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验(十六)
——辨治妇产科疾病验案

2017-01-14李今庸

中医药通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血海小腹白芍

● 李今庸

经典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验(十六)
——辨治妇产科疾病验案

● 李今庸1,2*

《黄帝内经》 《金匮要略》 产后暴癥 脏躁 妊娠子宫出血 崩中

1 产后暴癥治验

患者,女,23岁,湖北省房县人,农民。1970年10月16日就诊。患者为经产妇,1970年7月发生小腹疼痛,治疗未效,至10月1日因行走劳累而小产,10月3日在某卫生院行刮宫术后,腹部逐渐胀大,经检查子宫正常,又行刮宫术一次,未见好转。其小腹胀满至脐,如怀子之状,按之微痛而坚硬,腰部不能直起而卧床,小便正常,大便稀溏色黑,口燥不欲饮水,两胁疼痛,夜间盗汗,食欲不振,面色白光白。舌部左前方有一青色斑块,脉涩。乃小产后瘀血凝结成癥,法宜活瘀行气,借用当归散,改散为汤加减治之。药用:当归24g,川芎10g,白芍12g,白术10g,青皮10g,白酒1杯,制香附10g,延胡索12g,桃仁10g。加水适量煎药,取汁温服。2剂。

10月20日二诊:胁痛减轻,食欲好转,于上方加红花10g续服。2剂。

10月24日三诊:药服2剂后小腹硬块变软,缩小到手掌大,舌上青斑亦缩小,腰能直起,精神好转。又服药2剂,病情无变化,遂予原方加减续服。药用:当归24g,川芎12g,白芍12g,白术12g,制香附10g,白酒1杯,桃仁10g,红花10g,制三棱9g,制莪术9g。2剂。

11月1日四诊:食欲增加,唯上腹时有气痛,噫之则舒,于方中加陈皮9g续服。1剂。

11月3日五诊:小腹硬块缩小至如鸡蛋大,脐上时有痛感,原方去陈皮,加枳实9g、桂枝9g续服。2剂。

药服2剂,小腹硬块全消,诸症亦退,唯腹有微痛。

按 产后恶露未尽,瘀血结而成癥,数日内小腹胀满至脐,如怀子之状;病为有形之瘀血凝结,故按之微痛而坚硬;肝藏血,其脉循胁里而支别结于腰髁,血瘀结则肝脉不利,故两胁疼痛而腰不能直起;血液瘀结于内而不华于外,则见大便稀溏色黑、口燥不欲饮水、舌显青斑、脉涩而面色白光白;血瘀而阳郁,蒸于营血,故夜间盗汗;血瘀气滞,脾不健运,则食欲不振。产后病癥,为虚中实证。当归散乃《金匮要略》之一养胎方,此借治产后暴癥,故去其苦寒泻热之黄芩,而以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白术培土补中;加桃仁、延胡索、香附、青皮破瘀行气;用白酒以行药势。服后胁痛减轻、食欲好转,但癥块未动,特加红花配桃仁以增其活血破瘀血之力,服2剂癥块即变软变小到掌大,舌上青斑亦缩小。继服药2剂无续效,遂于方中去行气止痛之青皮、延胡索,而加三棱、莪术以增强破血攻瘀。服药2剂食欲增加而感上腹时有气痛,故又加陈皮以行气。1剂后癥块缩小至如鸡蛋大,仍有痛感,遂去行气之陈皮,加磨坚之枳实、温通之桂枝,再服药2剂癥块全消,诸症悉退,步行回乡。唯腹有微痛未已,当为瘀除正虚使然,惜未注重补虚治之耳!

2 脏躁治验

患者,女,45岁,湖北省枣阳市人,家庭妇女。1951年2月某日就诊。发病半月,易悲伤,说话则欲哭,语音低微,多重语,善忘,有时欠伸,且失眠,苔薄,脉虚。乃心气不足,神失守持,发为“脏躁”。治宜补心安神,拟方甘麦大枣汤加味。药用:小麦15g,炙甘草10g,党参10g,红枣(擘)4枚,远志10g,茯神10g,熟地12g,当归10g,丹参10g,酸枣仁(炒打)10g。以水煎服,日2次。

药服10余剂诸症渐退,又将原方研末炼蜜为丸服1个月余,巩固疗效。

按 子脏,亦曰“胞宫”。胞宫之脉上通于心,引心血入胞中而应期下出于前阴,是为“月经”。胞中血气枯少,致心气亦虚,《灵枢·本神》说:“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素问·调经论篇》说:“神不足则悲。”其病胞精枯涸致心神衰弱,失其守持,故易悲伤而说话则欲哭,且又善忘。《素问·脉要精微论篇》说:“言而微,终乃复言者,此夺气也”,心气亏虚,故其脉见虚而症见语音低微且多重语。重语,即“复言”也,《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称之为“郑声”,其所谓“虚则郑声。郑声,重语也”。人虚则易倦,阴阳相引,故时有欠伸,郑玄注《礼记·士相见礼》:“志倦则欠,体倦则伸。”心在五行属火,以肝木为母,虚则子盗母气,致肝亦不足,肝藏魂,悲哀动中则伤魂,肝魂不能归藏则外扰而失眠。甘麦大枣汤方加味,用小麦、党参、远志以补心,《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第三说:“心劳病者,补脾气以益之,脾王则感于心矣”;用甘草、红枣之甘以补脾,使脾旺则气感于心,补脾即所以补心;《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用当归、丹参、熟地黄养血补精和肝藏之魂,并润胞枯;茯神、酸枣仁宁神安魂,复其神守。

