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萌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2017-01-17袁带秀李春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9期
关键词:提物药理作用抗炎

王 娟 胡 倩 刘 铃 袁带秀 李春艳

吉首大学医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合萌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王 娟 胡 倩 刘 铃 袁带秀*李春艳

吉首大学医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对合萌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合萌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合萌;抗炎镇痛;研究概况

合萌(Aeschynomenemdica L.)是一年生“水陆两栖”草本或亚灌木状植物,为豆科合萌族合萌属,中药名为梗通草,俗名田皂角、水皂角、水槐子等。它分布于我国吉林、广东、海南等地区;在南亚、东南亚及日本也均有分布,常见于富有营养的池塘边和溪河边[1]。合萌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明目、通乳等作用,主治热淋、血淋、水肿、排泄、痢疾、目赤肿痛、关节疼痛等症状[2],作为民间常用药,可拔毒生疮肌[3],在《江西民间草药》中就有记载,“治风火牙痛可用合萌根七钱,同鸭蛋炖服”,而其机理至今未明。对合萌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一直停留在民间药用水平上,其应用目前仍以绿化和畜牧饲料应用为主,缺乏深入系统地实验研究,抗炎镇痛机制也尚未清楚。

1 化学成分

因合萌的诸多民间用途,许多专家学者对合萌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且从合萌的种子、叶、茎等部位分离出了多种化合物,其中包括蒽醌及其甙类,黄酮及其甙类,黄烷醇及其甙类等[4]。

1.1 早期成分 在合萌的研究中,早期成分研究较小,并未深入。仅日本森田直贤通过对干燥叶乙醇提取物的提取实验验证了合萌中甙元和糖的存在[5],以及美国博伊思·汤普森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从合萌中分离出特殊的根瘤菌汤普森光合根瘤菌(Photorhizobiumthompsonianum)[6],其它成分研究未见报道。

1.2 黄酮及其甙类 黄酮及其甙类是合萌化学成分研究中最多、结构最清晰、成分最明确的一类化合物。Susumu Kitanaka、Tsutomu Hatano及其合作者[7-8]等从合萌中分离鉴定了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包括Demethytorosaflavone C、Demethytorosaflavone D、(±)7,3’4’-三羟基黄酮((±)-7,3’,4’-trihydroxyflavanone)、牡荆素(vitexin)、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葡萄甙(luteolin -7-glucoside)、黄酮木犀草素-7-O-β-D-葡萄甙(luteolin-7-O-β-D -glucoside)等。

1.3 黄烷醇及其甙类 通过对合萌的荚果进行深入研究,从中分离得到6种黄烷醇类化合物[8],经过鉴定为1种单聚体(+)-儿茶素和5种二聚体化合物,分别为(2S)-3’,4’,7’-三羟基黄烷-(4 β→8)-儿茶素((2S)-3’,4’,7’-trihydroxyflavan-(4β→8)-catechin)、(2S)-3’,4’,7’-三羟基黄烷-(4α→ 8)-儿茶素((2S)-3’,4’,7’-trihydroxyflavan-(4α→8)-catechin)、(-)-fisetinidol-(4α→8)-catechin、(+)-fisetinidol-(4β→8)-catechin和原花青素B3(procyanidin B3)。

1.4 蒽醌及其甙类 Iinuma M等[9]首次从合萌种子中分离得到蒽醌类化合物后;王芳生等[10]从合萌全草醇提物中的石油醚萃取部分,分离得到桔红色针状结晶体1,8-二羟基-3-甲基-6-甲氧基恩醌酮(1,8-dihydroxy-3methyl-6-methoxy anthroquione),进一步验证了合萌中蒽醌类化合物的存在。

1.5 脂肪酸类 近年来,通过对合萌中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确定合萌的脂溶性成分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以棕榈酸和亚油酸为主的脂肪酸类化合物[11],含量分别为 21.34%和20.71%。其中亚油酸[11]是公认的唯一的人体必需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并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水平,使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2 药理作用

2.1 抗菌作用 李艳婧等[12]取合萌醇提物用水配制成试验药液,对各类菌种进行体外抑菌实验,计算合萌水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合萌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抗菌作用,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具有中度的抗菌作用,对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福氏志贺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低度抗菌作用。

