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7-01-17李晓环

中国林业经济 2017年6期
关键词:塞罕坝市场主体林场

李晓环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北曼甸林场,河北 围场 068450)

加快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李晓环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北曼甸林场,河北 围场 068450)

林业发展在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方面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除此之外,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实现可持续方面也一样起着不可忽视的效果。因此,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林业管理研究者都希望能尽早突破发展的局限,早日实现林业建设的最大的价值。因此,在探讨发展策略之前,必须要详细全面地找出阻碍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进而使人类的生存活动和经济生产都能受益无穷。以北方地区的塞罕坝机械林场为例,来具体阐述促进林业生产的策略。

林业发展;问题探讨;策略分析

1 影响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

1.1 资金严重缺乏

林业发展在前期过程中需要大笔资金投入作为生产成本,但实现价值的时间长,风险高,所以在引进资金方面一直都很困难。尤其是塞罕坝机械林场,由于场地大,物种单一,因此在结构调整和土地翻新以及苗圃培育以及购买方面较之于其他林业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想要缩短时间,只能通过资金去弥补和改善。

1.2 法律制度不完善

法律制度是维护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北方地区的偏远乡村,他们的生活来源之一就是林业,所以如果不对这些行为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和约束,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发展始终不能向前,在管理层面上也起不到标准的依据模式,法律法规的存在可以说无论对于林业看护者还是林业破坏者,都是一种绝对的权威,是抑制其不当做法的警钟,也是林业保护的重要界限。

1.3 林场结构单一

塞罕坝机械林场除了一些天然的大片桦树林外,在其他的植株类型上较南方林业而言比较单一,所以,在资源方面塞罕坝林场就具有一定的劣势,如果想要发展快速,实现产业化,单靠自然的演替作用显然无法达到要求,所以必须要依靠人力来调节改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与其他林业一样维持在同一起跑线上。另外,结构单一造成的结果还有林业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较弱,这些都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1.4 经营管理不当

林业的生产质量好坏与管理的完善与否有很大的联系,因为它不仅影响到内部的运行程序和模式,对于内外部的衔接也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林业的发展之所以能走向产业化,内部的生产满足外部市场的需求是必要的前提,而这就需要管理者能有灵敏和独到的见解,进而使内部运营按照市场发展前进,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都忽视了这个至关重要的过程,从而导致生产落后,发展受阻。

1.5 体制改革缓慢

林业的体制改革对于林业的发展而言,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如果不能快速地从体制改革阶段走出,势必会滞后林业的发展时间,进而影响其实现产业化的速度。除此之外,在经济价值方面,由于体制的改变,势必也会造成林业生产方式的波动,而这些,虽然影响的作用不大,但归根结底,对于林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2 发展我国林业产业化的对策

2.1 提高认识

要对林业产业加大宣传力度,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转变林区干部的陈旧观念,重视林业产业化发展,将这项工作提上政府工作日程,并且作为林业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来做;利用各种宣传的手段,建立科学的林业发展观,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和现实价值,这样就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态林业建设中来。

2.2 培育市场主体

缺少主体的市场只能说是形式上的市场,一个健全的市场体系,必须具备市场主体。从生产的角度来说,市场主体主要包含经营者以及林业产品。经营者是市场的主观主体,林业产品是市场的客观主体,客观一般受主观影响以及制约。所以,要培育出效益的市场主体,就要创新经营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出各种形式的经营规模,让林业企业、林场、购销组织以及林农成为产业化的市场主体。对林业经济制度进行创新,使龙头企业变成效益林业的又一个市场主体,龙头企业不但可以促进小规模林业经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还可以提高林业社会化水平和林农组织化程度,让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林业产业化发展中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2.3 完善产业结构

林业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版块。进一步完善林业产业结构,首先要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作用,保证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就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其次要加快第二产业的发展,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主体,其需要更多先进科技水平的支撑,同时着重培养一批龙头企业,带动林户一起形成一体化经营;最后要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森林旅游业是这其中的发展重点,因此良好的管理体系需要被不断地探索并加以利用。

2.4 兼并整顿小林业

塞罕坝机械林场在北方地区属于最大的人工林场,如果想要其突破自然生产的发展速度,早日步入产业化,实现资金运动的循环,就必须要兼并周围的一些小型林场,适当的扩大其生产规模,这样在整体的结构规划和种植分配上就会更加的科学,而这也是促进林业发展的必然途径。对于兼并的小型林场,一定要注意其兼容性,使其尽早融入到大林场的设计范围内,在管理模式上,也要进行合理的统一,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林业的总体布局必然能在同行中提高竞争力,进而实现快速发展。

2.5 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林业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管理约束,而这些除了要有内部的方法措施,对于同一行业而言,也要有统一的标准,因为这是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关键。行业之间的竞争和约束可以起到提高作用,而相关的管理协会又在整体之上起到了很好的执行意义。比如说,林业的产业化主要是为了凸显其经济价值,但是实际上,它存在的大前提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绿化地区环境,所以,对于行业的基本准则需要有协会来制定,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行业的齐头并进。

[1]费本华,樊宝敏.中国现代林业建设及其产业发展浅析[J].世界林业研究,2007,10(5):27-32.

[2]龙儒臻.影响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0(7):55-56.

[3]耿玉德.我国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化研究[J].绿色中国,2005(3):31-35.

[4]王利芳.关于我国林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究[J].北京农业,2011(36):110-113.

[5]牛创民.浅析我国林业发展现况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24):241.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dustry in China

LIXiao-huan
(North Mandian Forest Field Main Field of the Mechanical Forest Farm,Hebei paddock 068450,China)

The forestry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balance has an important decisive role,in addition,in promoti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aspects plays a noticeable effect as well.Therefore,both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and the forestry management researchers hope to break the limitation of develop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realize the maximum value of forestry construction at an early date.Before discussed development strategy,therefore,must be detailed fully find out the main factors that hinder the development,only in this way,they can better suit the remedy to the case,do be done,and then make the survival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economic production can benefit.In this paper,the strategy of promoting forestry production will be elaborated in the northern region.

forestry development;Problem discussion;Strategy analysis

F326.23

A

1673-5919(2017)06-0073-02

10.13691/j.cnki.cn23-1539/f.2017.06.026

2017-09-27

李晓环(1974-),女,河北围场人,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育亩技术、病虫害防治。

鹿 鸣]

猜你喜欢

塞罕坝市场主体林场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江苏“塞罕坝”水上绿森林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