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棍国”瑞典亲历记

2017-01-13夜未央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瑞典人诺拉尼尔森

夜未央

官方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光棍节”,中国电商的销售总量再一次刷新了自身纪录。不过众多“单身狗”在掏空口袋为自己狂欢庆祝的同时,心中也不免苦涩地纠结一个问题:为什么网上每天都有各路痴心男女撒花发糖,自己再怎么努力却仍然难以脱单?脆弱的小心脏每次都会被秀恩爱的场面狠狠狂虐。

国内某知名门户网站的一项调查表明,脱单如今已经成为中国适龄男女在节假日里既虐心又烧脑的一件事。不过若论脱单的难度指数,中国人却并不是最高的。来自杭州的范昕三年前被所在公司外派到斯德哥尔摩工作,在她看来,在瑞典脱单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真诚地提醒那些迫切想要通过国际婚姻结束单身生涯的人,最好还是改道绕行,另谋它路。

高冷=又高又冷

有关于瑞典人很高冷的说法,我是从一位结束瑞典外派任务的女同事那里听来的。据说这个漂亮女孩最初抱定了嫁到瑞典的信心,也为此做足功课,可结果,却不得不心灰意冷地打道回府,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受不了瑞典人的“高冷范儿”。

最开始,我有点不信邪:瑞典的确是纬度高,气候寒冷,可这会让瑞典人也变得分外高冷吗?我半信半疑。不过在斯德哥尔摩住久了,我发现这件事还真不是胡乱讲的。在这个北欧国家,除了冷风暴雪,高冷的瑞典人同样会令你心生“寒意”。

桑托斯是我和同事聚餐时,在酒吧结识的一位巴西朋友。他来瑞典已经三年,供职于一家商业咨询公司,原本打算在瑞典立业安家,谁知寻寻觅觅多年,仍是孤家寡人。畅饮过后,他常会一脸苦相地叨念:“3年前,单身的我来到这里;3年过去了,我仍是单身,这太让人沮丧了。”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和桑托斯探讨为什么瑞典给了他体面的工作、可观的收入,却惟独没有给他一个瑞典姑娘的原因,桑托斯的结论是:瑞典人过于高冷,和他们巴西人身上的热情因子完全不搭。他悄悄指了指吧台边一个艳光四射的瑞典女郎,对我说:“看到那个让人眼前发亮的性感宝贝了吗?我之前跟她搭讪了差不多五六次,可现在,我连她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更别提她的电话号码了。”

事实上,很多定居瑞典的外国人都曾感受到瑞典人身上的飕飕“冷气”。他们讲话不多,很有礼貌,却永远无法给你一起喝酒、大块吃肉的畅快感觉;他们可以和你做几十年和睦相处的邻居,却可能永远只维持点头之交。而如果你是单身人士,那么很不幸,瑞典人不喜欢闲聊,也拒绝搭讪,更不会主动搭讪别人,这意味着你成功结交到瑞典异性并顺利脱单的几率,应该比被陨石砸中的几率高不了多少,这也使得很多在瑞典工作或生活的外国人,早早便明智地放弃了和瑞典人结婚的打算。

斯拉维娜是和我住同幢楼的捷克交换生,长得浓眉大眼、唇红齿白,气质妩媚妖娆,而且是天生的九头身美女,一双白白的大长腿堪比顶级超模。据说有一次她到巴黎度假,半夜三更招惹得四个法国帅哥为她大打出手,甚至处理案情的警察叔叔也被她迷得七荤八素。

可是让斯拉维娜沮丧的是,她的无敌魅力在高冷的瑞典男人面前却败下阵来。一天酒后,她不好意思地承认,来斯德哥尔摩的两年间,她居然从未在街上遇到过向她主动搭讪或者狂吹口哨的瑞典男人,甚至回头向她行注目礼的人也很少见,这让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大大受损,并声称从此再也不指望嫁给瑞典男人。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舍弃。

