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拉鲁肽对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疗效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研究

2017-01-15祖立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7期
关键词:利拉鲁炎症状态

祖立新

(大连港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5)

利拉鲁肽对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疗效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研究

祖立新

(大连港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5)

目的探究在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中应用利拉鲁肽对其的临床效果以及微炎症状态的改善。方法择取我院初发2型糖尿病并伴随肥胖的患者75例进行研究,按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7例给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研究组38例应用利拉鲁肽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机体指标改善情况与微炎症状态缓解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微炎症状态均有改善,且研究组IL-6、TNF-α、ASAA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HbA1c、FBG、BMI等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利拉鲁肽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有肥胖的患者,不仅能改善其空腹血糖水平与体质量指数,对其微炎症状态治疗效果也十分显著。

2型糖尿病;肥胖;微炎症状态;利拉鲁肽;临床疗效

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患者发病率不断增高;由于肥胖者本身机体代谢的状态较差,在发生糖尿病后大部分患者均会出现糖脂代谢进一步障碍;因此其临床治疗与单纯性2型糖尿病存在一定的区别;在提高血糖管理同时还必须调节机体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的水平[1]。笔者对利拉鲁肽在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满意,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初发2型糖尿病并伴随肥胖的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7例,男性14例,女性23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52.23±2.12)岁;研究组38例,男性16例,女性22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52.19±2.13)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意义,具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符合WHO在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相关标准者,全部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超出25.0 kg/m2者,无相关药物过敏史,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者。排除同时进行多项实验研究者,排除有创伤、应激、高渗以及感染等情况者,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者,排除近期使用过抗感染、降脂、抗凝以及降压等药物者[2]。本次研究在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

1.3 方法:全部患者饮食量均固定,每千克摄入的热量规定为25 kcal/d,每日进行速度为1.6~2.4 km/30 min的步行6 km路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国药准字303002H72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1.0克/次,bid,口服。实验组应用利拉鲁肽治疗,利拉鲁肽注射液(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分包装 国药准字J20110026),皮下注射,0.6 mg,qd,7 d后患者若无其他不良反应则加量1.2 mg,q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若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低血糖,治疗剂量则适当降低[3]。试剂:TNF-α与IL-6测定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来自美国Market nic,变异系数分别<5.0%、<2.3%。ASAA测定试剂盒来自加拿大Biosouree,变异系数<5.0%。接受实验的全部患者均禁食12 h,取2份肱静脉血,每份2.5 mL,采集后立即应用一份进行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将剩余一份用于IL-6、ASAA以及TNF-α的测定中,将其置入含有10 U/mL抑肽酶的EDTA抗凝试管之中,震荡均匀后,将血浆离心分离,其离心的半径约13.5 cm,5000 r/min,时间15 min,温度维持在4 ℃,全部完成后将其存放于冰箱中,冰箱温度在-70 ℃。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微炎症状态:白细胞介素6(IL-6)、急性时相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改善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研究组治疗后HbA1c、FBG、BMI等指标水平分别为(6.43±0.43)%、(6.23±0.54)mmol/L、(25.98±0.96)kg/m2、对照组分别为(7.01±0.69)%、(7.42±0.81)mmol/L、(25.11±0.53)kg/m2,两组数据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微炎症状态改善情况: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微炎症状态均有改善,且研究组IL-6(6.13±0.56)μg/L、TNF-α(12.32±0.78)ng/L、ASAA(14.13±1.23)μg/L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6(7.40±0.82)μg/L、TNF-α(14.43±1.23)ng/L、ASAA(15.56±1.32)μg/L,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相对于普通人群,肥胖者并发2型糖尿病的概率更高,且肥胖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与高胰岛素血症更加严重,且糖尿病血管疾病与交感活性升高的概率更高;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生活质量降低,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患者,临床中更应重视其治疗。

二甲双胍是临床中治疗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的首选药物,其不仅能够使胰岛素敏感性有效的提高,胰岛素的抵抗减轻,还能使肝脏葡萄糖产生减少,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而利拉鲁肽是临床研发的新型人类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其结合与激活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帮助机体胰腺β细胞葡萄糖浓度依赖性分泌出胰岛素,且利拉鲁肽半衰期较长,每次给药剂量较少,避免了大剂量给药带给人体不必要的伤害[4]。据临床研究发现,利拉鲁肽不仅能够对胰高血糖素分泌、细胞凋亡产生抑制,还可对胰岛功能起着改善作用,对患者体质量有着减轻的作用。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HbA1c、FBG、BMI等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较于二甲双胍,利拉鲁肽对初发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减重作用以及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抑制更加明显。赵冬,时艺珊等5]学者通过对利拉鲁肽进行研究发现,其在初发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治疗中有着较好疗效,本研究调查发现,应用二甲双胍与应用利拉鲁肽治疗的患者治疗后微炎症状态均有改善,但应用利拉鲁肽治疗的患者IL-6、TNF-α、ASAA等指标均明显低于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提示与赵冬,时艺珊等学者研究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应用利拉鲁肽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有肥胖的患者,不仅能改善其空腹血糖水平与体质量指数,对其微炎症状态治疗效果也十分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1] 奚悦.利拉鲁肽对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疗效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8):3339-3340.

[2] 林东源,叶健波,李剑军,等.利拉鲁肽对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腰臀比的影响[J].内科,2013,8(6):606.

[3] 孙寿广,刘金婷,王雪梅,等.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29):6463-6464.

[4] 司敏,张萍.利拉鲁肽单药治疗早发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5):325-328.

[5] 赵冬,时艺珊.利拉鲁肽对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3):3-4.

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110-02

猜你喜欢

利拉鲁炎症状态
利拉鲁肽的器官保护作用及研究进展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糖尿病新型药物利拉鲁肽保护心血管相关信号通路概述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