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01-15宋美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7期
关键词:例数脑出血实验组

宋美君

(辽宁省庄河市妇幼保健院,辽宁 庄河 116400)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宋美君

(辽宁省庄河市妇幼保健院,辽宁 庄河 116400)

目的分析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计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行临床护理路径,对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强了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是临床上提出的一种以时间为顺序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制作路径表,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路径表是以时间变化为横轴[1],以病情变化为纵轴的诊断护理标准流程表[2],根据路径表可以对患者的护理方案进行随时调整,改进护理措施,规范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了探究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本院选取了6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如下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我院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收治的脑出血患者选取6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n=30)与对照组(n=30)。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出血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其中实验组患者中男性为19例,女性为11例,最大年龄为63岁,最小年龄为48岁,平均年龄为(57.58±4.12)岁,最长发病时间为27 h,最短发病时间为是0.8 h,平均发病时间是(19.85±7.31)h,平均出血量为(22.95±7.89)mL;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为20例,女性为10例,最大年龄为65岁,最小年龄为47岁,平均年龄为(55.89±5.89)岁,最长发病时间为25 h,最短发病时间为是1 h,平均发病时间是(18.12±8.02)h,平均出血量为(25.23±8.12)mL。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发现并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1.3 判定标准: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掌握程度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进行研究的60例脑出血患者所有临床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比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当数据结果呈现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均用率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当数据结果呈现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8.3±2.7)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4.8±2.8)d,经统计学检验,t=9.1528,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88.56±7.89)分,对照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70.24±8.25)分,经统计学检验,t=8.7900,P<0.05,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实验组患者中有效例数为18例,好转例数为10例,无效例数为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中有效例数为6例,好转例数为15例,无效例数为9例,总有效率为70.0%,经统计学检验,χ2=5.4545,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3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实验组患者中满意例数为18例,基本满意患者例数为9例,不满意例数为3例,总满意率为90.0%,对照组患者中满意例数为6例,基本满意患者例数为14例,不满意例数为10例,总满意率为66.6%,经统计学检验,χ2=4.8118,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脑出血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尤其随着近年来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其发病率有着明显的增长趋势,加上脑出血治疗过程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患者对于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逐年升高[3],因此,规范患者的护理流程,提升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是当前临床护理亟需解决的课题[4]。

临床护理路径是临床上针对脑出血患者护理服务工作提出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是指一组医护人员针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护理、康复等进行具体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照护方案的新型护理模式,该照护方案为大多数患者所接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包括入院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疾病知识介绍、注意事项告知以及正确的负面情绪调节方法等[5],减少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住院费用,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6],增强了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从而达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效果、治愈疾病的最终医疗目的[7]。

本次研究证明,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后,其护理效果、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性提升,住院时间显著性降低。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较显著,对提升临床疗效、预后效果、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 霍云云,刘华,师雪娇,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10):75-77.

[2] 孙艳杰.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7):33-34,45.

[3] 王丽华,刘振宇,周俊英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5):783-785.

[4] 赵玉华.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1):36-37.

[5] 刘妍.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4):229-230.

[6] 邓永莲,陈宗宁.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1):1453-1454,1509.

[7] 方萍,岳明,霍佳佳,等.临床护理路径结合护士层级管理对脑出血患者安全效果的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7):2391-2393.

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238-02

猜你喜欢

例数脑出血实验组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1168 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