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7-01-14许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2期
关键词:电切术宫腔镜肌瘤

许玲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许玲

目的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6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 均采取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患者对手术满意度及妊娠率.结果76例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共摘除98个子宫肌瘤, 包括40个0型肌瘤、37个Ⅰ型肌瘤、21个Ⅱ型肌瘤.手术时间为16~55 min, 术中出血量为18~145 ml, 未损伤周围组织, 且无子宫穿孔情况发生,同时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5年, 0型和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后均比较满意;Ⅱ型患者术后出现痛经5例, 并且月经量较少, 进一步检查显示存在宫腔粘连, 将其分离后并给予对症治疗后疼痛减轻或消失.患者对手术满意度为93.42%(71/76);有生育需求患者9例成功妊娠,妊娠率为60.00%(9/15).结论对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给予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 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有效方式, 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黏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疗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患有生殖系统疾病, 子宫肌瘤是生殖系统良性肿瘤的一种, 可引发女性经期血量过多, 或出血时间延长等, 严重时可导致女性不孕不育.所以在临床中采取有效治疗对广大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据相关报道, 黏膜下子宫肌瘤约占各种肌瘤的10%~15%[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微创技术正逐渐替代传统开腹手术, 避免了患者因子宫被切开而留有瘢痕, 从而降低患者后期妊娠时出现子宫破裂的危险;同时保留了子宫的功能和完整性, 降低对子宫内膜的创伤, 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所认可.本研究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6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经血过多或延期以及贫血等症状, 经检查确诊患有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4~53岁, 平均年龄(38.8±4.8)岁;病程3~24个月;已婚已育患者58例, 未育患者18例;有生育需求患者15例;子宫肌瘤直径1.4~5.9 cm, 平均直径(4.1±0.6)cm.依据相关标准, 将黏膜下子宫肌瘤分为0型、Ⅰ型和Ⅱ型.其中0型黏膜下肌瘤患者20例, Ⅰ型黏膜下肌瘤患者44例, 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12例.患者术前进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未见恶性病变.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手术前2个月口服米非司酮, 12.5 mg/d.在月经彻底干净后的1周内进行手术, 术前3 d擦洗阴道, 2次/d.开始手术前2 h需要口服400 μg米索前列醇.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 消毒后充盈膀胱, 将宫颈扩张到10 cm, 选择5%葡萄糖溶液充分膨宫.如果肿瘤脱出于宫颈口并且瘤蒂较细, 可以利用卵圆钳将瘤体夹住后旋转取出, 然后选择电凝刀将残余部分凝固.如果肿瘤蒂宽大并且血管丰富, 可以利用电凝刀对蒂部止血, 然后再切除.如果肌瘤较大, 可以将其切割成碎块.如果无蒂并且深嵌于肌壁间的肿瘤, 有生育要求患者需要将子宫黏膜与肌瘤包膜分离, 从表面开始使用环状电极逐层切割, 待宫缩后选择环状电极切割[2].若无生育要求患者, 可以将瘤体自上而下逐层刨切, 选择针形电极多次刺进残余的肌瘤组织,直到使其坏死.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分析患者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患者对手术满意度及妊娠率.对手术满意度评价标准:①满意:月经正常, 经量正常, 痛经减轻明显, 无残余肌瘤.②不满意:月经情况无改善, 残余肌瘤增大.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及手术安全性 76例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共摘除98个子宫肌瘤, 包括40个0型肌瘤、37个Ⅰ型肌瘤、21个Ⅱ型肌瘤.手术时间为16~55 min, 术中出血量为18~145 ml, 未损伤周围组织, 且无子宫穿孔情况发生, 同时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2.2 术后情况 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5年, 0型和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后均比较满意;Ⅱ型患者术后出现痛经5例, 并且月经量较少, 进一步检查显示存在宫腔粘连,将其分离后并给予对症治疗后疼痛减轻或消失.患者对手术满意度为93.42%(71/76);有生育需求患者9例成功妊娠, 妊娠率为60.00%(9/15).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比较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 以往均通过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创伤较大, 患者术后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3,4].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宫腔镜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能够清晰观察肌瘤的位置, 彻底切除病灶,特别是对于症状性肌瘤患者, 想要保留子宫和生育能力, 只能选择宫腔镜进行治疗.临床研究发现, 宫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提升妊娠率和活产率[5-7].宫腔镜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方式, 但是要注意的是, 在手术前必须使用米非司酮处理子宫黏膜下的肌瘤, 这样有助于减少子宫动静脉的血流, 进而能够萎缩子宫肌瘤, 降低手术的难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手术适应证要严格把握, 手术动作保证轻柔,并需要超声科紧密协作, 使用熟练的技巧进行手术.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手术时, 要评估好肌瘤边缘与子宫浆膜间距离, 一般范围在5 mm以上, 如果肌瘤太大, 可能导致子宫疲软, 肌瘤难以向子宫腔内突出, 这时需要静脉滴注缩宫素促进宫缩, 将肿瘤挤向宫腔, 有助于手术操作并尽可能地切除肿瘤[8-10].本研究结果显示, 76例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共摘除98个子宫肌瘤, 包括40个0型肌瘤、37个Ⅰ型肌瘤、21个Ⅱ型肌瘤.手术时间为16~55 min, 术中出血量为18~145 ml, 未损伤周围组织, 且无子宫穿孔情况发生, 同时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5年, 0型和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后均比较满意;Ⅱ型患者术后出现痛经5例, 并且月经量较少, 进一步检查显示存在宫腔粘连, 将其分离后并给予对症治疗后疼痛减轻或消失.患者对手术满意度为93.42%(71/76);有生育需求患者9例成功妊娠,妊娠率为60.00%(9/15).

综上所述, 对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给予宫腔镜电切术急性治疗, 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有效方式, 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1] 朱宝华, 王玉玲, 黄华爱, 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天津护理, 2012, 20(3):133-134.

[2] 康立, 石芳鑫. 宫腔镜双极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239例临床疗效分析. 贵州医药, 2013, 10(2):136-138.

[3] 梁见弟.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16):111-112.

[4] 李景真, 赵金华.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62例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7):125-126.

[5] 张国琼.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河北医学, 2013, 19(1):71-74.

[6] 刘琴, 刘毅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特别健康(下), 2014(2):32-33.

[7] 匡海水.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健康之路, 2014(9):63.

[8] 孟亚丽, 张霞, 郑燕, 等. 宫腔镜下行子宫肌瘤电切术临床分析. 河北医药, 2011, 33(3):348-349.

[9] 洪开, 王晓东, 姜继勇.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大肌瘤65例疗效分析.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 28(7):699-700.

[10] 于春霞, 陶玲, 周琦. 宫腔镜电切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23):4041-404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2.021

115100 辽宁省大石桥市妇女儿童医院妇科

2017-07-06]

猜你喜欢

电切术宫腔镜肌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观察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充气式加温系统对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低体温的效果分析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