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阶段贫困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2017-01-16黄建军

东方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升学率贫困生资助

黄建军

随着我国贫富差距的日益增大,物价上涨,很多来自乡镇、农村地区的高中阶段贫困学生也越来越多,就当前针对我国高中阶段贫困生的管理来看,主要以物质资助为主,与高校贫困生管理工作一样,重点完全放置于学生的生活上,而对其思想心理问题有所忽视,人本管理是实现育人的手段,但是当前我国针对高中阶段贫困生进行人本管理的理念还未能完全实现,造成这一现实问题的原因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诸如高考升学率、部分学校应试教育仍然存在、高中阶段贫困生救助与保障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本管理理念的实现。

一、重物质资助,轻精神关怀

高中阶段贫困生人本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要给予贫困生物质资助,这是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高中阶段学业的基本保障,但是相对于高校贫困生资助而言,高中阶段贫困生资助工作才刚刚开始起步,最早开始呼吁对高中阶段贫困生进行资助的文章出现在2008年新华网发布的《高中阶段贫困生救助制度亟待纳入国家救助体系》一文,在文中作者援引青海、安徽等地中西部地区的贫困调查报告的数据,指出当前在这些地区,由于家庭经济原因,高中阶段贫困生求学十分艰难,辍学率较高,虽然国家已经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但是针对高中阶段的救助机制还有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高中阶段贫困生则处于国家教育救助政策的盲区。该文记者呼吁要尽快建立国家高中阶段贫困生资助救助体系。距这一报道刊出两年时间,高中阶段贫困生教育资助政策在2010年秋季正式出台,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发文决定建立普通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以2010年秋季入学新学期为起点,采取中央与地方共同出资设立国家助学金的方式,资助普通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二、助困与育人缺乏有效结合

在针对高中阶段贫困生资助体系建设逐渐建立起来的当今,高中阶段贫困生群体顺利完成学业已经不再是被放置空中楼阁的虚物,但是高中阶段贫困生在接受了资助之后,感恩之心缺乏的现象却让教育者与资助者感到心酸,根据实地调研与新闻报道搜索,发现当前高中阶段学生受到资助之后与资助自己的学校或资助人很少有能够长期保持联系的。

受资助高中阶段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很少有能够主动向学校进行感恩回报的,虽然接受教育,顺利完成学业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但是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受资助高中阶段贫困学生对学校进行感恩更是一种道德提升的体现,感恩是对帮助过自己的那些人的回报于感激,感恩不需要多么的昂贵,哪怕是一句“谢谢”的感谢之词,都能够使资助方感到一丝欣慰。受资助的学生都没有主动与资助方进行联系,向其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这样的事情的发生不能不说与我们的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因为高中阶段学生受到升学压力的外部制约,更多的时问放置于学习之中,而思维也只局限于书本上,没有过多的人际思辨能力,学校一方面为其提供物质保障,但是另外一方面贫困 学生会认为自身受到资助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也就不会有过多的考虑。此外,学校也在资助的同时缺乏有效指导,在大学期间,学生管理部门以及资助中心会对 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但是高中阶段与大学相比,首先其活动范围有限、教育资源与大学相比而言也相对匮乏,这虽然是一些客观原因,但是客观也是通过主观来起作用的,关键还在于高中阶段教育管理者没有能够真正做到助困与育人缺乏有效结合,一味地以升学率这样一种一元化目标为追求,资助工作也是单纯的工作需求,应付上级部门的指导,如果教育管理者一旦持有这种思想,那么学生素质也会受到其影响,自然而然也会认为自己接受他人资助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就会慢慢养成“等着拿钱、主动要钱”的依靠心理,自立、自强意识淡薄,久而久之高中阶段贫困生就会缺乏感恩心和社会责任心。

三、以升学率为主的一元化校园缺少和谐的育人环境

在2009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国务院评定的优秀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孙云晓曾在全国进行了系列调查研究,调查数据表示:“91.7%的中小学生父母希望孩子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54.9%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另外,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前15名。76.4%的小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90分以上。65%的中小学生父母给孩子布置过学校以外的作业。”

借助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步伐,我国人口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分布不均匀等弊端,以及人 口众多的现实国情,出现以强调升学率为主的教育期望也就见怪不怪了,凡事都会引起连锁反应,在痴迷升学率的现实下,许多学校和家庭在教育方法与内容上都更倾向于应试教育,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学生家庭生活中,教育出现了畸变,这也为高中阶段学生群体的不和谐发展造成了影响,尤其对于高中阶段贫困生这 一类相对特殊的群体而言,应试教育则会成为他们素质扭曲的催化剂,这是因为高中阶段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相比,他们压力更大,尤其是单亲家庭或独生子女家 庭,这类家庭出身的贫困生要担负起家庭责任的重担,是改变家庭生活困境的希望,也正是如此高中阶段贫困生会更加努力的看书、学习,而忽视自身的综合发展,性格内向、冷漠,缺少知心朋友,人际交往能力差等现象在高中阶段贫困生身上都可以找到,而这些都与教育的核心一一培养健康的人格相违背。此外还有一份调查数据显示近10年间,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近50%,青少年近视率从20%上升到31%。由此可见,以升学率为主的一元化校园,学生缺少健康成才的和谐育人环境。

四、相关服务制度与机构不健全

在针对贫困生管理中,高等学校的机制与机构是较为完善的,以资助体系为例,在全国各个高校都已经建立了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而高中阶段主要以教学岗位居多,以曾经多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先进学校的石家庄市二中为例,在该学校的职能部门中主要是以教学科研为主,在学校管理中并没有设立单独的贫困生资助部门,比如资助管理中心等,高中阶段贫困生资助的主要任务则是由财务处和政教处(学生处)协同完成。有的地方则是依托资助管理中心,向高中阶段贫困生发放各种生活补贴与助学金。

所以,当前高中阶段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主要依托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与高等院校资助工作相比,缺少独立性、灵活性,资助体系不完善,目前国家针对高中阶段贫困生的资助只有一种,即通过每年每生的1500元助学金,此外还有一些社会公益基金资助以及爱心人士捐助。而高等教育资助体系内容就多达七种。(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免费师范生资助政策、“绿色通道”以及“勤工助学”)。由此可见,高中阶段贫困生资助与服务机制还有待完善。

高中阶段贫困生教育要注重完善相关贫困生资助体系,更新教育理念,创造良好的贫困生入本管理校园环境,做到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相结合、助困与育人有机结合。同时还应该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大力优化育人环境,做好贫困生心理咨询与指导工作,构建“学校一家庭”合作模式拓展贫困生教育空间,从而真正实现助困与育人有机结合,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升学率贫困生资助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基于ARIMA模型对我国升学率的研究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
实现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