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探究

2017-01-14王松林李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3期
关键词:扁桃体小脑空洞

王松林 李丹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探究

王松林 李丹

目的 分析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20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选择后颅窝减压术和小脑扁桃体下极部分切除方法进行治疗,并采用神经补片与硬脑脊膜、蛛网膜联合扩大修补缝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14例患者效果为优,比例为70%,5例患者效果为良,比例为25%,1例患者效果为差,比例为5%。随后对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复查,其病情症状改善效果显著的患者为12例,比例为60%,症状改善的患者6例,比例为30%,症状无改善的患者例数为2例,比例为10%。患者术后并未出现脑脊液漏、脑膨出或者颅内感染现象。结论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选择后颅窝减压术和小脑扁桃体下极部分切除方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自身的临床症状。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症;手术治疗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在临床中称之为阿诺德-奇阿(Arnold-Chiari)畸形,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是由于胚胎发育出现异常使小脑扁桃体下部下降至枕骨大孔以下以及颈椎管内,患有此病的患者通常伴有脊髓空洞症[1,2]。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枕部、颈部和臂部疼痛,肩臂部痛温觉减退,头面部、上肢力弱,吞咽困难,眩晕,共济失调,甚至瘫痪等[3]。此研究分析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探究,现将研究过程以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20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女11例,男9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26岁,平均年龄(40.1±4.7)岁;其中10例患者出现肢体感觉障碍,6例患者出现上肢肌肉萎缩,2例患者出现感觉分离,7例患者出现头颈臂疼痛。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选择后颅窝减压术和小脑扁桃体下极部分切除方法进行治疗,患者选择俯卧位,取枕下正中切口,上方达枕外粗隆处,下方达第5颈椎棘突水平位置处,顺正中线逐层切开,将两侧枕骨鳞部、枕骨大孔、寰椎后弓以及枢椎棘突等位置进行充分暴露,在枕骨鳞部钻一骨孔,咬骨钳扩大骨窗至4 cm×4 cm大小,咬开枕骨大孔及寰椎后弓,宽度约为1.5~2.0 cm,防止对两侧椎动脉形成损伤,咬除枢椎棘突,暴露颈椎管,“Y”形切开硬脑膜及硬脊膜,暴露小脑半球下方、下疝的小脑扁桃体以及部分颈髓,松解蛛网膜粘连,切除部分小脑扁桃体下极,打通第四脑室正中孔[4,5]。随后采用神经补片与硬脑脊膜、蛛网膜联合扩大修补缝合,置引流管在硬膜外(术后72 h内拔除),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手术后3个月对其进行MRI复查,并选择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对患者的临床疗效予以评估,评定标准[7]:其中效果优分数为4~5分;效果良分数为2~3分;效果差分数为1分。

2 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14例患者效果为优,比例为70%,5例患者效果为良,比例为25%,1例患者效果为差,比例为5%。随后对患者进行MRI复查,其病情症状改善效果显著的患者为12例,比例为60%,症状改善的患者6例,比例为30%,症状无改善的患者例数为2例,比例为10%。患者术后并未出现脑脊液漏、脑膨出或者颅内感染现象。

3 讨论

Chiarl-Ⅰ畸形继发病变为脊髓空洞,此病的形成机制包含流体动力学、脑脊液脊髓渗透学说以及椎管内压力分离说[6]。高位颈髓和延髓受压为此病的病理基础,致使第四脑室中央开口位置以及正中孔位置出现堵塞,从而对桥小脑以及枕大池进行侵占,致使脑脊液循环受到了相应的阻碍,与此同时,长时间的压迫致使蛛网膜形成增生以及粘连现象,此现象是引发疾病的主要因素。如果疝出的脑组织和周边结构产生粘连,会致使枕大池出现闭塞现象,进而形成梗阻性脑积水。而手术指征包含:①患者有梗阻性脑积水,或者颅内压有所增高。②症状有所加重,存在显著的脊髓以及脊神经压迫症状。③患者产生眩晕,且头痛为顽固性。④患者伴有脊髓空洞现象,特别是空洞有所增加或者症状有所加重者。⑤患者伴随枕颈部其他畸形,并且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者。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则是将后颅窝容积进行扩大,将颈髓压力进行缓解,同时将脑脊液循环予以改善[7,8]。

