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猪丹毒的诊治措施

2017-01-17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5期
关键词:猪丹毒食欲死亡率

赵 瑞

(法库县法库镇动监所,辽宁法库 110400)

母猪丹毒的诊治措施

赵 瑞

(法库县法库镇动监所,辽宁法库 110400)

猪丹毒病俗称“打火印”,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猪丹毒病属于二类传染病,既是猪传统‘四大疫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一般3~6月龄的架子猪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但近年来猪丹毒以在母猪中发病逐年增多并以亚急性型疹块型和慢性猪丹毒常见,有一定的死亡率,给养猪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很多养殖户不规范使用丹毒疫苗或不给母猪使用猪丹毒疫苗和极少针对猪丹毒进行保健有关。

1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猪体温突然升高到40.5℃~41℃以上,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不愿走动,皮肤迅速发红,指压退色,拉干粪球,在1~2 d后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皮肤出现一些黑紫色、深红色大小不一的疹块,其形状也各不相同,有圆形、菱形、方形或者不规则形状,出现疹块的位置稍有凸起,疹块突出皮肤2~3mm,并且边缘呈现红色,中间较为苍白,具有明显的界限,与烙印非常相似,因此,有“打火印”之称。在发病的时候,白猪容易看见,棕色或黑猪不容易看见,随着疹块的出现,猪体温也会随之下降,病势也会逐渐减轻,在疹块消失之后,凸起的位置也会逐渐下陷,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脱落自愈。此病病程大概为10~12d,其死亡率较低。个别病例会转为慢性型或者急性型猪丹毒。慢性型:以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病猪食欲无明显变化、体温正常、消瘦,贫血,喜卧。背部、肩部、耳朵、蹄部和尾部形成局灶性坏死病变,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肿胀、隆起、坏死、结痂或形成黑色干硬的皮革样病灶。

2 剖检变化

主要病变在胃,十二指肠,回肠,整个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脾肿大,呈典型的败血脾,肾瘀血,肿大,大红肾。关节肿胀,有浆液性。纤维索性渗出物蓄积,慢性病例在心脏可见到疣状心内膜炎的病变,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出现菜花样增生物。

3 诊断

可根据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进行初步诊断,疹块型猪丹毒以皮肤疹块为特征变化。慢性猪丹毒不易诊断,需借助实验室诊断方法。

4 防治措施

(1)未发病的猪场,平时应坚持做好防疫工作,这是当前防止猪丹毒最有效措施。免疫程序:

①仔猪在45~60日龄第1次注射疫苗,常发区3月龄进行第2次注射。

②种公猪每间隔6个月注射疫苗1次,通常于春秋两季定期免疫注射。母猪跟胎次进行免疫。

(2)定期消毒,杀灭病原体。对圈舍四周、地面、垫草和用具进行消毒。

(3)新猪场要严禁从发生过该病流行的老猪场引种,以切断传染源。必须引进和调配种猪时,要提前做好预防接种疫苗工作,待产生免疫力后再引进。引进的猪进场后,还应隔离观察30d以上,无疫情发生后,方可混群。

(4)药物治疗

发病母猪隔离,首选药物为青霉素类、头孢类。怀孕母猪最好选用阿莫西林或头孢噻呋钠,首次用药加倍,使其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同时按说明注射板蓝根或银黄提取物退热、恢复食欲,1次/d,直至体温和食欲恢复正常2d后停药,不宜停药过早,以防复发或转为慢性。未发病猪用清瘟败毒散、阿莫西林拌料预防,连用3~5d。

猜你喜欢

猪丹毒食欲死亡率
高温天猪食欲下降,这六种饲料可消暑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控
莴笋开胃增食欲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猪丹毒病原菌特性
浅析猪丹毒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猪丹毒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