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锡纯论治淋证特色

2017-01-16朱丽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利小便张锡纯白头翁

朱丽芳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昆明 650032)

【理论探讨】

张锡纯论治淋证特色

朱丽芳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昆明 650032)

历代医家对淋证虽有诸多论述,但张锡纯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淋证的论述较为详细和精辟。其论治淋证,宗前人之长,将淋证分为气、血、 劳、砂、膏、寒、毒七淋, 究其病因病机为肾虚为本,膀胱积热为标。治疗注重扶正祛邪兼顾,病证结合,创立了多首淋浊专方。张锡纯精研医理,熟识药性,遣方用药多具特色,对许多药物均具有独特的见解,其发现的某些独特功效和主治,为后人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所创立的理法方药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淋证;学术思想;病因病机;辨治特色;张锡纯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少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证,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泌尿系统急慢性感染、结石、结核、急慢性前列腺炎以及乳糜尿等。近代名医张锡纯论治淋证宗前人之长,注重辨证,根据淋证的病因病性以及临床表现进行论治,选药独特,用药精要,兹述其治淋证之要,以窥其学术思想之斑。

1 肾虚为本,膀胱积热为标

淋证论述始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阳明司天之政, 初之气小便黄赤, 甚则淋。”后代医家多有发挥,如《诸病源候论》中即有石淋、劳淋、气淋、血淋、膏淋、寒淋、热淋的论述;《丹溪心法·淋》曰:“淋有五,皆属乎热。”然而对淋证论述最为详细和精辟者,乃近代医家张锡纯。张氏宗前人之长,将淋证分为血淋、膏淋、气淋、劳淋、石淋、寒淋、毒淋等七淋[1]。

对于病因病机,张锡纯认为淋证多虚实夹杂,以肾虚为本,膀胱积热为标。如血淋常因纵欲太过、肾虚生热或妄补相火动,以致“血室血热妄动”;膏淋“多由肾脏亏损,暗生内热”;气淋多因“其人下焦本虚,素蕴内热……虚热与湿热互结于膀胱,滞其升降流通之机”;劳淋多因“劳而阴亏热炽,熏蒸膀胱”;石淋多因“三焦气化瘀滞……膀胱暗生内热,内热与瘀滞煎熬,久而结成砂石”;对于寒淋他认为其实质亦不离肾虚热积,乃平素肾虚之体、复感寒邪所致:“此实有寒热凝滞,寒多热少之淋”。

另外,张锡纯首次将花柳毒淋归属于淋证范畴,认为乃因污浊秽气逆入尿道,而致血瘀肉腐成脓所致,症见疼痛异常或兼白浊或兼溺血。

可见,张锡纯所论淋证虽有寒热虚实之分,但以热居多,寒较少见。

2 病证结合,创立诸方

《医学衷中参西录》设“淋浊方”专篇,创14首淋浊方,对各淋的论治从病因病机及症状制方选药均作了详细论述。从其拟方可窥见,张锡纯治疗血、气、劳、砂、寒、膏诸淋喜用山药、黄芪扶正,辅以滋阴清热、利尿通淋之杭芍,并根据诸淋各自特点,或佐以固涩滑脱如龙骨、牡蛎,或佐以化滞如乳香、没药,或佐以清热如知母、生地、白头翁,或佐以消化砂石如鸡内金、朴硝、硝石,或佐以温通利尿如小茴香、椒目,以期标本兼顾,清除邪气[2]。如血淋,症见“或红、或白,成丝、成块,溺时杜塞牵引作疼”拟理血汤,方中以“山药、阿胶补肾脏之虚,白头翁清肾脏之热,茜草、螵硝化其凝滞而兼能固其滑脱,龙骨、牡蛎固其滑脱而兼能化其凝滞,芍药利小便而兼能滋阴清热”。膏淋症见“小便溷浊,更兼黏稠,便时淋涩作疼”拟膏淋汤,方中以“山药、芡实补其虚,而兼有收摄之功;龙骨、牡蛎固其脱,而兼有化滞之用;地黄、芍药以清热利便;潞参以总提其气化”等。总之,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常将补虚、清热、化瘀滞、固摄等法融于一方,再根据各淋证的特征,或配以排石,或佐以泄浊,或化瘀解毒,或行气等法,值得我们临证细研。

3 用药精要,多具特色

张锡纯对许多药物都有其独到见解,他发现的某些独特功效和主治,为后人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淋证的遣方用药中,同样体现了他熟识药性、用药精要、多具特色的特点。