2.2 抗过敏及抗炎镇痛作用 李艳婧等[13]通过观察合萌对天花粉致小鼠皮肤过敏的影响,对照息斯敏的抗过敏作用,验证了合萌水提物的抗皮肤过敏作用。观察合萌水提物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作用[14],表明合萌水提物明显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提示合萌水提物具有抗炎作用[13]。通过观察合萌水提物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的影响[15],表明合萌水提物明显减少小鼠扭体次数,提示合萌水提物具有一定镇痛作用且毒副作用小[12]。

2.3 抑制螺类生长作用 胡彦龙等[16]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浓度合萌甙对钉螺糖原和钉螺蛋白含量的影响,发现高浓度合萌甙处理钉螺可影响钉螺的能量代谢而抑制其生长。

2.4 抑制脂肪酶作用 Shimura等[17-19]对民间用于减肥和现代药理证实有减肥作用的不同种植物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合萌对脂肪酶的抑制能力最强。

2.5 抗诱变、抗癌变作用 Shin’ichi Kadowaki等[20]对合萌水浸出液的抗诱变性和抗染色体畸变能力进行了考察,发现合萌水提取液能有效防止红裂酶素引起的细胞的诱裂和对细胞的生理损害,表明了合萌水提取液在抗诱变、抗癌变等方面的作用。

3 合萌的应用

3.1 中医及民间应用 合萌作为中草药在民间的应用非常广且历史悠久。在日本是利尿、解毒的民间良药,其在我国利用更为普遍,并有大量的记载。如《南宁市药物志》中记载合萌有清热、消食、生津,治疳积,止烦渴应用;《贵阳民间药草》记载合萌有清肝、明目之功效;《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合萌有清热、利尿、健胃、通便之功效,能治水肿、肾炎、口渴、咳嗽、慢性便秘等疾病;《广东中药》记载合萌能治劳伤、积瘀、内伤、咳嗽;《贵州草药》记载合萌能清热清肿,利水通淋;《广东中草药》记载合萌有清热解毒、消积、治毒蛇咬伤之功效;《贵州民间方药集》记载合萌具利尿、泻热、镇咳、补肾虚、清心、明目功效;《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记载合萌有和脾、消胀之功效,能治黄疸。总之,我国利用合萌主要用于清肝明目,和脾利水,散瘀化积,治疗湿热黄疸、暑热吐泻、水肿、目花、夜盲、偏头痛、劳伤积瘀、小儿疳积、脚气等疾病[4]。在广西瑶族地区,田皂角在民间临床使用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尿路感染或结石、小便不利、血尿、水肿、痢疾、乳汁不通、胆囊炎、夜盲症、白内障、痈疮、湿疹、皮肤瘙痒等疾病[21]。

3.2 临床肾病应用 李波[22]在临床上将合萌用于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症1型、原发性肾病综合症2型、过敏性紫癜肾炎并肾功能不全,病情得以好转。临床上以合萌为主药治疗肾炎取得较好效果。

3.3 农畜牧业应用 合萌鲜草的可消化蛋白高达7克/公斤,且含有动物所需要的全部氨基酸,微量元素铜、锌、铁和锰的含量依序为25.06、20.00、239.35和52.44mg/kg。因此,合萌是牛羊最喜食的野生优良牧草之一[23]。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豆科牧草,合萌亦可用作绿肥[23],其根瘤发达,固氮能力强,且地上部分含氮、磷及钾等营养元素,又能适应水渍环境,对于充分利用我国南方大量的浅位富养水面和易遭水渍的低湿地、十边地发展豆科牧草和绿肥生产具有一定意义。野生合萌却是一种既能陆地生,又能水中长,且适应性强、分布广、利用价值又高的饲用植物种质资源。对它进行研究和开发,不但可以填补该领域的品种空白,而对低湿地、沼泽和绿肥草地的建设也具有一定意义[24]。

4 小结与展望

对合萌的研究和开发仅仅只有少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栽培技术研究以及饲用价值的研究,据分析资料证明合萌是一种很有驯化价值的植物,是一种优良的豆科饲用植物,目前对合萌的药用研究和开发尚未深入,制约了合萌资源的开发利用。当前对合萌的应用仍停留在绿化和畜牧饲料应用的水平。因此研究合萌的抗炎作用及其抗炎机制有利于促进合萌的资源利用,促进其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进一步探讨合萌水提物的抗炎镇痛药理作用,有利于进一步确定合萌的临床药用价值,促进合萌的药理应用以及相关产业制品的发展。

[1]萧运峰,孙发政.合萌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及经济性状评价[J].中国草地,1989,(5):23-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第四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16.