有一天,我在网上偶然发现了一份国外网友总结的“成功钓到瑞典老公”的攻略,全篇都为性情高冷的瑞典人量身打造,内容包括:要熟练掌握英文,最好能说标准的瑞典语,至少是一些瑞典语的恋爱“行话”,这能帮你扫清与瑞典人谈情说爱的基本障碍;其次,要积极主动地邀约,否则等瑞典人发出约会邀请,恐怕要等上一百年;另外,还需要有一定的酒量,据说穿肠美酒是为数不多能点燃瑞典人热情的东西。

如果上面这些都不管用,那就只有上珍爱网试试运气了,相亲网站也是消除瑞典人脸上那些距离感的好地方,至于成功率有多少,恐怕就只有上帝知道了。

后来和瑞典同事斯文森聊起高冷的话题,他点头表示认同:“是这样的,我们瑞典人的确不是那么容易亲近。”不过,他也为自己和同胞做了辩解:“打个比方来说吧:美国人就像水蜜桃,外表甜美柔软,内核却是坚硬的;而我们瑞典人就好比坚果,外面是坚硬的壳,里面却柔软芬芳。所以你看,交心这件事是需要时间的。只有突破那层坚硬的外表,你才能得到真正想要的东西。”

我问他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斯文森笑答“几年或十几年”。我不禁哑然失笑:和一个瑞典人结婚居然要先预支半生的时光,很多人不见得会有这个耐性。

瑞典统计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瑞典停留的外国人,只有不足两成最终找到了瑞典伴侣,而且是在瑞典生活了5年之后。其他人虽然有和瑞典人约会的经历,但往往只是无关痛痒的短期关系。我暗自庆幸自己早已名花有主,否则,还真没有足够的自信和耐心搞定一位金发碧眼的高冷型瑞典美男。

自由=自己待着无需理由

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凡是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可以认定是“耍流氓”。不过在瑞典,恋爱就是恋爱,约会只是约会,和结婚隔着十万八千里,完全是不同意义的两码事。我的瑞典语老师西尔维娅将恋爱的阶段称为一种“学习”,那么到底什么时候学成出师呢?她的答案是:等到确认自己不再需要自由的时候。

在西方,瑞典被公认为最看重自由和独立的国家,个人的快乐和幸福才至关重要。在这样一种更加自由的社会氛围下,婚姻就变得没有那么重要,更谈不上生活的必需品,这也使得瑞典人的低结婚率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据说,瑞典已婚人群的占比还不到总人口的30%。即便是那些已经决定结婚的瑞典人,也会把结婚年龄一再押后。据统计,瑞典女性的初婚平均年龄高达33岁,男性则为35.7岁。

36岁的西尔维娅老师也还没有结婚,她和高中时期的男友保持了15年的同居关系,并生育了两男一女。一个下雨天,西尔维娅的男友来学校接她下班,百般亲昵的两个人看上去和普通夫妇没有什么差别,甚至比一般的夫妻感觉更加和谐恩爱。

我按捺不住好奇心,问道:“你们如此般配,结婚不是更好吗?”西尔维娅反问:“打乒乓球的瓦尔德内尔你一定听说过吧?人家51岁还是单身汉。我们现在这种状态非常自由,为什么一定要改变呢?”一句话问得我不知如何作答。

上网一查,发现有很多瑞典名人居然都终身未婚。从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到名垂青史的诺贝尔,再到好莱坞神秘女星葛丽泰·嘉宝,他们个个与婚姻无缘,这似乎也表明很久以来结婚就不是瑞典人感情走到最后的惟一选项。

尼尔森是我常去那家便利店的老板,四十多岁的模样,仍然未婚,据说有一位关系稳定的女友,但二人并不住在一起。一天下午,我去店里买牛奶,却看到尼尔森正在关店门,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当天是他女友的生日,两个人准备先看场芭蕾舞剧,然后再去吃海鲜大餐,如果算上送女友回家的时间,恐怕会弄到很晚,所以只能提前关门闭店。