3.1 鸡内金善化瘀积和砂石

石淋,张锡纯以鸡内金为主药,配以硼砂、硝石化石。鸡内金乃鸡之脾胃也,《本草纲目》谓“治小儿食疟,疗大人淋漓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娥,一切口疮,牙疳诸疮。”而他认为其善化有形郁积,兼有以脾胃补脾胃之妙,能助健补脾胃之药特立其功。其中原含有稀盐酸, 故其味酸而性微温,善化瘀积和消化砂石。

3.2 白头翁清肾脏之热

白头翁一药,《伤寒论》中张仲景用来治疗厥阴热痢下重者,而治疗血淋及溺血时却以白头翁清肾脏之热。“白头翁不但治因热之带证甚效也。剖取鲜根,以治血淋、溺血与大便下血之因热而得者甚效”。张锡纯曰:“白头翁通体白芒,花微香,味微苦,乃草中禀金性者”,“其临风偏静,特立不挠,因为其禀金性之刚也,可用以平木息风;又因其一茎直上,故治下重,使风上达,而不迫注也”。还指出“此药多生于岗埠之阴,其性寒凉,其味苦而兼涩,凉血之中大有固脱之力,故拙拟理血汤中,白头翁清肾脏之热,以治血淋及溺血。”

3.3 白芍滋阴清热、利小便

《神农本草经》谓白芍:“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张景岳亦指出:“其性阴沉,故入血分,补血热之虚,泻肝火之实,固腠理,止热泻,消痈肿,利小便,除眼疼,退虚热。”张锡纯创设治疗淋浊方剂14首,其中9首应用了生白芍,广泛用于治疗诸淋。张锡纯取其“利小便兼能滋阴清热”之功效,认为“芍药味苦微酸,性凉多液,善滋阴养血,退热除烦,故能敛上焦浮越之热,下行自小便泻出,为阴虚有热小便不利之要药”。

3.4 山药滋阴固肾

《景岳全书》谓:“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张锡纯喜用山药治疗多种病证。在淋浊方中有6方应用了山药,其中理血汤、膏淋汤、劳淋汤、寒淋汤、澄化汤5方均以山药为君药。他认为“山药之性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润滑又能收涩,是以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在上能清,在下能固,利小便而止大便。”并指出:“阴虚小便不利者,服山药可利小便。气虚小便不摄者,服山药可摄小便。”“山药为滋阴之良药,又为固肾之良药,以治淋证之淋涩频数,诚为有一无二之妙品”。

3.5 龙骨、牡蛎善治淋证

张锡纯尊《本经》及张仲景之旨,认为二药为收涩之品,但具开通之力,二药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常用于治疗各种淋证、遗精白浊、大便滑泻、小便失禁、女子崩带等,莫不应手取效。如理血汤、膏淋汤、澄化汤、清肾汤、醒脾升陷汤、清带汤等均使用了生龙骨、生牡蛎。对小便频数疼涩者亦放胆使用龙骨、牡蛎治疗,毫不虑其收涩之性。认为“龙骨、牡蛎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即证兼瘀、兼疼或兼外感,放胆用之,毫无妨碍。”如其治一叟年70余,遗精白浊,小便频数,微觉疼涩。诊其六脉平和,两尺重按有力,知其年稍高,而肾经确有实热也,投以清肾汤5剂痊愈。

3.6 鸦胆子善治毒淋

鸦胆子苦、寒,世人少用。在淋证中,张锡纯用于治疗毒淋,认为鸦胆子善消毒菌更甚于西药,因“鸦胆子味至苦,而又善化瘀解毒清热”等。指出西药治毒淋常有不效之时,如毒淋之兼血淋者,但用西药多不效,而给予鸦胆子、三七、鲜小蓟根并用则效。因“鸦胆子味至苦,而又善化瘀解毒清热”,三七“解毒化腐生肌”,鲜小蓟根“善消血中之热毒,又能化瘀开结”是也。

总之,张锡纯治疗淋证医理分明,用药精要,多具特色,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经验。

[1]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97-109.

[2] 罗光浦.张锡纯治疗淋证学术思想探要[J].中医药学刊,2001,19(2):111.

朱丽芳(1970-),女,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中西医结合脾胃病与风湿病的临床与研究。

R256.52

A

1006-3250(2017)04-0460-02

2016-09-11

猜你喜欢

利小便张锡纯白头翁
白头翁
中医之奇妙
鸡内金的故事
我和白头翁的“战斗”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综述
尝药尝出来的神医
《伤寒论》辨小便在黄疸病中的应用
想改名的白头翁
不同产地白头翁药材的有效含量测定
略论张锡纯的治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