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拓展农业功能的思考

2017-01-13魏国强

种业导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农耕旅游农业

魏国强

关于拓展农业功能的思考

魏国强

(河南省农业厅,河南 郑州 450002)

农业除了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等基本功能,还有生态涵养、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从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发挥传承功能;树立好绿色发展理念,发挥体验功能;打造好乡村旅游精品,发挥休闲功能等方面,阐述了拓展农业功能的若干思考。

农业;功能;拓展

农业除了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等基本功能,还有生态涵养、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我国地域辽阔,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丰富且特色显著。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农耕体验、观光休闲、创意参与等需求日益增加,为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难得机遇。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

1 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发挥传承功能

中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各族劳动人民长久以来生产、生活实践的智慧结晶,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贯穿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始终。时至今日,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中蕴含的天人合一、取物有时、循环利用等许多理念,在农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保护民族特色、传承文化传统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部自2012年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以来,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影响,初步走出了一条“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发展道路。已先后认定3批、62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11项遗产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居世界各国之首。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同时也是传统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几千年来,中原地区在传统农业文明的演进发展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和先进行列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化成果。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黄河农耕文化博物馆、洛阳东方红农耕文化博物馆、漯河农耕文化博物馆等在记忆农耕文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教育子孙后代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灵宝古枣林入选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6年开展的农业文化遗产普查结果,

巩义古橿树林、新安古樱桃园、南召辛夷栽培系统、南召柞蚕养殖系统、平舆白芝麻种植系统、确山古栗林等入选全国有潜在保护价值的农业生产系统名录。中原地区在现代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同时,要做好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与传承利用,实现在利用中传承和保护,不仅对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传承农耕文明,弘扬农耕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厚重河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2 树立好绿色发展理念,发挥体验功能

体验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经过规划设计与建设,使游客体验农业及农村生活,达到休闲、观光、娱乐为目的的农业经营。2011年,0.172hm2“农场”出现在美国底特律市中心的某个广场上。这里布置了超过200种的蔬菜、水果、草药和鲜花,为繁华的金融商圈营造出一片绿色空间,同时它还是一个多功能社区花园,不仅提供了许多休息座位,还可以体验农业的种植与采摘,成为该城市最有趣的休闲方式之一。郑州中牟农业嘉年华活动以“感受乡土风情”为主题,有乡土风情、田园逸趣、欣欣向荣、花田故事、园艺生活、未来农业等6个主题展馆,能够欣赏民俗手工艺、小驴拉磨、快乐农夫、手工磨坊现场,亲身体验石碾、织布、纺花、木头画等,让广大游客在休闲观光的同时感受浓郁的农耕文化和浓厚的乡土风情。

回归农村,回归农业,在都市里已经成为一种需求和时尚,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需求会愈加强烈,人类崇尚自然贴近自然的本性会愈发显现。此外,从事一些简单的生产劳动,不但能舒展身体,还能享受到自然赋予的劳动果实。郑州、开封、洛阳、许昌、新乡、焦作等6个市已经先行试点,探索了发展都市生态农业路子。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把创新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不断提高农业领域的创意和设计水平,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农田艺术景观、楼宇农业、阳台农艺。注重农村文化资源挖掘,不断丰富农业产品、农事景观、环保包装、乡土文化等创意和设计,着力培育一批创意农业知名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创意和设计产品产业化。要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

3 打造好乡村旅游精品,发挥休闲功能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休闲农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美丽中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旺盛的市场需求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日趋完善的农村设施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作为农业新的业态和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近年来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截至2015年底,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超过1.47万个,营业收入达100亿元,从业人员30.92万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达到28.88万人,占休闲农业从业人数的93.54%,带动农户29万多户。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约1.5万个,营业收入达到111.7亿元,从业人员有31.63万人。

