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近况※

2017-01-14赖虔青

中医药通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脾胃

● 赖虔青 林 平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近况※

● 赖虔青1林 平2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明显的优势和前景,本文根据2013年以来的相关论文,对其病因病机、中药内服、针灸疗法、针药结合、心理干预等研究进行综合阐述,并指出亟待改进之处。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 综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起病隐匿、病程长、症状无特异性、难以治愈。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CAG列为癌前状态,其常伴假幽门腺化生和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阶段等癌前病变。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主要以改善症状、手术介入为主,在腺体萎缩、肠化生方面尚无良策。而中医药在逆转异型增生、修复胃黏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现将其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中并无慢性萎缩性胃炎之称,但大多研究者根据其症候特点将其归属于“胃脘痛”“痞满”“嘈杂”“嗳气”“吞酸”“呕吐”等病症范畴。

1.1病因有关CAG的病因,可从外感和内伤两方面进行阐述。外感方面,孟景春[1]认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CAG的重要致病因素,属中医外邪,当人体正气不足时则无力抵抗外邪入侵,若湿阻中焦,气机不畅,又有利于Hp的繁殖;张锐[2]认为,六淫过极易化生为毒,尤其是火热毒邪,是导致胃萎缩、癌变的重要因素。内伤方面,林慧光[3]认为主要与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劳逸过度、年老体衰有关,导致痰湿、瘀血、浊毒等病理产物,而进一步损伤脾胃,甚至癌变。

1.2病机张露[4]通过文献整理和总结,发现从气虚血瘀论治CAG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康英梅[5]认为久病邪壅胃腑,损伤脾胃之气,脾胃损伤,故经络郁滞,蕴化为毒,可见本病为气血入络的过程。王伟[6]则提出“毒损胃络”之说,认为诸邪蕴结成毒,毒伤胃络,使腺体萎缩,甚至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若诸毒蕴久不化,癥积则成胃癌。周斌[7]从寒湿入络诊治CAG,认为寒湿阻中而致脾胃阳虚,气虚血不行,久则成瘀;脾胃阳气虚弱,寒湿无以温化,胃络气血停滞而致瘀;患者面色晦暗,舌黯淡亦为久病入络之象。林平[8]以脾虚气滞为基本病机,提出病位胃是CAG肠上皮化生发生的危险因素,病位肝是CAG上皮内瘤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病位脾则是CAG伴肠上皮化生或上皮内瘤变发生的保护因素。

2 中医治疗

2.1中药内服

2.1.1 辨证论治 陈光伟[9]根据CAG的临床表现,将CAG分为4型治疗:(1)脾胃气虚型,以健脾益气和胃为法,予香砂六君子加减;(2)肝胃不和型,以疏肝理气、健脾和中为法,予柴胡疏肝散加减;(3)胃阴不足型,以养阴生津、益胃清热为法,予沙参麦冬汤加减;(4)脾胃湿热型,以健脾祛湿,清热化湿为法,予藿朴夏苓汤加减。卫新国[10]通过辨证分析,将CAG分为5型治疗:(1)胃气虚弱,脾失健运,气失健运型,以健脾益胃、理中益气为法,予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加减;(2)肝气不舒,气机阻滞型,以疏肝理气、行气止痛为法,予柴胡疏肝散加减;(3)胃阴不足,气机不利型,以滋养胃阴、理气止痛为法,予一贯煎加减;(4)瘀血阻滞,气机不畅型,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法,予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5)胃热上亢,胃气上逆型,以清热养阴、育阴止痛为法,予清胃散加减。谢晶日[11]临床上将CAG分为5型:(1)肝郁脾虚型,予柴胡疏肝散加减;(2)脾胃郁热型,予化肝煎加减;(3)脾胃虚寒型,予黄芪建中汤加减;(4)胃阴亏虚型,予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5)胃络血瘀型,予膈下逐瘀汤或失笑散加减。

