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益气法治疗克罗恩病2例报道及治疗体会

2017-01-16陈彦伊戴幸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过敏源白术散克罗恩

陈彦伊,戴幸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湖南 长沙 410008)

健脾益气法治疗克罗恩病2例报道及治疗体会

陈彦伊,戴幸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湖南 长沙 410008)

目的通过健脾益气法治疗2例克罗恩病(CD)的报道,分享治疗体会。方法 研究该院收治的2例难治性CD患者临床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经服用健脾益气的中药,避免食用过敏食物,以及选用合理抗生素,病情得到改善。结论 综合利用健脾益气法和食物过敏源测试,选用合理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疗难治性CD。

克罗恩病;脾虚;健脾益气法;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

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性肉芽肿性消化道疾病。其病情具有迁延不愈、易复发的特点,经2次生物制剂治疗后仍处于活动状态的CD称之为难治性CD。戴幸平医师在临床中以健脾益气法治疗难治性CD收到较好疗效,现通过2例临床病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性患者,23岁,因腹痛,消瘦,乏力1个月余入院。既往有CD病史。入院考虑肠梗阻,经急诊手术发现肠内脓肿,冲洗治疗后转消化内科。予抗生素及英夫利昔单抗治疗2次,病情无明显变化,诊断为难治性CD。接诊时患者极度乏力,气促,胸闷,出汗多,大便次数多达20次,呈水样,舌红苔少,淡胖有齿痕,脉细弱。查体右中上腹可触及质软包块,大小约7 cm×5 cm,有压痛,无反跳痛。辅检中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均高。腹水培养:粪肠球菌。腹部B超示:腹腔巨大脓肿。中医辨证:脾虚夹湿毒,治宜补气健脾,祛湿排脓。选方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 g、太子参10 g、当归10 g、陈皮12 g、升麻6 g、柴胡6 g、白术12 g、茯苓12 g、薏苡仁25 g、藤梨根15 g、赤小豆20 g、炙甘草3 g、淮山12 g及莲子12 g,7剂。同时,增做食物过敏源测试,提示对大豆、西红柿、玉米、大米敏感,而对鳕鱼、肉类呈阴性。故调理饮食,避免过敏食物摄入,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利奈唑胺抗感染。复诊患者腹胀痛消失,汗出好转,腹泻次数减少,血象较前明显下降。抗生素换哌拉西林和替考拉宁。中药守原方14剂。三诊患者体力增强,大便正常,腹部彩超示腹腔脓肿较前明显缩小。以补中益气汤原方去柴胡,免升散太过,加败酱草排脓解毒,巩固14剂。

男性患者,34岁,因反复右下腹疼痛3年,再发加重3个月入院。既往有阑尾炎手术史,术后反复出现右下腹疼痛,在当地诊断为肠粘连,每次予止痛处理。3个月前因生意失败,腹痛加重,腹泻,大便每日10余次,不成形,呈果冻状,无发热,无便血。舌淡红,苔薄白,齿痕舌,脉细弦。查体发现右下腹可触及一条形包块,界限不清。辅检中血沉及C反应蛋白升高。小肠镜示回肠下段CD可能性大。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2次无好转,西医诊断:难治性克罗恩病。中医辨证:肝郁脾虚湿盛证,治宜补脾柔肝,祛湿止泻。选方参苓白术散加痛泄要方加减:太子参12 g、白术10 g、茯苓10 g、山药12 g、莲子10 g、白扁豆6 g、薏苡仁30 g、砂仁10 g、桔梗8 g、甘草3 g、白芍12 g、陈皮10 g及防风8 g,7剂。同时做食物过敏源测试,提示对羊肉、贝类、燕麦过敏,而对大米、鳕鱼、肉类阴性。因此,避免食用过敏食品,急性期多以流质饮食。并根据大便药敏结果选用头胞哌酮舒巴坦抗感染。复诊患者腹痛减轻,腹泻次数减少,且自觉心情舒畅,守原方7剂,继续服用。第3次诊疗后患者已无腹泻,无腹痛,腹部B超示右下腹包块较前缩小。故以参苓白术散原方加败酱草5剂,继续巩固治疗。

2 讨论

CD属于中医学的腹痛、泄泻、肠痈等范畴,主要由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以及脏腑亏虚所致[1]。该病病机当责之脾气亏虚,湿浊内生,气血搏结,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虽然其临床表现多样,证型复杂,但不外乎扶正祛邪的治则,以补气健脾为本,辅以祛湿排脓、行气活血等。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所凑,其气必虚。因此,无论哪种证型,在治疗时应顾护脾胃正气,中病即止,以达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的目的。传统中医方剂中健脾益气的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而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该方药对免疫功能有提高作用,并能够改善细胞因子失衡,调节炎症因子信号转导等[2]。所以,戴幸平医师认为,治疗CD首先需顾护正气,激发免疫,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各类祛邪,如祛湿排脓,行气活血,清热解毒等。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恢复人体自身平衡的状态。

重视食物过敏源测试,甄别不耐受食物。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针对某些食物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并产生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抗体,且其抗体与食物中的过敏原形成免疫复合物,可引起炎症反应。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有96.33%会出现食物不耐受,以肠易激综合征及炎症性肠病发生率最高[3]。目前,临床采取禁食和轮替治疗,但长期禁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笔者在避免过敏食物同时予以中药健脾,调节肠道功能,并改善免疫状态[4]。因此,患者接受健脾治疗后,过敏食物将减少甚至消失,动态复查食物过敏源测试能监测这一变化且长期获益。

最后,在CD发展过程中大部分都存在感染的因素。完善病原学检查,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治疗至关重要。

[1]吕永慧.克罗恩病的中医诊治思路[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 15(4):244-247.

[2]刘兴隆,贾波,闫华,等.基于肠“神经-免疫”网络的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干预脾气虚型克罗恩病机制研究的探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9):2060-2064.

[3]朱秀琴,刘曌宇.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0,25(3):80-81.

[4]杨旭,章金春,李梅,等.食物不耐受与炎症性肠病[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30):3182-3185.

(李科编辑)

R574;R259

B

10.3969/j.issn.1005-8982.2017.06.029

1005-8982(2017)06-0133-02

2016-08-23

戴幸平,E-mail:435701178@qq.com;Tel:13574879661

猜你喜欢

过敏源白术散克罗恩
无法进食、暴瘦腹泻……警惕“穿肠烂肚”的“绿色癌症”
克罗恩病一种消化道疾病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响应面法优化七味白术散总苷提取工艺
克罗恩病组织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4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慢性荨麻疹过敏原筛查和免疫治疗及护理体会
儿童哮喘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历代医家对参苓白术散的论述
小儿哮喘过敏源的检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