3 妊娠子宫出血治验

案1 患者,女,28岁,山西省太原市某银行工作人员。2006年7月28日就诊。月经2个月未潮,每日前阴有点滴血液下出,经过太原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早孕”,用西药止血未效,改用中成药“保胎丸”治疗,始服有两天未出血,继而每天又有点滴血出,诊之六脉稍弱而独右尺有滑象,舌苔薄白,乃冲任下陷,血不养胎而漏下,几有失胎之虞,急宜养血调经、暖宫止血,以《金匮要略》“胶艾汤”加白术以治之。药用:干生地18g,当归10g,川芎10g,干艾叶10g,白芍10g,炙甘草10g,炒白术10g,阿胶(烊化)12g。用水适量,先煎前七味,汤成去滓,纳阿胶烊化,温分再服。日服1剂。

药服2剂而血止病愈。患者恐其病复发遂自作主张地连服其方10剂后停药。

按 《灵枢·五音五味》说:“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出于会阴,循腹胸而上,王冰注《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说:“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和调,阴阳和合而结为胎孕,则为经脉循环流行而资养。今胎孕初结,而经血不足,故右尺脉独见滑象而余脉皆稍弱;经脉血弱不足以充养血海,则冲任郁陷而每日见前阴点滴下血。患者漏血而怀胎,殆即俗所谓“漏胎怀”也。用胶艾汤加味,以干生地、当归、川芎、白芍等为四物汤补血养血且以活血;阿胶补肾育阴以止血;艾叶温暖胞官以止血;炙甘草资中焦之汁以调和诸药;其方特加白术者,以健脾固带而束冲任止其下陷也。

案2 患者,女,30岁,山西省太原市人。怀孕约2个月,每天前阴有少量血液漏下,自以其病与前例相同,取其《金匮要略》胶艾汤加白术方连服3剂未效,遂于2006年10月14日来电话相询。余问及患者“怀孕2个月,每天有少量血液自前阴下出;小腹绞痛”,与前例患者“无小腹绞痛”者有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厥阴之至为里急”,小腹绞痛,正是厥阴肝脉拘急而痛,故嘱其将原方中白芍10g加至15g,继续服之。其方中白芍又加5g者,以其平肝邪缓肝脉之拘挛也。故其后5日即19日来电话称:患者服加白芍方3剂后,前阴出血止而小腹绞痛愈。又续服药2剂,余即嘱其可停药。

4 崩中治验

患者,女,32岁,湖北省枣阳市人,农民。1950年11月某日就诊。发病3天,前阴忽然下血,时多时少,多则血下如崩,血色淡红,心慌,全身乏力,手足不温,面色白光白无华,舌质淡,脉见动象。乃冲任失调,血海不固,病属“崩中”,或曰“血崩”,治宜养血止血,佐以固气,拟胶艾汤加味。药用:生地18g,当归10g,川芎10g,干艾叶10克 甘草8g,白芍10g,党参10g,炒白术10g,炙黄芪10g,黑姜炭10g,阿胶(烊化)10g。以水煎服,日2次。

药服2剂而病愈。

按 《灵枢·五音五味》说:“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而冲脉则为血海,冲任损伤,失于和调,血海不固,则其血下出于前阴,缓则滴沥不断而为“漏下”,急则血出如涌而为“崩中”;血出多,则无以荣养周身,故面色白光白而舌质为淡;血为气之府,血少则无以载气而气亦衰损,故心慌、全身乏力;阳气不充于四肢,则手足为之不温;阳气无阴血之偶,则独动于中,故脉见于关部厥厥然动摇而为“动”象。方用生地、阿胶补血止血;艾叶暖胞宫、和冲任以增强止血之效;当归、川芎、白芍活血逐痹以导阴血之归经;干姜炒炭,变辛为苦,止血而不动血;加党参、白术、黄芪者,乃“血脱者固气”之法,益气而摄血也。

李今庸,男,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资深教授。国家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原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第一批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本刊学术顾问。

1.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2.湖北中医药大学(430061)

猜你喜欢

血海小腹白芍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芍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睡前揉小腹 缓解夜尿多
活血化瘀按血海穴
“气至病所”验案三则
白芍粳米粥 缓解颈椎不适
手机“血海”:中小品牌末路将至?
小腹主动脉瘤研究进展
消食8式缩水小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