试验证明,在低精氨酸条件下,高剂量的L-赖氨酸会显著抑制病毒的复制[18]。但是,Sebastiaan等[19]研究发现,使用食源性L-赖氨酸治疗FHV-1患病猫并不能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反而会导致跟严重的临床症状与更高水平的FHV-1病毒检出率,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证明。

益生菌、益生元的使用也可在一定水平上延缓病毒发病进程。研究证明,FHV-1感染猫口服益生粪肠球菌SF68可以减轻感染猫临床症状,同时可以抑制慢性FHV-1的复发感染,减少发病率[20]。

3 展望

虽然FHV-1是一种非烈性传染病,但对宠物猫及野生猫科动物的健康存在严重威胁,其潜伏感染与复发感染的特点对该病的诊断与防治带来了困难。目前,该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正逐渐完善,但鉴于各种诊断方法、疫苗、治疗药物的局限性,仍需通过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补充。如FHV-1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等仍是宠物临床的空白,大大限制了FHV-1的诊断与防治。相信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宠物福利的不断重视,FHV-1诊治的空白将会不断被充实。

[1] Gould D. Feline herpesvirus-1: ocular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ptions [J]. J Feline Med Surg, 2012, 13(5): 333-346.

[2] Gaskell R M, Radford A D, Dawson S. Feline Infectious Respiratory Disease [M]. Feline Medicine and Therapeutics, Third Edition. 2008: 577-595.

[3] Gaskell R, Dawson S, Radford A,etal.Felineherpesvirus[J]. Vet Res, 2007, 38(2): 337-354.

[4] Burgesser K M, Hotaling S, Schiebel A,etal. Comparison of PCR, virus isolation, and in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staining in the detection of naturally occurring feline herpesvirus infections [J]. J Vet Diag Invest, 1999, 11(2): 122-126.

[5] 张硕, 李纯玲, 汪葆玥, 等. 猫疱疹病毒Ⅰ型的分离与鉴定[J]. 实验动物科学, 2010, 27(2): 21-25.

[6] Fargeaud D, Jeannin C B, Kato F,etal. Biochemical study of the Feline Herpesvirus 1 [J]. Arch Virol, 1984, 80(2-3): 69-82.

[7] Sun H, Li Y, Jiao W,etal.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feline herpesvirus type 1 from a South China tiger in China [J]. Virus, 2014, 6(3): 1 004-1 014.

[8] Maggs D J, Lappin M R, Nasisse M P. Detection of feline herpesvirus-specific antibodies and DNA in aqueous humor from cats with or without uveitis[J]. Am J Vet Res, 1999, 60(8): 932-936.

[9] Maggs D J. Update on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felineherpesvirustype 1 [J]. Clin Tech in Small An P, 2005, 20(2): 94-101.

[10] 王吉, 卫礼, 付瑞, 等. 猫疱疹病毒Ⅰ型(FHV-1)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J]. 实验动物科学, 2014, 31(4): 1-5.

[11] 张晓明, 陈武, 徐春忠, 等. 虎源猫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D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 野生动物学报, 2014, 35(3): 257-261.

[12] Sykes J E, Allen J L, Studdert VP,etal. Detection of feline calicivirus, feline herpesvirus 1 and Chlamydia psittaci mucosal swabs by multiplex RT-PCR/PCR [J]. Vet Microb, 2001, 81(2): 95-108.

[13] 王吉, 付瑞, 卫礼, 等. 猫疱疹病毒Ⅰ型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4, (3): 192-197.

[14] Hara M, Fukuyama M, Suzuki Y,etal. Detection of feline herpesvirus 1 DNA by the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J]. Vet Microb, 1996, 48(3-4): 345-352.

[15] Vogtlin A, Fraefel C, Albini S,etal. Quantification of Feline Herpesvirus 1 DNA in Ocular Fluid Samples of Clinically Diseased Cats by Real-Time TaqMan PCR [J]. J Clin Microb, 2002, 40(2): 519-523.

[16] Meulen K V D, Garre B, Croubels S,etal. In vitro comparison of antiviral drugs against feline herpesvirus 1 [J]. BMC Vet Res, 2006, 2(1): 1-7.

[17] Haid C, Kaps S, Gonczi E,etal. Pretreatment with feline interferon omega and the course of subsequent infection with feline herpesvirus in cats [J]. Vet Ophthalmol, 2007, 10(5): 278-284.

[18] Maggs DJ, Collins BK, Thorne JG,etal. Effects of L-lysine and L-arginine on in vitro replication of feline herpesvirus type-1 [J]. Am J Vet Res, 2001, 61(12): 1 474-1 478.

[19] Bol S, Bunnik E M. Lysine supplementation is not effective for the prevention or treatment of feline herpesvirus 1 infection in cats: a systematic review [J]. BMC Vet Res, 2015, 11(1): 1-15.

[20] Lappin M R, Veir J K, Satyaraj E,etal. Pilot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oral supplementation of Enterococcus faecium SF68 on cats with latent feline herpesvirus 1 [J]. J Feline Med Surg, 2009, 11(8): 650-654.

S852.65

A

0529-6005(2017)09-0073-03

2016-11-1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501002)

牛江婷(1992-),女,硕士生,主要从事动物病毒学研究,E-mail:NJT920226@163.com

胡桂学,E-mail:guixue1964@126.com

猜你喜欢

抗病毒宠物抗体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Ro52抗体与其他肌炎抗体共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单克隆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人冠状病毒中的研究进展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RF、抗CCP抗体、抗APF抗体、抗AKA抗体、抗MCV抗体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
抬起脚来
养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