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纯PVA和碘化油栓塞治疗支气管肺癌的临床分析

2017-01-16惠满靖校丽萍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栓塞支气管肺癌

惠满靖,校丽萍

(富平县医院,陕西 富平711700)

单纯PVA和碘化油栓塞治疗支气管肺癌的临床分析

惠满靖,校丽萍

(富平县医院,陕西 富平711700)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polyving akohol,PVA)和碘化油栓塞治疗支气管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5年间200例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支气管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采用PVA栓塞治疗(PVA组),100例采用碘化油栓塞治疗(碘化油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PVA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60例、稳定37例、进展0例,临床有效率为63.0%;碘化油组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75例、稳定18例、进展0例,临床有效率为82.0%;碘化油栓塞治疗的有效率高于PVA(P<0.01)。除一般性的化疗反应之外,PVA组有3例发生肋间动脉缺血,未特殊处理经3~5 d自行缓解,并发症发生率为3%;碘化油组有6例发生肋间动脉缺血、2例脊髓缺血、4例肺动脉栓塞,经抗凝、扩容、激素等治疗2~3周缓解,并发症发生率为12%;碘化油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VA组(P<0.05)。结论:碘化油栓塞治疗支气管肺癌疗效优于PVA栓塞,而PVA栓塞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PVA;碘化油;支气管动脉栓塞;肺癌

支气管肺癌的介入治疗经历了从灌注化疗到栓塞化疗的漫长发展过程,栓塞材料的应用种类也越来越多[1]。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单纯聚乙烯醇(polyving akohol,PVA)和碘化油栓塞治疗支气管肺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至2015年间我院200例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支气管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在实施治疗前均已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痰细胞学、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组织活检等得到确诊,其中男性121例、女性79例,年龄为(56.2±6.4)岁;鳞癌126例、腺癌60例、小细胞癌14例。临床分期:Ⅰ期14例、Ⅱ期130例、Ⅲ期56例。其中100例采用 PVA栓塞治疗(PVA组),100例采用碘化油栓塞治疗(碘化油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PVA组采用Seldinger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常规行DSA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支气管动脉分支及肿瘤血管,排除支气管动脉脊髓分支及肋间动脉共干后灌注化疗(顺铂60 mg、紫杉醇200 mg),以300-600 μmPVA颗粒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碘化油组微导管超选择插管,避过肋间动脉,灌注紫杉醇200 mg;再用顺铂60 mg +碘化油(5~10 mL)混合乳液栓塞。

1.3 疗效评价 询问并记录患者自觉症状的变化:如所有症状完全消失、症状显著改善、有轻微改善、无变化甚至加重等。CT检查测量肿瘤大小、形态、密度的变化。根据WTO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进行评价,即疗效评定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稳定(stable,S)和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临床有效率=[(CR+ PR)/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VA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60例、稳定37例、进展0例,临床有效率为63.0%;碘化油组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75例、稳定18例、进展0例,临床有效率为82.0%;碘化油栓塞治疗的有效率高于PVA(P<0.01)。除一般性的化疗反应之外,PVA组有3例发生肋间动脉缺血,未特殊处理经3~5 d自行缓解,并发症发生率为3.0%;碘化油组有6例发生肋间动脉缺血、2例脊髓缺血、4例肺动脉栓塞,经抗凝、扩容、激素等治疗2~3周缓解,并发症发生率为12.0%;碘化油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VA组(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支气管动脉是肺癌最主要的血供来源,施行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支气管肺癌,在以往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药物停留时间,可提高肿瘤病灶局部的血药浓度、阻断了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引起肿瘤组织的缺血,可直接导致癌细胞死亡,使其更易于化疗被药物所杀灭,较单纯灌注化疗的疗效大大提高,患者进行栓塞化疗的间隔时间可得到明显延长,对于患者病情恢复及身体状况的改善有利。临床常用于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栓塞剂,主要包括PVA、超液态碘油等。

PVA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医用栓塞材料,在临床的应用非常广泛,PVA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度,很少发生机体排斥反应,它具有周围栓塞作用,能够栓塞肿瘤的毛细血管,使其在栓塞治疗后难以建立侧支循环,肿瘤坏死较彻底。但PVA为永久性栓塞材料,且具有遇血液迅速凝固的特性。因此,必须小心谨慎以免误栓塞靶外血管,在栓塞治疗前需明确支气管动脉是否存在脊髓分支,操作时要在DSA电视监视下仔细进行,确保导管头端位于肿瘤供血动脉内,推注射器动作应轻柔,以免返流,也不可使用量过大[2]。药物灌注+PVA栓塞的方法虽效果略差,但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碘油为液态末梢性栓塞剂,可达末梢毛细血管,栓塞毛细血管床,沉积肿瘤细胞内,破坏肿瘤组织细胞,具有亲肿瘤性(碘油可被正常组织细胞代谢);又因其可与化疗药物混合而成乳剂,进行药油填充栓塞能有效增加肿瘤内药物浓度,药油乳液缓慢释放化疗药物,延长化疗药物作用时间而效果增加。因此研究证实采用碘油为栓塞剂进行肿瘤的化疗栓塞,疗效优于一般的栓塞材料[3]。本研究碘油组临床有效率为82.0%,高于PVA组的63.0%。但因其为液态,异位栓塞发生率高,并发症多,并且恢复慢,甚至不可逆,本文碘油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高于PVA组,且碘油组有2例脊髓缺血,具有较高的潜在危险;4例肺动脉栓塞,为DSA未显影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吻合支开放、肺动脉碘油沉积所引起;肋间动脉缺血两组均有发生,但PVA组程度较轻。此外,由于理论上存在支气管动脉-肺静脉或者支气管动脉-肺动脉-肺静脉吻合支,一旦栓塞过程中此类吻合支开放即可使碘油进入体循环,造成异位栓塞,后果可能非常严重。为避免上述严重的并发症,可采取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肿瘤血管支加以尽量的避免;另外栓塞过程中把握适可而止的原则,以免栓塞过度使栓塞材料返流入可能存在的脊髓支。

综上所述,认为碘化油栓塞治疗支气管肺癌疗效优于PVA栓塞,而PVA栓塞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可作为常规栓塞治疗方法。碘化油栓塞治疗需在良好的支气管动脉DSA显影引导下、在超选择肿瘤血管插管基础上进行谨慎小心地施行。

[1] 任柏沉.不同栓塞剂在BACE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西南军医,2013,15(1):94-96.

[2] 陈文学,方选妹,黎文婷,等.SFTPB、TACSTD1、PVA基因联合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6):587-589.

[3] 李登科,曹跃勇,雷开键,等.超选择支气管动脉超液态碘油化疗栓塞加明胶海绵治疗支气管肺癌[J].西部医学,2010,22(4):622-624.

2016-02-12)

猜你喜欢

栓塞支气管肺癌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肉鸡支气管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与防治措施
CXCL-1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