此研究对本院收治的20例患者均进行后颅窝减压术和小脑扁桃体下极部分切除方法治疗,并采用神经补片与硬脑脊膜、蛛网膜联合扩大修补缝合,治疗结果显示,20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14例患者效果为优,比例为70%,5例患者效果为良,比例为25%,1例患者效果为差,比例为5%。随后对患者进行MRI复查,其病情症状改善效果显著的患者为12例,比例为60%,症状改善的患者6例,比例为30%,症状无改善的患者例数为2例,比例为10%。患者术后并未出现脑脊液漏、脑膨出或者颅内感染现象。手术后并未出现脑脊液漏、脑膨出或者颅内感染现象,由此能够看出此治疗方法疗效确切。

后颅窝减压术是对患者后颅窝容积予以扩大,将小脑扁桃体对延髓和颈髓产生的压迫予以缓解,并将正常脑脊液循环通路予以创建,从而获取了显著的临床疗效[9,10]。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对环枕筋膜进行彻底松解,将寰椎后弓进行咬除,其宽度大致为1.5~2.0 cm,从而不会对两侧椎动脉形成损伤,对形成粘连的蛛网膜进行有效松解,并对后颅窝进行相应的减压之后,可有效改善由于枕骨大孔压迫形成的临床症状[11-14]。选择小脑扁桃体下极部分切除,将正中孔进行永久性开放,对枕大池进行重建,将脑脊液循环进行有效恢复,从而提升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15]。

综上所述,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采用后颅窝减压术和小脑扁桃体下极部分切除方法进行治疗,并采用神经补片与硬脑脊膜、蛛网膜联合扩大修补缝合,从而将枕大池进行相应的扩大,可提升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的病情。

[1]王曲,高方友,刘窗溪,等.Chiari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症术后翻修的疗效观察.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8):819-823.

[2]黄巍,魏嘉良,黄勇,等.改良小脑扁桃体切除联合后颅窝小骨窗减压扩容术治疗Chiari-Ⅰ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5,36(10):1127-1132.

[3]高国芹.微创手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致脊髓空洞症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5):570-571.

[4]王英南,陈康,杨国庆,等.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垂体前叶激素缺乏三例临床特征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1): 2577-2580.

[5]高华利,张子峰,肖涟波,等.胸廓出口综合征伴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性脊髓空洞症1例报道.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34(6): 452-453.

[6]邓峰,苏长保.先天性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附14例报告).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24(6): 815-816.

[7]邱会斌,焦新月.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及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显微手术治疗临床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14(7):175.

[8]倪海涛,蔡琦,李铮,等.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手术治疗体会.河北医药,2002,24(10):791-793.

[9]尹剑,张波,魏明海.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及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分析.医学研究杂志,2003,32(11):38-40.

[10]聂兆波,康全力,马赛男.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显微手术治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12):750-751.

[11]董佰卓,孙志刚.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中外健康文摘,2012(52):29-30.

[12]王甜甜,雷志礼,冯国辉,等.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显微外科治疗的麻醉处理.武警医学,2005,16(2):150.

[13]曹伟,朱广廷.小脑扁桃体下疝并脊髓空洞症的诊治进展.医学信息,2014,5(26):322-324.

[14]李树,王伟民.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08,29(6):169-171.

[15]刘华,郑鲁,常书锋,等.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脊髓空洞的显微外科诊治体会.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8):3209-321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3.034

2016-12-24]

121001 解放军第205医院神经外科

猜你喜欢

扁桃体小脑空洞
小脑对吞咽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番茄出现空洞果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如何避免想象作文空洞无“精神”
孕妇及胎儿先天性小脑蚓部发育不全MRI表现
动动小手和小脑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空洞的眼神
扁桃体
“水果”变“干果”
扁桃体,切还是不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