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藏医对麻风诊疗的认识

2017-01-13冯淑梅格鹏飞拉毛吉张宏茂王克俭李志成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麻风藏医皮肤

冯淑梅 格鹏飞 拉毛吉 张宏茂 王克俭 李志成 边 境



·医苑轶事·

浅述藏医对麻风诊疗的认识

冯淑梅1格鹏飞1拉毛吉2张宏茂1王克俭3李志成1边 境1

藏医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完整的医学理论,可操作的诊断治疗方法,是独具特色的民族医学体系,我国民族医学之首的藏医学对麻风临床的认识历史悠久,并随着实践的深入,认识不断日臻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在此作以简要介绍。

1 藏医对麻风的分类

藏医对麻风以部位分有18种:根据患病部位分外皮、真皮、精气、色泽、气力、肌肉、脂肪、韧带、脉管、血液、黄水、骨骼、关节、软骨、大脑、骨髓、精液、五脏。这些部位是疫虫即麻风杆菌容易侵犯和存在的部位,疫虫在患者体内分布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黏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骨髓、睾丸等处。其中皮肤、肌肉、韧带、血管等是最易侵犯和存在的部位,皮肤黏膜和韧带甚为常见。以类型分有18种:有颅状麻风、球状麻风、鳞屑麻风、腐肉麻风、鹿舌麻风、单一皮肤麻风、细疹麻风、白斑麻风、疖疮麻风、蔓延麻风、皲裂麻风、黄水疮麻风、多口麻风、白莲麻风、痘疹麻风、疥癣麻风、皮溃麻风、桃儿七状麻风,这是根据病因和皮肤损害的形态而分型的。部位和类型合起来,麻风共36种[1]。

2 藏医对麻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认识

发病部位的症状或诊察法:皮膜发病时毛发脱落,扩散时生顽癣、鳞屑病,多皱纹;表皮发病时发痒,皮糙,色泽不美;精华发病,牙齿、颜面、皮肤等的光泽衰弱;色泽发病时容颜变色,生鳞屑,眼如猫眼石;气力发病时身软无力,神志衰退,膝弯松弛;肌肉发病时颤动闪跳,感觉不灵,生死肌;脂肪发病时身体憔悴,四肢变形;韧带发病时身体僵硬、疼痛;脉管发病,麻木憔悴,闪串跳疮;骨骼发病时痛如裂碎,变形,消瘦,遍体漫痛,鼻塌歪斜;关节发病时歪转动;血液发病时颜面赤红,身体沉重,流鼻血;黄水发病时发痒,生水疱、黄水变形,肿胀;软骨发病时脸面发热,身体发寒,膝弯扭曲;头脑发病时昏迷,脱发;骨髓发病时喑哑,四掌赤红、双目赤红;精液发病时枯竭或溃散,阴茎不举;心发病时颤动、舌赤如茜、生丘疹;肺发病时上身沉重、声音嘶哑、鼻涕淡白;肝发病时沉睡不醒、神志昏迷、泪水盈盈、目赤歪斜;脾发病时唇沾涎液、舌青斑剥、颜面蜡黄、肚腹胀满;肾发病时耳聋、腿足拖曳、肾腰肿胀、睾丸肿大。上述发病部位综括来说,身的要害为头顶,语的要害为咽喉,意的要害为心间,心的要害为舌,肺的要害为鼻,肝的要害为目,脾的要害为唇,肾的要害为耳,四肢的要害为关节,脂肪的要害为四肘跗即两肘两跗,骨的要害为齿,肌肉的要害为拇指,筋的要害为生殖器。上述13要害处不舒适时病入六腑,出现死肉时是久着成痼疾。因此,识别这些极为重要。

3 藏医学的三因学说

此为藏医学中的理论基础,是指导藏医学的理论基础和诊治实践的科学依据。藏医学认为人体之所以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主要在于体内具有三种因素和基本物质,即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因其为人体生命的本源,在正常的情况下,三种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下行使着各自的职责。如果这三种因素在整体上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则人体健康。当这三种因素之间的平衡发生紊乱时就产生疾病。藏医认为麻风是因为三因素紊乱所生,麻风的症状特征或诊察法:隆麻风疮,状如颅盖,颜色黑紫;赤巴麻风疮,状如鸡血李成熟,颜色白紫,滑润,流鼻血,眉毛脱落;培根麻风疮,状如圆球,发痒,脓水大;鳞屑麻风疮,发痒,黄水多,鳞屑多;隆赤麻风疮,状如鹿舌,边缘低中间高,甚疼,脓水大,丘疹多,粗糙;细疹麻风疮,疹粒多,状如鱼皮,粗糙,发痒;培隆皮肤麻风疮,状如大象皮,触感粗糙;白斑麻风疮,颜色红白,发痒,中间粗糙,边缘光滑,湿润;疖疮麻风疮,状如肉疣,色红;蔓延麻风疮,发痒,如癣蔓延;皲裂麻风疮,手掌脚掌等处的麻风疮破碎成片;培赤黄水疮麻风,生有红色丘疹;百口麻风疮,疮口多、脓水多,颜色紫红,裂口;白莲麻风疮,中间白,边缘红,粗糙;痘疹麻风疮,皮薄,遍布白红痘疹;疥癣麻风疮,发痒,溃烂,流黄水,多发于肘部、髋部等处;皮溃麻风疮,丘疹多,触摸难忍,甚疼,色红;隆赤培根三因素并发麻风疮,状如桃儿七果实,上部红黑色。应予提出的是: 如上所述,藏医对麻风的诸多症情,一一罗列,并对疮疡之痛痒、形状、颜色等种种变异,均有生动翔实、细微的描述,且条理井然,这种对本病症状体征的逼真而通俗的描述全仗对病情的细致观察和慎密臆度而别无它途。

