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

2017-01-13陈永梅

未来英才 2016年13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课堂效率课前预习

陈永梅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以学定教”理念将教学活动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可见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课前预习,是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依据教材和教师的提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理解、分析、判断、想象等心智活动,在预习过程中学会置疑,勤于思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的自学能力,并在课堂学习时与教师的思维互相沟通,从而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前预习;自学能力;课堂效率;互动沟通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有了空前的提升,教师的角色也在悄然变化,学生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预习,即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依据教材和教师的提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理解、分析、判断、想象等心智活动,在预习过程中学会置疑,勤于思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的自学能力,并在课堂学习时与教师的思维互相沟通,从而达到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效果。《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以学定教”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国也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足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自己对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谈几点看法:

一、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预习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著名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确实,对学生来说,读书,不仅仅是学会一些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最强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老师的指导。预习内容也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以解决堂课的重难点为主。所以布置学生预习时,我认为应提出具体预习要求,比如: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资料,掌握生字、新词;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辨析文章体裁;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段意;摘抄名言警句,记录疑难问题;反复朗读,反复回味,加深印象等。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例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首先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在读的过程中把自己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然后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解决字词问题,在扫清阅读障碍后再根据老师教给的分段方法理清文章脉络,找出文章的重难点,进而感悟文章中心,最后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无形中得到提高。课前预习的习惯也会使不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二、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课前,让学生先通过老师的预习提示来理解和分析新知识,并找出自己所认为的知识重点、难点、疑点,然后,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研讨交流等手段解疑答惑。如果仍有解决不了的,带到课堂上,老师再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对学生进行辅导,点拨。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窃读记》一文前,我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在书本上提出自己不懂的或认为有助于理解文本的问题,也可以写出自己对文本解读的观点。学生经过课前预习之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少的问题,也有了自己对文本理解的观点,如:(1)课题《窃读记》中的“窃”是什么意思?(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作者为什么有这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3)作者林海音是个什么样的人?(4)“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作者为什么把自己比作一匹饿狼?(5)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所以我觉得作者在书店看书虽然收获很多,但书店并没有损失什么,不算偷,我认为书店对没有钱购书却热爱书的的孩子应当表示欢迎。……这些问题和观点提得很有价值,可见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潜心与文本对话,用心与教材交流。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教学时也不必面面俱到地传授内容,节省了“讲”的时间,增加了“练”的时间,起到了精讲多练的效果;学生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而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不但对所学知识能当堂消化,而且还能使学有余力的学生个体得到发展,并且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习被动的学生也会受到感染。

三、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互动沟通

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或者看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无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所以,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会自主掌握一些新知识,萌生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从而使他们内心拥有一些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促使他(她)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那么在课堂上,他们与老师互动会显得勇跃而自信,而且在预习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会促使他们更愉快地、主动地学习。例如:有一次,在上一篇常识性说明文《鲸》时,课前布置学生进行了预习。在教学交流对鲸的认识时,我发现同学们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图文资料,汇总的资料也很齐全。从鲸的种类、大小、生活习性具体到某种鲸的特点应有具有。为此,在学习文本时,他们与老师互动非常活跃,很多同学对鲸的阐述也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在拓展延伸“鲸的自述”教学环节中,同学借助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手中的资料讲得很头头是道。整节课下来,课堂互动非常精彩,这都源于学生充分的课前预习。可见预习能使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沟通中获得自信与发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活动。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而有目标的学习,会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质疑能力,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乐意与老师互动,真正体现教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叶圣陶文集.(1-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课堂效率课前预习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