[3]吴忠文.湖南农村常见草药药性赋[J].中医药导报,2015,22(21):33-36.

[4]刘硕谦,刘仲华,黄建安,等.水皂角植物资源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5,26(1):245-249.

[5]森田直贤.银合欢、腊肠树等八种植物中的黄酮类成份[J].生物学杂志,1997,31(2):172.

[6]汪开治.美发现光合根瘤菌[J].中国植物志,1992(4):47.

[7]Susumu Kitanaka,Michio Takido.DemethyltorosaflavonesC and D fromCassianomame[J].Phtochenistry,1992,31(8):2927-2929.

[8]Hatano T,Yamashita A,Hashimoto T,et al.Flavan dimmers with lipase inhibitory activity from Cassia nomame[J]. Phytochemistry, 1997, 46(5): 893-900.

[9]Linuma M,Ohyama MT.Six flavonostillbenes and a flavanone in roots ofsophoraalopecuroides[J].phyticgemistny,1995,38(2):519-526.

[10]王芳生,丁艳丽,邓旭明,等.从豆茶决明中分离葸醌酮的结构鉴定[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Z1):37-38.

[11]陈家源,谭晓,卢文杰,等.田皂角中的脂溶性成分分析[J].广西科学,2011,18(3):226-227.

[12]李艳婧,钟正贤,陈家源,等.田皂角醇提取物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J].广西医学,2013,35(10):1308-1310.

[13]李艳婧,钟正贤.田皂角水提取物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12):63-64.

[14]王璐,高菊珍,张红宇,等.雪上一枝蒿速效止痛搽剂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4):52.

[15]徐叔云.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09.

[16]胡彦龙,赵红梅,安娜,等.田皂角对钉螺糖原和蛋白含量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9(2):96-97.

[17]Shimura S, Tsuzuki W, Itoh Y, et al. Lipase Inhibitors inCassia mimosoides L. var. nomame Makino[J]. Nippon Nogeikagaku Kaishi, 1993, 67(11): 1583.

[18]Shimura S, Tsuzuki W, Itoh Y, Kobayashi S. Inhibitory ef-fect of tannin fraction from Cassia mimosoides L. varnomame Makino on lipase activity[J]. Norin Suisansho Shokuhin Sogo Kenkyujo Japan Nihon Shokuhin Kogyo Gakkai, 1994, 41(8): 561.

[19]Sumino S.Studies on safety of CT-II, an extract Nomafrome Herb. in human - Results of consecutive administration for 7 days[J]. Japanese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1998,26(5): 193-198.

[20]Shin’ichi Kadowaki, Yoshinori Takahara,Kazufumi Naitou, et al. The suppressing effect of the extract from Cassia nomameon clastogenicity and cytotoxicity of mito-mycin C in CHO cells[J]. 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 2001,47(1): 86-88.

[21]L au Y L, Chan L C, Chan Y Y, et al.Prevalence and gen-otypes of alpha-and beta-thalassemia carriers in Hong Kong-implications for population screening[J] .N EnglJMed,1997,336(18):1298-1301.

[22]李波.以合萌为主药治疗肾脏病体会[J].河南中医,1991,11(6):33.

[23]章祖同.谈中国草地的分类问题[J].中国草地,1988(1):25-27.

[24]萧运峰,孙发政,尹良治.合萌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其经济性状评价[J].中国草地学报,1989(5):23-28.

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Aeschynomene

WANG Juan HU Qian LIU Ling YUAN Daixiu*LI Chunyan

College of Medicine,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416000,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eschynomene indica Linn, and also makes a prediction about anti-inflammatory analges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it.

Aeschynomene ; Anti-inflammatory analgesic;Research Progress

2016年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JDYXCX201602)。

王娟(1996-),女,汉族,在读本科生。E-mail:1459172864@qq.com

袁带秀(1975-),女,土家族,硕士,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民族药物药理活性研究。E-mail:yuandaixiu123@126.com

R284.1

A

1007-8517(2017)09-0072-03

2017-03-03 编辑:梁志庆)

猜你喜欢

提物药理作用抗炎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丹参醇提物的抗菌作用研究
苦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预知子醇提物联合姜黄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协同效应及机制探索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枇杷花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红花醇提物特异性抑制酿酒酵母细胞壁合成研究
药酒抗炎镇痛作用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