河南省18个省辖市区近郊的休闲农业观光园依托交通便利优势,结合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特色商业区和产业集聚区等,注重休闲项目配套、观光功能兼容、创意创新展示,规模日趋扩大,效益更加凸出。全省已有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14个,其中洛阳市、民权县、光山县于2016年11月成功入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规模以上休闲农庄672家,农家乐12784家、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400个;全省有3市6县1区入围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分别是郑州市、济源市、林州市、栾川县、修武县、博爱县、西峡县、嵩县、新县和信阳市浉河区;2016年11月,焦作市、巩义市、汝州市、舞钢市、灵宝市、鲁山县、孟津县、淇县、辉县、鄢陵县、卢氏县、民权县、南召县、商城县和洛阳市洛龙区、许昌市魏都区等5市9县2区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在农业部推介的最美休闲乡村中,陕县北营村、信阳平桥区郝堂村、舞钢市张庄村、巩义市民权村、夏邑县太平西村和青铜寺村、信阳浉河区睡仙桥村、鹤壁鹤山区王家辿村、汝阳县牌路村、新郑市泰山村、孟州市莫沟村、济源市东沟村、沈丘县卢庄村等13个村入围;西华县万亩桃花景观、洛宁县苹果采摘景观、遂平县四季花卉葵花景观、巩义市薰衣草景观等入围中国美丽田园。洛阳休闲农业正在领跑全省,按照规划,洛阳农业将持续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养老产业等深度融合,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搞好休闲观光农业,培育100~150个具有休闲养生功能的休闲农庄,打造100个休闲乡村。休闲农业是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点创新、线模仿、面推广,是推进休闲农业发展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要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面上开花,突出乡村特色,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一批休闲农业园区,推进“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活动、产品变商品”。

4 推进好旅游扶贫工作,发挥增收功能

“十二五”以来,全国通过发展旅游带动了10%以上的贫困人口脱贫,旅游脱贫人数达1000万人以上。河南省70%以上的景区周边集中分布着大量的贫困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每年有20万人实现脱贫,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栾川县积极推进乡村旅游扶贫,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为载体,充分发挥其在经济、民生、环保等方面的带动优势,成功创造出以乡村旅游带动深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栾川模式”。该县已打造出各类乡村旅游点30多个,2015年接待游客10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3.5亿元;山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4 784元上升到2015年末的9 175元,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8.9万人下降至2.87万人,全县共有13.1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彻底摆脱了贫困,占总人口的35%,绿水青山正在变为金山银山。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精准扶贫的有效形式。要挖掘农业价值创造潜力,对在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交通区位等方面有发展休闲农业优势的贫困地区,优先扶持发展农家乐、小型采摘园、休闲农业专业村等项目,探索社会资本参与贫困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利益分享机制;实施乡村旅游提升、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文化保护、新业态孵化、精准旅游扶贫、智力支撑等重点工程,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和旅游扶贫工作进入新的发展层次,从而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新亮点。要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把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作为拉动内需、调整结构、脱贫奔小康的重要抓手,建立起由旅游、扶贫、农业等八部门共同参加的乡村旅游扶贫工作议事协调会议机制。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依托贫困地区优势旅游资源,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促进贫困地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促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正在实施“双百千万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即百名大师描绘乡村、百名农艺师深耕乡村;千名企业家投资乡村、千名媒体人宣传乡村;万名志愿者服务乡村、万名创业者弄潮乡村,使旅游成为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主要载体。通过支持和引导,培育发展一批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将绿水青山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力争到2020年全省建设20个乡村旅游示范县、30个旅游示范镇、400个特色旅游村,带动全省18%以上的贫困人口(超过80万人)脱贫。

[1] 魏国强.绿色理念引领河南农业走向辉煌[J].种业导刊,2016(7):5-7.

[2] 魏国强.关于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种业导刊,2016(4):5-7.

Thinkings about the Extension of Agricultural Function

WEI Guoqiang
(Agriculture Department of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griculture has its basic functions like food security, raw material supply, employment and income increasing, and it still has its expanding functions.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thinkings about the extension of agricultural function, such as to play the inheritance function by protecting agro-cultural heritage, to play the experiential function by establishing a green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to play the leisure function by building the rural tourism products.

agriculture; function; extension

F323

A

1003-4749(2017)07-0005-03

2017-04-11

魏国强(1976-),男,河南偃师人,博士,主要从事农业和农村经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农耕旅游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耕初体验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耕旧事十二韵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旅游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