我小心地问尼尔森:“你们为什么不选择同居呢?住在一起的话,不是会更方便一些吗?”尼尔森一本正经地答道:“同居其实已经很像婚姻生活,有很多不便和约束,现在这样会让两个人都自由许多。”

按照尼尔森的说法,在瑞典,单身也存在多种不同的形式:恋爱不同居、恋爱同居、生小孩同居但不结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可不管是哪种形式,都要以自身感觉快乐、舒适为前提。

不过,我的脑子里还是存有疑问:如果一对男女在各个方面都比较和谐,那是不是可以为彼此放弃自由,心甘情愿被婚姻捆绑束缚了呢?尼尔森听罢饱含深意地笑了,很显然,这是一个需要慎之又慎的问题。

两个月前,隔壁办公室的瑞典同事诺拉邀请我参加她的婚礼。这还是我来瑞典后,第一次听到身边人的婚讯,心里对诺拉成功脱单的过程充满了好奇,简直比准新娘还要兴奋,拉着她问东问西了半天。

原来,诺拉和男友是在一次航海旅行时结识的,两个人恋爱五年,同居四年,孩子也已经四岁,彼此都认定对方是自己的命中注定,可走到结婚这一步,却并不容易。

诺拉爆料说老公是个非常谨慎的人,“为了买20克的奶酪,他可以一口气尝上十多种奶酪。”我有点听呆了,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挑选太太,估计是连诺拉睡觉时是否打鼾这种细节也考虑到了。

中国人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样看来,瑞典姑娘穿上婚纱的难度也容易不到哪里去。

福利=幸福红利

其实归根结底,瑞典人的脱单意愿普遍不强,与社会的包容性和健全的保障制度也有很大的关系。在瑞典,单身人士无论年纪多大,都不会遭遇逼婚的尴尬和异样眼光,甚至在瑞典的很多地方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单身文化——很多专供单身者消费的咖啡馆和餐厅都大受欢迎;在土地紧缺的斯德哥尔摩,精心设计、物美价廉的单身公寓也四处可见,难怪这里会有“单身者天堂”的美誉。

由于瑞典奉行的是“从摇篮到坟墓”全民福利制度,所以瑞典人无论是否出生在合法婚姻的家庭,都无一例外会享受应有的福利,这自然也是瑞典人敢于大胆未婚生子的主要原因。

黛伯拉是我在游泳班认识的瑞典同学,前不久,她生下了与男友的第一个孩子。这年头,小孩比大人费钱已是没有争议的事实,黛伯拉和男友可能要过勒紧腰带的苦日子了,我不免有些替他们担心。可黛伯拉为我算了一笔账,结论居然是稳赚不赔,让我终于理解了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杜里口中那句“出生在瑞典好比抽中大奖”的真正含义。没错,黛伯拉的确是抽中大奖的幸运儿。

按照瑞典《儿童及少年福利法》和《儿童照顾法》的相关规定,婴儿从出生起就可以每月领取1050克朗的儿童补助金。如果是非婚生子女,儿童补助金则由1050克朗增加到2500克朗,可按月领取,直到孩子18岁成人为止。此外,瑞典孩子从小学到高中的学费、课本费以及交通费也全部由国家财政买单,每天还提供免费午餐,这几乎相当于国家在替黛伯拉抚养小孩一样,难怪她会毫无后顾之忧地跻身未婚妈妈之列。

瑞典政府对于单身女性的关爱还不只于此。2016年7月,瑞典议会通过法案,决定全面提高单身女性的社会补贴标准,保证她们在衣食无忧之余,能够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这几乎可以看作是鼓励女性不婚的一项政策,有了经济上的保障,瑞典女人就更没有勉强自己委屈下嫁的必要,或许瑞典人的单身队伍又要拉长几千公里了。

编辑/郑佳慧

猜你喜欢

瑞典人诺拉尼尔森
独处魅力
现在就要 关心他们
当诺拉遇见丹先生
当诺拉遇见丹先生
入学考试——比尔吉特·尼尔森自传(四)
呼叫瑞典
尼尔森老师不见了!
《尼尔森老师不见了》
家庭
拿破仑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