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栀逍遥散应用举隅

2017-01-15高亚光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10期
关键词:疏肝理气牡丹皮远志

高亚光 徐 慧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 2.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

丹栀逍遥散应用举隅

高亚光1徐 慧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 2.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

丹栀逍遥散;胸痹;心悸;眩晕;不寐

徐慧教授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在临床一线工作30余年。徐慧教授在临床中喜用丹栀逍遥散,多获奇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多,现将几个病案介绍如下。

胸痹案

患者,男,57岁,2015年12月2日初诊。主诉:胸痛阵作半年余,加重2周。现病史:患者胸痛阵作半年余,近2周来因家庭矛盾,胸痛频发,每次胸痛几分钟不等,常彻及后背,周身略有乏力,纳食可,二便调,寐差。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既往史:冠心病病史半年余,糖尿病病史10年。体格检查:体温36.5℃,血压130/80 mmHg。辅助检查:心电图ST-T改变。中医诊断:胸痹,气滞心胸证。西医诊断:冠心病。治则: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处方:丹栀逍遥散加减,组成:牡丹皮12 g,栀子12 g,柴胡10 g,白芍15 g,当归12 g,薄荷12 g,莲子心6 g,延胡索15 g,木香12 g,檀香10 g,炒酸枣仁30 g,远志15 g,川芎15 g,蜈蚣1条,7剂。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患者胸痛频次明显减少,睡眠好转。上方加茯神15 g,柏子仁15 g,以巩固治疗。

按语:《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曰:“总之七情之由作心痛,七情失调可致气血耗逆,心脉失畅,痹阻不通而发心痛。”患者因家庭矛盾使病情加重,考虑其肝郁明显,舌质红,已有化火之相。本方在丹栀逍遥散基础上加用延胡索、木香以疏肝理气;檀香、川芎行气止痛;莲子心既可清火又可养心安神;酸枣仁、远志有助于改善睡眠。徐慧教授在临床中发现,对于一些老年病患者,仅使用一般活血化瘀药,疗效甚微者,需根据病情加入一些化瘀通络的虫类药,如僵蚕、蜈蚣,以增强破血通络的作用,往往收到良好的效果。

心悸案

患者,女,50岁。主诉:心慌时作1周余。现病史:1周前患者因情绪波动,出现心慌,无胸闷及胸痛,纳食少,二便调,寐差。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既往史:糖尿病病史2年。查体:血压130/80 mmHg,心率105次/min。中医诊断:心悸,肝郁气滞证。西医诊断:窦性心动过速。治则:疏肝理气,安神定悸。处方:丹栀逍遥散加减,组成:牡丹皮12 g,栀子12 g,柴胡10 g,白芍12 g,当归12 g,薄荷12 g,黄芩12 g,墨旱莲15 g,女贞子15 g,炒酸枣仁30 g,远志15 g,生龙骨30 g,牡蛎30 g,磁石2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患者心慌明显减轻,睡眠好转。上方加莲子心6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三诊:患者心慌已基本消失,睡眠大为改善。嘱上方制成蜜丸续服以巩固治疗。

按语:《丹溪心法》曰:“气血充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徐慧教授认为,治疗此类心悸,应以调和之法为主,使气血阴阳调和。临床中并不以大虚、大实为主,而是虚实夹杂,宜疏之、调之,使升降正常,气血通畅,则邪去正安。本方在丹栀逍遥散基础上加龙骨、牡蛎、磁石以重镇安神。患者舌红,脉弦细,考虑肝阴耗伤加用墨旱莲、女贞子以养肝阴,加用黄芩、莲子心增强清肝火之力,炒酸枣仁、远志可养心安神。患者睡眠好转则有益于病情康复。

眩晕案

患者,男,60岁。主诉:头晕2周余。现病史:患者2周前因情绪波动,出现头晕,站立时明显,无恶心、呕吐,脚如踩棉花感,纳可,大便干,小便调,寐差。舌淡红,苔黄,脉弦。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否认脑梗死病史。查体:血压160/100 mmHg。中医诊断:眩晕,肝阳上亢证。西医诊断:高血压。治则:疏肝理气,平肝潜阳。处方:丹栀逍遥散加减,组成:牡丹皮12 g,栀子12 g,柴胡10 g,白芍15 g,当归12 g,薄荷12 g,天麻15 g,钩藤15 g,瓜蒌15 g,火麻仁30 g,川牛膝12 g,酸枣仁30 g,远志15 g。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患者头晕明显好转,大便通畅,睡眠略有改善,血压140/90 mmHg。上方去瓜蒌、火麻仁,加磁石20 g,以巩固治疗。

按语:正如《类证治裁·眩晕》所言:“良有肝胆乃风木之脏,相火内寄,其性主动主升;或由身心过动,或由情志郁勃,或由地气上腾,或由冬藏不密,或由高年肾液已衰,水不涵木……以致目昏耳鸣,震眩不定。”本方在丹栀逍遥散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平肝潜阳息风;僵蚕既可祛肝风又可活血通络;川牛膝引血下行;瓜蒌、火麻仁通大便,大便通畅则上亢之肝阳易平。

不寐案

患者,男,45岁。主诉:失眠2个月余。现病史:患者自述因工作压力大,出现失眠,入睡困难,多梦,睡后易醒,有时彻夜难眠,甚为苦恼,纳可,二便调。有焦虑抑郁病史。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查体:血压120/80 mmHg。中医诊断:不寐,肝郁证。西医诊断:神经官能症。治则:疏肝理气,镇心安神。处方:丹栀逍遥散加减,组成:牡丹皮12 g,栀子12 g,柴胡10 g,白芍15 g,当归12 g,薄荷12 g,炒酸枣仁30 g,远志15 g,夜交藤18 g,生龙骨30 g,佛手12 g,珍珠母3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患者睡眠好转,纳食较原来增加。上方加合欢花15 g,玫瑰花15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三诊:患者失眠大为改善,自感心情舒畅,压力明显缓解。上方已收效,嘱患者常服,以巩固治疗。

按语:患者平素焦虑抑郁,又适逢工作压力大,出现失眠。焦虑、抑郁中肝郁居多,患者脉沉弦则是有力的证据。本方在丹栀逍遥散基础上加用生龙骨、珍珠母重镇安神,佛手疏肝解郁以安心神,炒酸枣仁、远志、夜交藤安神益智。7剂之后收效不太明显,在原方基础上加用合欢花、玫瑰花,以加强疏肝解郁之功。焦虑之失眠较为顽固,为恐复发,嘱患者长期服用以克顽疾。

小结

丹栀逍遥散出自《内科摘要》,是在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基础上加牡丹皮和栀子组成,具有养血健脾、疏肝清热之效,主治肝郁血虚,内有郁热证。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当归养血和血,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白芍和柴胡同用,补肝体助肝用,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木郁则脾虚不运,故以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既能实土以御木侮,又使营血生化有源;牡丹皮、栀子、薄荷可清肝经郁热;甘草调和诸药。

2017-01-18)

猜你喜欢

疏肝理气牡丹皮远志
基于牡丹皮微观性状与抗炎活性相关的“辨状论质”研究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9 014例阴虚证处方中牡丹皮的用药规律分析
识别真假牡丹皮
唐太宗与牡丹皮的故事
毛远志书法篆刻作品欣赏
中药治疗乳腺癌的处方特征分析及辨证思维探讨
手术联合中药治疗乳腺结节41例临床观察
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毛远志
疏肝理气润肠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