2.1.2 基本方加减 基本方是指针对基本病机、结构简明、药物配伍规范、疗效确切的处方,临床医生常以此为基础,根据病情的具体差异进行辨证加减。林平[12]常以自拟调脏运气汤加味,随证加减,基本方:炒白术、柴胡、白芍、茯苓、炒麦芽、稻香陈、醋延胡索、紫苏子、浮小麦、甘草。辨证属肝气郁滞者,加香橼、川楝子、青皮;胃热气逆者,加竹茹、代赭石;虚寒气逆者,加旋覆花合丁香柿蒂汤;肠腑气滞者,加莱菔子、大腹皮、枳壳、槟榔、枳实;湿热者,加姜半夏、佩兰、黄芩、黄连、黄柏、茵陈;血寒血瘀者,加桂枝、艾叶、炮姜;胃镜见黏膜粗糙、颗粒增生或病理见上皮内瘤变改变者,加桃仁、路路通;Hp感染者,加黄芩、黄连、茵陈;热毒明显者,加连翘、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胆汁反流性胃炎者,加枳壳、川楝子、钩藤;反流性食管炎者,加瓜蒌、竹茹;糜烂性胃炎者,加白及、瓦楞子、珍珠母。包维佳[13]擅用胃萎康方:黄芩、蒲公英、鸡内金、炒白术、党参、丹参、黄连、山楂、砂仁、白豆蔻、百合、白芍、败酱草、茯苓、香附、炙甘草。湿热型加滑石、茵陈、薏苡仁;脾胃虚弱型加陈皮、炒麦芽、半夏。曲智杰[14]则常用自拟健脾养胃方治疗此病,药用:党参、山药、当归、炒白术、炒茯苓、枳壳、砂仁、厚朴、炙甘草。临床上根据患者症状加以辨证,将上方加减:胃脘痛者,加延胡索;纳呆者加焦三仙;嗳气者加旋复花、代赭石;胃酸过多者加海螵蛸;反胃呕吐者加姜竹茹。黄铭涵[15]以复方胃炎合剂(炙黄芪、党参、麸炒白术、茯苓、枳壳、白芍、法半夏、砂仁、佩兰、黄连、陈皮、地龙干、莪术、甘草)为基本方,随证加减:脾胃虚弱者,炙黄芪、党参、白术加量;中焦虚寒者,去黄连,加补骨脂、桂枝;肝胃不和者,枳壳改为枳实,加柴胡、香橼;脾胃湿热者,黄连加量,加黄芩、苍术、豆蔻;津亏阴虚者,加麦冬、石斛;胃络血瘀者,加蒲黄、赤芍。从症状上看,嗳气者,加旋覆花、代赭石;纳差者,加麦芽、鸡内金。

2.1.3 专方专药 袁芳[16]给予益气解毒化瘀方(由黄芪、黄精、丹参、莪术、薏苡仁、藤梨根等组成)治疗CAG,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由人参、香茶菜、炒枳壳等),一次4片,每日3次口服。临床观察表明,实验组的胃镜病理改变(萎缩、异型增生)、Hp改善的综合疗效较对照组显著(P<0.05)。王琦[17]予平胃胶囊治疗CAG患者45例,由平胃散加味组成(黄芪、莪术、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等12味),对照组给予维酶素,共治疗6个月,对CAG癌前病变的临床症状、胃镜征象以及病理改变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付航[18]治以敦煌平胃丸,由人参、土鳖虫、当归、苦参、大黄、玄参等组成,制备成浓缩丸,临床干预CAG癌前病变疗效确切。田园[19]予疏肝和胃汤(党参、丹参、白术、仙鹤草、茯苓、柴胡、半夏、枳壳、厚朴等)治疗CAG患者36例,对照组服用摩罗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明显优于对照组77.8%;治疗组胃镜、病理疗效、Hp阳性转阴率、症状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

2.2针灸治疗张勇[20]利用针刺治疗53例CAG合并Hp感染患者,取中脘、内关、足三里、脾俞、胃俞、太白。随症加配穴,留针20~30min,每10min行针1次。每周治疗5次,6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塞来昔布等药物。两疗程后,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郭金颖等[21]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毫火针治疗脾胃虚寒型CAG患者28例,取穴:中脘、脾俞(双)、胃俞(双)、足三里(双),对照组服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胃复春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景卫政[22]选取足三里、气海、关元、膈俞、血海等穴位,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叶酸,两组相比,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率高。李璟[23]采用隔物灸法,取穴内关(双)、中脘、气海、足三里(双);对照组采用安慰灸法,取穴同治疗组。结果提示隔物灸有效改善CAG临床症状,提高了血清PGI浓度、PCR值,对GAS有调整作用。

2.3针药结合安贺军[24]将70例CAG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自拟温阳活血方(干姜、党参、白术、炙甘草、肉苁蓉、高良姜、红花、益母草、石斛、神曲、陈皮)加减;观察组再加针灸治疗,取穴内庭、冲阳、中脘、足三里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赵崇智[25]以中药内服结合腹针疗法,中药以健脾养胃,益气养阴,化瘀止痛为法,处方:党参、黄芪、郁金、佛手、延胡索、沙参、麦冬、石斛、赤芍、丹参,每日1剂,腹针采用薄氏腹针标准化处方取穴:中脘(深刺)、下脘(深刺)、气海(深刺)、关元(深刺)、天枢(中刺/双)。王秀荣[26]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内服中药,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主穴:中脘、内关(双)、公孙(双)、足三里(双)、阴陵泉(双),并随症加减。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天。2个月后,胃镜病理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胃黏膜慢性病变,如腺体萎缩、肠化生方面相比有明显优势。

