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2017-01-14张金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1期
关键词:开腹肌瘤腹腔镜

张金凤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张金凤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子宫肌瘤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8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 而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3.01±30.65) min略多于对照组的(80.67±24.21) min,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5, 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61.98±10.76) ml少于对照组的(105.96±28.34)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52, P<0.05)。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为(1.12±0.39)d少于对照组的(2.14±1.06)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57, 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4.69±1.57)d短于对照组的(7.34±1.23)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205, P<0.05)。术前, 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hs-CRP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 且对照组术后第1、3、5天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的观察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6例腹胀, 3例疼痛, 3例切口感染,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12/48);观察组患者有3例腹胀, 1例疼痛, 无切口感染,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4/4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 P<0.0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出血量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是治疗子宫肌瘤的理想术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子宫肌瘤;腹腔镜;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9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8例。其中, 对照组年龄21~50岁, 平均年龄(36.24±4.59)岁。观察组年龄22~51岁, 平均年龄(35.82±5.06)岁。所有患者中单发肌瘤34例, 多发肌瘤62例, 具体病种包括黏膜下肌瘤17例、浆膜下肌瘤28例、壁间肌瘤51例;子宫肌瘤数3~6个,平均数量(4.09±0.64)个;肿瘤直径3.2~10.3 cm, 平均直径(6.84±1.15)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手术前所有患者都需经过检查, 以了解子宫和子宫肌瘤的具体情况, 月经不正常者行诊刮以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 行TCT检查以排除宫颈病变。患者月经排净后3~7 d实施手术, 术前给予灌肠、禁食、备皮, 两组患者都使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2]。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①给予消毒和铺巾, 让患者取平卧位;②医师切开患者腹壁, 探查腹腔内部情况, 确定子宫肌瘤的位置和状况;③将切口定位于肌瘤突出位置, 切开瘤体肌层, 然后剔除瘤体;④使用“00”可吸收线缝合子宫切口, 清理好腹腔后缝合创口。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①给予常规消毒铺巾, 指导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体位, 送入举宫器,让瘤体位置充分显露;②在患者脐部上缘开10 mm左右的纵行切口, 建立人工气腹, 然后置入10 mm Trocar, 将腹腔镜送入;③在麦氏点及反麦氏点依次置入10 mm和5 mm Trocar做穿刺孔, 在腹腔镜辅助下实施手术操作, 注意动作轻柔,以免损伤子宫;④将垂体后叶素注入子宫内部, 使用单极电凝刀切开子宫肌瘤表面组织以及包膜, 然后用抓钳夹住肌瘤,并向外牵拉旋转, 剥离子宫肌瘤;⑤使用“00”可吸收线缝合子宫切口, 然后放入碎瘤器械, 粉碎肌瘤后用生理盐水清洗腹腔, 最后放气、取镜、缝合伤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 并通过观察两组血清hs-CRP水平来评价组织损伤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3.01±30.65) min略多于对照组的(80.67±24.21) min,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15, P>0.05)。

2.2 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61.98±10.76) ml少于对照组的(105.96±28.34)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52, P<0.05)。

2.3 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为(1.12±0.39)d少于对照组的(2.14±1.06)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57, P<0.05)。

2.4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4.69±1.57)d短于对照组的(7.34±1.23)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205,P<0.05)。

2.5 两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 术前, 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为(3.79±0.42)mg/L, 与对照组的(3.66±0.53)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5天, 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 (12.69±1.53)、(6.32±0.52)、(4.12±0.46)mg/L, 对照组则为 (18.95±1.82)、(14.71±1.29)、(9.89±0.94)mg/L, 两组患者术后血清hs-CRP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 且对照组术后第1、3、5天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的观察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有6例腹胀, 3例疼痛, 3例切口感染,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12/48);观察组患者有3例腹胀, 1例疼痛, 无切口感染,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4/4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00, P<0.05)。

3 讨论

开腹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传统术式, 技术要求不高, 操作难度偏低, 各级医院普遍适用。但是该术式术中出血量较多,损伤程度严重, 且容易影响腹腔其他脏器, 不利于患者快速恢复[3,8]。相比较而言,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属一项微创手术, 具有对腹腔干扰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9,10]。本研究表明, 除手术时间稍长以外,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具有更可靠的临床疗效;且对照组术后第1、3、5天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的观察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血清hs-CRP是高度敏感的炎性指标, 能间接准确反映组织损伤程度, 说明手术后两组患者均遭受创伤, 但观察组患者的组织损伤程度更轻, 恢复术前水平更快。随着微创技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更适合普及应用。

[1] 汪静, 雷马香.腹腔镜剔除术与开腹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比较.现代医院, 2016, 16(8):1136-1137.

[2]王新华, 孙静, 付玉玲, 等 .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照研究.现代实用医学, 2015, 27(7):898-900.

[3] 孙亚晶, 张宜群.腹腔镜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对比分析.中国性科学, 2016, 25(4):50-52.

[4] 吴玉娇.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15(7):83-84.

[5]张志英, 张继红, 张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中国医药指南, 2015, 28(16):162-163.

[6] 王瑞敏, 侯懿.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重庆医学, 2014(7):852-853.

[7] 曹亮.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3):66.

[8] 施海瑛, 卢景和.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5(12):1410-1411.

[9] 张翠萍.腹腔镜下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比较.医学综述, 2015, 21(22):4173-4175.

[10] 陆宏, 刘佳, 王晓彬, 等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02-10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1.018

124010 盘锦金禾医院

子宫肌瘤是多发于女性生殖系统的良性肿瘤, 30~50岁的女性为高发人群, 临床表征为腰酸、下腹坠胀、月经异常、白带异常等, 进而造成贫血、不孕, 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3]。治疗子宫肌瘤的方式一般为药物、手术治疗两种, 需要视瘤体大小而定, 目前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其中子宫肌瘤剔除术能保留生育功能, 更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1,4]。子宫肌瘤剔除术主要包括传统开腹式和腹腔镜下两种方式, 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 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得到了广泛应用[5-7]。本研究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 旨在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2017-09-05]

猜你喜欢

开腹肌瘤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