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观后感

2017-01-16卫雯

东方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式公约纪律

卫雯

看完由BBC(英国广播公司)拍摄的《中式学校: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这一系列纪录片,我的感触颇深。

首先,我来介绍下这个引起国内外广大学者和资深教育家以及国内外学生和家长深思的纪录片的总体内容。这个纪录片讲的是来自中国的五名顶级教师被邀请到英国汉普郡的一所知名公立学校——博航特中学,以中国式教育来教50名初三年级的英国学生。通过为期四周的教育,在记录了英国学生在中式教育情景下的课堂表现和心理变化之后,最后通过中式考试,确定了这个由50人组成的中式教育实验班的成绩确实比博航特中学初三年级的一个英式教育对照班的成绩要好,从而更加肯定了中式教育的优越之处。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看法。

一 纪律

在看纪录片第一集的时候,来自中国的科学老师杨军第一句便强调了纪律的重要性——“Discipline is very important”,确实,在中国,绝大多数的人从出生起就与这个叫做“纪律”的东西脱离不了关系。拿我来说,从一年级到初三,几乎10年期间,每次放假,一天也好,一个月也好,班主任都会让每个同学写一个叫做“安全公约”的东西。比如“不玩火,不玩电,不打架,不骂人…”。刚开始写的时候,我还挺认真地对待,通过我的多方面的考虑后写完了一份安全公约,但是之后一到放假就让写,不管是长假小假,还是小长假,老师规定都必须要写。于是,我记得我就私下借了几个同学的安全公约来抄,每个同学抄几条,最后组成了我自己的安全公约。当然,别人的公约对我来说,我也不一定会去完全遵守。再来看看英国的初中生,公然在教室里拿着电热壶烧水去泡茶喝。这恰恰与我曾写的安全公约中的“不玩电”背道而驰。在纪录片中也详细展现了这一幕,学生也受到了中国老师的批评,光是批评还不够,还要叫家长。在中国,学生被叫家长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只有当你犯错违规的时候才会被叫家长。而在英国,学生们觉得叫家长很好啊,一点都不会丢脸,反而觉得老师和家长聊聊天挺好的。

任何国家的发展状态都是和它的历史息息相关的。中国自古就有“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训诫,这里的“规矩”不正是用来形容标准法度即纪律吗?再看看今天,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不正是在强调纪律无处不在吗?而当纪律遇上教育(这里所说的教育指的是典型的中式课堂教育),则应处理好二者关系,教育过程中离不开纪律,但也要适度,避免走不干涉和干涉过度两个极端。

二 文化

谈到文化,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中国和英国的文化冲突。纪录片一开始,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群身着统一制服的英国学生。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被要求在校期间必须穿校服。再看看博航特中学的一名学生怎么说,“I think it seems like parachutes(穿着它简直像降落伞)”。而对于中国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早就已经习惯了这种统一的套装校服,几乎没有人会对校服产生多么丰富的联想,更不要说像降落伞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令我吃惊的地方就是英国中学生如何表达他们对所崇拜和喜爱的明星的敬仰的。纪录片中有一个场景是这样的,一个小女孩特别喜欢英国的歌手组合One Direction,当Zayn Malik离开这个组合的时候,她抱头痛哭。想想在中国,这种事情发生的几率几乎为零。中国的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有的甚至还有生活压力。我记得我在上初三的时候,每天至少是10个多小时的学习,晚上还要上晚自习,每天都想着怎样在中考中获得高分。对追星这个词根本没有太多的感触,喜欢一个明星,只是单纯说说而已。

纪录片中有一点是两国共同推崇的,那就是运动。英国人酷爱运动。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在1996至1997年间,有占总人口72%的男公民和57%的女公民,在4周之内,至少参加一体育运动。青少年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比例更高。他们为什么很喜欢做早操这件事也就不言而喻了。

我们可以看出,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确实成为了这个中式教育实验最大的导火索。在纪录片中五位中国老师也多次强调了英国的制度体系。英国政府有一整套的相对健全且自由度较高的社会福利体系,使得学生们不必去担心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而在中国,我们从学会读书写字开始就被家长老师灌输“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从古代战国苏秦“锥刺股”到汉朝孙敬“头悬梁”和匡衡“凿壁借光”到现在的大学生考研占座,无不说明勤奋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三 教育

英国老师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中国老师则偏向于发展学生的共性,即集体主义。在国外生活过至少三个月的人可能注意到了这一点。比如美国,美国的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从没有把孩子当作孩子,相反,他们尊重自己孩子的选择,把他们从小当作一个大人来看。而生活在中国的我们,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听过这句话“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我们不管长多大都是小孩,我们一发表自己的看法,就会被大人当成是插嘴。

纪录片最后,测试结果出来了后,令博航特中学的老师和中国老师都大吃一惊,中式教育赢了!不管怎么说,成绩高就是赢了。我们从小就参加各种知识大赛,有奥林匹克数学大赛等比赛,中国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上课模式和升学模式,而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反思是什么呢?纪录片导演,中央民族大学影视人类学中心主任朱靖江坦言“我们并不关注它究竟能为反思教育带来什么,而是它是否符合影视人类学所讨论的基本规范、准则”。他认为,作为两种文化的互动与比较,这个教育实验的周期至少应该在一年。“一个外来事物和内在事物的‘相处需要有一个磨合期,才能建立起一个甚至被忘记彼此之间差异的关系。融入与冲突至少应该有一个对比,才能保证平衡”。

中国拥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从古至今,许多教育学者为探索中国的教育而努力奋斗。而我,作为一个被中式教育所影响的学生,受益于它的同时也被它所压迫着。在中式教育下我成功考入了云南师范大学,但是回想起小的时候,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现在也不敢想了。对于国外的教育观点和方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对于国内的我们,切莫做像北京大学教授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猜你喜欢

中式公约纪律
图书借阅公约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中式餐厅包间设计
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
纪律
蒋海霞新中式家具设计作品
纪律是所有成功的基础
The English Learner’s Guide to Chinglish中式英语之鉴
同一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