2.4心理干预李凯[27]将8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纯中药制剂宁肝调中方配合认知疗法、森田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宁肝调中方。治疗8周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干预后治疗组SCL-90、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可知心理干预可以减轻CAG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CAG患者往往因病程长、易复发而烦闷不安,处于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28],多有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之象。这些负面心理因素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应想方设法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地劝导,帮助他们从焦虑、抑郁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从而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疗效[29]。

3 小结与展望

CAG为慢性胃炎转变为胃癌的重要阶段,积极治疗CAG对预防其癌变、降低胃癌发病率有着深远意义。西医药方面,癌前病变患者口服替普瑞酮、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胃黏膜重度炎症、肠化、萎缩及异型增生的逆转有一定的好处;对药物不能逆转的不典型增生,可考虑手术治疗[30-31]。但考虑到患者经济、身体耐受情况,中医药未尝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笔者认为,基本方结合辨证分型治疗CAG有一定的优势,因为CAG在病情发展中,基本病机变化不大,基本方可以贯穿始终,随证、症加减,简化了诊疗过程,值得推广。但是在临床科研中,分型辨治之法众说纷纭,缺乏统一的诊断和疗效的量化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药治疗CAG的普遍推广;在临床上崇尚个人经验心得,辨病与辨证结合不够;有关基础实验和药理实验缺乏,仅仅局限于临床观察,没有深入探讨其作用机理;科研实验样本普遍偏少,患者地区分布较为局限,远期疗效不够明确,科研设计的严谨性亟待提高。总之,需要寻找一条规范而简便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从而阻断胃炎到胃癌的转变,推动防治CAG的临床工作。

[1]刘 舟,张卫华,骆 殊,等.孟景春教授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5):486-488.

[2]张 锐,李永乐,李鸿涛,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5,37(10):948-950.

[3]张伟煌,林慧光.林慧光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拾萃[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7(10):756-758.

[4]张 露,沈 洪,周晓波,等.从气虚血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20(1):16-20.

[5]康英梅.活血通络法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治疗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6):101-103.

[6]王 伟,刘冬梅,袁 方,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从“毒”论治新思路[J].江苏中医药,2016,48(3):12-14.

[7]陈 璐.周斌从寒湿入络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思路[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5):87-87,109.

[8]吴菱菱,林 平.林平主任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J].吉林中医药,2016,36(4):344-346.

[9]蒋 喆.陈光伟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陕西中医,2014,35(9):1226.

[10]蔡罗平,卫新国.卫新国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光明中医,2014,29(9):1988.

[11]戴国令,梁国英.谢晶日教授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J].中医药信息,2013,30(6):85.

[12]林 煜,林 平.林平主任医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J].福建中医药,2016,47(03):27.

[13]包维佳.采用胃萎康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9):46-46.

[14]曲智杰,张 博.自拟健脾养胃方辅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34):38-39.

[15]黄铭涵,黄 健,李思汉,等.复方胃炎合剂逆转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4):20-23.

[16]袁 方,刘冬梅,王 伟,等.益气解毒化瘀方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J].山西中医,2016,32(6):21-23.

[17]王 琦,杨少军.平胃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1):2685-2686.

[18]付 航,刘喜平,李沛清,等.敦煌平胃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48例[J].中医研究,2015,28(1):20-22.

[19]田 园.疏肝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J].陕西中医,2013,34(10):1316-1318.

[20]张 勇,薛志欣,胡 薇,等.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6,37(8):1078-1079.

[21]郭金颖,吴永华.毫火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28例.浙江中医杂志,2014,49(12):912.

[22]景卫政.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体会[J].现代养生,2015,(6):223-223.

[23]李 璟,李 琪,王硕硕,等.隔物灸法对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保护的临床效应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3):361-367.

[24]安贺军,郭雁冰,朱 宏,等.温阳活血方配合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10):1506-1508.

[25]赵崇智.中药配合腹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则[J].光明中医,2013,28(5):1018

[26]王秀荣,甘爱芳,陈晓枫,等.针灸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夹湿型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J].光明中医,2015,30(5):1018-1020.

[27]李 凯,刘 艳,柳文,等.宁肝调中方联合心理干预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5):435-437.

[28]邵丹杰,马伟明,康年松,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155例健康需求调查[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6):43-44.

[29]张晓菊,曾 霞.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疗效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0):1130-1132.

[30]董 耿.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1):118-119.

[3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66.

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No.2015Y0023)

1.福建中医药大学(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350122)

猜你喜欢

萎缩性胃炎脾胃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