4 藏医对麻风的诊断

藏医认为麻风的性质是外在肌肤,中在骨节脉血,内在脏腑,皆因全身黄水腐烂而形成难治的麻风病。因此在临床上也有由外而内发病的循序渐进过程。诊断麻风需要进行体察、语察、意察、面察、目察、药察等程序后才能确诊。体察[2]:面容憔悴或容光焕发,无故出血,鼻孔流血,皮肤或裂或糙、或热或凉,发痒欲搔,出现丘疹水疱等,肌肤颤动,胃肝不适,骨骼疼痛,疮口长久不愈。体察时要做全面系统的检查,在自然光线下检查全身皮肤、神经和肢体等。查看皮肤颜色,斑损的形状、大小、所在部位、皮肤的感觉等。皮肤感觉障碍的顺序,一般先失去冷热感觉,次之失去痛觉,最后失去触觉。既要注意周围神经干的变化,又要注意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变化。检查时让病人做抬额、皱眉、鼓腮、吹哨、露齿等动作,观察面部神经是否麻痹。让病人做屈伸手腕,内外展指、对指、握掌等动作,观察上肢的神经功能。让病人做足的背伸、跖屈、内翻、外翻等动作,观察下肢神经是否麻痹。语察:声音多变,时大时小,时粗时细,时哑时亮等。意察:心不欢畅,心意恍惚,易怒多疑,烦躁踱步等。面察:面部光滑如镜,或有斑损,脸色或紫或红且多变,花斑多在鼻梁、眉间、颧部等处。若整个面部弥漫性肿大,眉毛完全脱落,发生多个结节性损害,且彼此结合成为凹凸不平的面孔,形如狮面。症状如此,诊断容易,未免晚了,治疗难收良效[3]。目察:眼脉弯曲,白珠赤红,目视不明,光暗无神,怕见日光,褐斑遮瞳等。药察:用硫磺、穆库尔没药、藏菖蒲、麝香、草玉梅叶等量配伍后内服三天来观察药效等。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是否入侵8城,指颅顶、眉间、鼻尖、上鄂、心窝、脐带、生殖器、脚掌等8处肌肉是否坏死。是否病入四心,指四肢的拇指根部是否坏死。是否达于三尖,指病达身体的顶端部毛发脱落,达于鼻尖因而鼻梁塌陷,达于四肢末梢指头状如鼠尾。是否入犯关节,指病入椎节和四肢12大关节。是否三色憔悴,指眼睛失色状如猫眼石,颜面失色状如肺,牙齿失色状如螺。是否有三毛脱落之症,指头发、眉毛、毳毛脱落。是否有三水漏落之症,指唾液、眼泪、鼻涕三水自漏滴落。这些都是诊断晚期麻风的要诀即主要的特征和诊断标准。

5 藏医学中麻风的鉴别诊断

由于麻风也有斑损、瘙痒、鳞屑、溃破等大多数皮肤病共有的症状,常易于和其它皮肤病相混淆。 因此诊断时必须掌握麻风的皮损特点,皮损常伴有感觉障碍,周围神经干常呈粗大。其特征为皮肤、骨骼及内脏的溃疡,会导致感觉丧失、瘫痪、坏疽及肢体变形,损害处毳毛脱落,为很重要的特征。因此在临床上诊断时,须予以区分各类皮肤病的特殊而固有的症状,须一一分清而分别诊断之,这是最重要的。《四部医典》中指出:“此病从下偷偷侵入体,不显错乱多故慎为诊。内外隐密三象作依据,腿肚脉与风魔勿混淆,肌臌虫臌深臌勿混淆,肉泡小腿肚泡深部泡,死肉皮表死骨莫混淆,口眼外斜干湿莫混淆,病与体质病魔莫混淆。嬉戏欲望因果与仇杀,此等莫使漏网细心察”[4]。通常需要和麻风作鉴别诊断的疾病有下列几种:银屑病:神经性皮炎,脓疱疮,黑色赤巴恰亚病,汗斑,体癣,红斑狼疮, 白癜风,梅毒:面神经麻痹。

藏医学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民族长期以来同疾病作斗争宝贵经验总结的结晶,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实践方法和浩瀚的医学典籍,至今为藏民族及其他民族的麻风诊断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对于麻风的诊断法,除审辨症状外,更借助于科学仪器,很容易做出正确的诊断。但是在古代,医生必须有相当的经验,多看病例,才能胸有成竹地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分类、治疗、预防等。

[1] 宇妥·元丹贡布.四部医典[M].李永年,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95-297.

[2] 玉多·云登贡布.四部医典[M].西藏:西藏民族出版社,1982.172-176.

[3] 第司·桑杰嘉措.藏医医诀补遗[M].西藏:青海民族出版社,1991.56-57.

[4] 嘎玛·俄勒丹增.医学利乐宝库[M].西藏:民族出版社,2004.256-261.

(收稿:2016-07-12)

1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兰州,730000 2夏河县藏医医院,甘肃甘南,747100 3甘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747000

格鹏飞,E-mail: gengpengfeilz@163.com

猜你喜欢

麻风藏医皮肤
基于藏医经典古籍《四部医典》的文献传承发展研究
第二层皮肤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浅谈麻风病
藏医临床课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
麻风树理想的生物质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