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闻

2017-01-13

种业导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南繁种业小麦

要闻

财政部在粮食主产省开展农业大灾保险试点

日前,财政部发布《关于在粮食主产省开展农业大灾保险试点的通知》,将在河北、河南、山东等13个粮食主产省份选择200个产粮大县,面向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开展农业大灾保险试点,试点保险标的首选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

(农民日报)

河南省7个农业科研项目获中央2.3亿经费支持

近日,从河南省科技厅获悉,科技部日前公示了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领域重点专项拟立项项目清单,河南省牵头申报的7个项目获得立项,创历史新高;共获中央财政经费支持2.3亿元,比2016年度获批经费翻了一番多,实现了立项数量和获批经费的双突破。

据介绍,这7个项目分别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鲁传涛研究员主持的“黄淮海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许为钢研究员主持的“黄淮冬麦区南片高产优质节水小麦新品种培育”,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广研究员主持的“西北内陆优质机采棉花新品种培育”,河南农业大学李永春教授主持的“黄淮海南部小麦-玉米周年光热资源高效利用与水肥一体化均衡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杜红岩研究员主持的“工业原料林高效培育和增值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中粮工程科技(郑州)有限公司鞠兴荣教授主持的“粮食产后‘全程不落地’技术模式示范工程”,洛阳拖拉机研究所有限公司宋玉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持的“农机装备制造过程质量检测技术研究”。

通过农业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实施,将解决一批制约我省农业发展的重大、核心、关键科技难题,进一步提升产学研优势力量协同攻关能力,加快形成我省农业研究领域的综合优势。

(郑州日报)

2017 年夏粮有望获得好收成

根据农业部门预测,2017年克服局部地区秋播连阴雨、干旱、倒伏等灾害影响,夏粮有望再获好收成。

2017年的夏粮生产呈现四个显著特点:一是布局进一步优化。西南小麦品质较差区、西北条锈病越夏区、河北地下水超采区、江淮赤霉病易发区等非适宜区调减部分小麦,既减轻病虫防控压力,也减轻小麦库存压力。黄淮北部强筋小麦优势区、江苏里下河及沿海弱筋小麦优势区、江淮北部及黄淮大部中筋小麦优势区加快形成。二是品质不断提升。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优质专用小麦呈扩大趋势。市场紧缺的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面积占27.5%,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三是绿色发展势头良好。各地大力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快发展节水农业,促进节本增效。全国小麦节水品种面积扩大到4000万亩,比上年增加2000多万亩。四是机收效率高、进度快。各地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发布作业信息,提高供需对接效率,组织调度更加高效,出现了连续8天日机收面积超过千万亩,单日机收最高超过2000万亩,较往年提前进入机收高峰期。同时由于各地机具投入充足、天气情况良好,小麦机收速度较往年相比显著提升,同一地区收获时间由以往的7天左右缩短为5天左右,全国小麦收获过半时间比去年提前三天,为秋粮生产赢得更多农时主动。

2017年夏粮生产获得丰收,是多种因素同向作用的结果。一是政策引导作用明显。2017年,国家继续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市场价格保持稳定,保护了农民种麦积极性。二是科技支撑作用加强。集成了一套深松整地、精量播种、播后镇压、浇越冬水、“一喷三防”等农艺结合、生态环保的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三是农业防灾减灾有力。在重大天气变化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灾减灾各项措施。特别是针对今年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重发的情况,加强监测预警,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大力推进统防统治,有效遏制了病虫害扩散蔓延。

此外,2017年大部地区夏粮生育期雨水充沛、温度适宜,特别是“麦收八十三场雨”等关键季节都出现降水,利于小麦正常生长发育。

(农民日报)

南繁规划:打造全国现代种业发展新引擎

国家南繁规划落实推进会近日在海南三亚召开,会议强调,今后将进一步明确规划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南繁规划落实,力争把南繁基地建设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先行区、绿色发展的引领区、生物安全监管的示范区,打造全国现代种业发展的新引擎。

2015年出台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将26.8万亩适宜南繁科研育种的区域,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用途管制。据介绍,规划印发一年多来,南繁基地建设进展顺利。26.8万亩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全部纳入基本农田,全部上图入库,实行用途管制,国家南繁用地得到根本保障。南繁水利设施、生物育种专区、高标准农田改造、公共实验服务平台和执法管理设施等重点项目已经启动实施,南繁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法制建设和监管工作加快推进,为进一步落实规划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会议指出,加快推进南繁基地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大局。落实好南繁规划,打造南繁创新高地,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是建设种业强国的需要,必将为新一轮种业科技革命、夯实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物质基础发挥重要作用。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明确规划发展目标和责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和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增强互助共建、合作双赢意识,把南繁基地保护好、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土部、水利部等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强化上下沟通,及时研究解决规划落实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海南省要健全落实机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到市县、到人头、到基地。各省(区、市)要抓紧制定规划落实方案,明确支持政策,加快核心区土地流转。要发挥社会组织的独特作用,更好地为南繁科研、生产、生活服务。要加强南繁法制建设,依法依规加强监管和推进规划落实。要强化督查考核,明确主体、明确责任、明确问责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南繁是我国农作物育种的专有术语,指农业科技工作者利用海南冬季特有的光温条件,对育种材料进行繁殖加代,以此加快新品种选育进程,提高育种效率。

(新华网)

天津15个国标蔬菜基地启建

据天津市农业植保站消息,为让市民吃到更加优质安全放心的蔬菜,天津正式启建15个全国示范性病虫害绿色防控基地,核心示范面积7500亩,辐射带动周边蔬菜园区7.5万亩。

据植保专家介绍,农药残留超标依然是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应对措施是要减少蔬菜生长期间农药使用量,大力实施用生物方式防治和物理方式防治病虫害。2017年天津市在建的15个温室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基地,是农业部在津的示范推广项目,分布在宁河、蓟州、静海和津南区。

病虫害绿色防控手段包括,使用辣根素、黄板、雄峰、枯草芽孢杆菌等替代化学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确保蔬菜质量安全全部达到无公害。

(农民日报)

青岛成立种业联盟打造国际种业之都

近日,青岛现代种业联盟成立大会在山东省莱西市召开。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青岛金妈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46家教学科研单位、种子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2013年以来,青岛市先后出台了多个助推现代种业发展的文件,2017年青岛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借助国家、省、市种业发展利好政策,青岛市现代种业发展逐步驶入快车道,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已达50.6%,种业已成为青岛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青岛现代种业联盟的成立,将在推进种业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加快青岛市现代种业发展、构建国际种业之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启动仪式上,青岛市农委副主任史跃林当选为青岛现代种业联盟理事长,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等17位教学科研单位、种子企业代表当选为副理事长,青岛国际种苗有限公司等19家种子企业代表当选为理事。

(中国农业新闻网)

猜你喜欢

南繁种业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南繁基地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①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奉献南繁 讴歌南繁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管理利用好江苏南繁基地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