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报表审计中的心理学应用

2017-01-12滕贇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审计心理

滕贇

【摘 要】上市公司报表审计中的心理学应用成功地将心理学与审计学相互融合,使得心理学在审计过程中发挥出了它应有的效果。本文主要以规避审计风险为根本出发点,基于审计心理学的视角,通过采用归纳演绎法、判断推理法等科学方法来对上司公司、被审计单位以及审计人三方进行深入剖析,系统地展开心理学战术分析,并且从实务操作的角度展开对审计心理学应用到审计的各个程序与步骤之中的叙述。

【关键词】心理;审计;审计人员

一、审计心理学的含义及类型

(一)审计心理学的含义

审计心理学是传统审计与严峻的经济形势相互作用的结果。审计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运用了审计学和心理学两门学科的知识来研究复杂的上市公司报表审计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在具有一般心理现象的特点和规律的同时又具有特殊性,也就是说,这种心理现象与上市公司的报表审计活动相关。审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审计的社会心理效应以及不良心理效应的预防,减少来自审计对象或者潜在审计对象对审计者的心理影响,并通过对审计心理学的研究来剖析审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过程,在面对被审单位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压力时,审计者需要时时刻刻保持应有的警惕,以防判断失误,导致错误的结果而使得最终评价不客观公正。

(二)审计心理学的类型

审计的范围和内容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近代审计在审查会计账目是否存在错误和舞弊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财务报表的利用,通过对财务报表的研究找出可能出现错误与漏洞。但是无论是早期审计还是近代审计,审计心理都被分为一下三种:

1.信任心理。审计委托者选择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体现的是审计者对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信任,而表现这种信任的最终手段是审计质量。想要保证最终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以此来维护审计委托者对自己的那份信任,注册会计师会在注重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不受干扰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与业务水平,不受审计者信赖的注册会计师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理由。

2.监督心理。监督、评价和鉴证是审计本身就具有的三大功能,上市公司董事会虽然拥有公司财产,但他并不是公司的经营者,不清楚自己的财产在别人手中如何运作,是否增值,这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必然导致的担心,因此所有权者也就是上市公司董事会会有一种需要监督经营管理者的心理诉求,渴望存在公平公正可信赖的第三方机构来帮助自己进行监督。

3.管理心理。审计在代替财产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和审查作用的同时,还有利于管理者对公司财产有一个更加清楚的了解,通过审计来对公司账目进行查漏补缺,对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审计结果进行研究总结,更加整体全面的了解公司的管理是否存在漏洞与不足,使公司的管理更加完善。

二、应用审计心理学的意义

(一)降低上市公司报表审计风险危险

由于心理学指导缺失而导致的上市公司报表审计失败的例子数不胜数,单纯地把上市公司报表审计工作认为是技术性的工作而不加入心理学思想直接导致了注册会计师只注重审计技能而忽视了心理素质修养的现象,并且因此而导致了严重的审计风险,例如“安然事件”,安然公司的财务报表早就出现了严重问题,而负责审计该公司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却丝毫没有觉察出该公司虚报利润和其隐藏着的巨额债务,安然公司实际早已债台高筑,而对其进行审计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知情不报最终导致安然公司破产,而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也因此覆灭。可见,由于审计关系的不明朗直接造成了审计心理偏斜问题,使审计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效用,最终导致审计失败,审计心理学的应用有利于正确指导审计工作,明朗审计关系。

(二)指导上市公司报表审计执业心态

审计主管部门和监管机构对审计心理学的重视在近几年来逐步提高。早在2009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坚持要将审计工作提前,并且作为在中国会计师事务所中起领头作用的带领人每年3月份都与担任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会谈,就事务所承接的业务进行详细的了解并且就可能存在的风险给予相应的提示,在每次约谈的过程中,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还会对于审计项目设计到了执业质量的风险进行提示,明确提出要让事务所强化和控制审计过程,指导事务所审计上市公司报表时的执业心态,为负责上市公司报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们打了一针强效的心理预防针。

(三)提高审计报告专业技术

审计心理学使会计师事务所意识到委托自己进行审计的并不是公司管理者而是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是自己审计的对象而并不是自己的客户,从心理上保持真正的独立,从而能够按照审计程序公正客观地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并出具一份具有可信性的审计报告。

三、审计心理学的培养

(一)正确地认识和看待审计风险

风险是审计界经常谈论的话题之一,很多注册会计师在谈到风险的时候都会非常头疼。这充分说明了审计风险的重要性,但同时也夸大了它的范围和危害。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和看待审计风险。

在审计中,并不是所有的报表错误都需要全部披露,也就是说,审计意见和结论只要求披露重大的会计报表错误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不需要做到事无巨细全部披露,这样既节约了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时间也减小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压力。对于一些细小的,不会对企业构成巨大威胁的错误,审计人是可以容忍的,这就是审计的容忍度,只要风险和危害是在审计容忍度之内的,那么审计没有发现或者没有披露这些错误都是可取的。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风险方面不必太过紧张,应该轻松地对待审计工作。但是轻松不等同于放松,对于审计工作我们仍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专业的职业素养,认真学习会计准则和相关财经法规政策,不断丰富自己的审计标准和审计经验,以求顺利进行审计工作,降低审计风险的威胁,正确地认识和看待审计风险。

(二)自觉地进行心理调试

不同的人心理承受能力也略有不同,同样的压力对于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的人来说,反应自然是不同的,因此作为审计人员,我们在客观上减轻审计工作带来的压力的同时,也需要用自己的努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心理的抵御能力,不断进行心理调试,加强自身的三观的改造,通过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减轻审计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压力。

(三)积极地运用心理暗示

对注册会计师来说,应该时刻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消极的暗示只会给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不愉悦的心情,而积极的心理暗示则恰恰相反,不但有益身心健康,而且还能让注册会计师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审计上市公司的报表是一项过程复杂的漫长任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保持冷静,用乐观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阻力。例如在审计的时候,难免会碰到需要采用存货监盘方法来验证账面余额的时候,如果当你准备去仓库进行盘点的时候却被告知仓库管理员有事请不在岗,你是选择怨天尤人还是平和对待,此时注册会计师完全可以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家中有事不能到岗原本就是人之常情,不必在这个问题上钻牛角尖,可以通过其他代替程序进行账面余额验证。

四、上市公司报表审计中的心理学应用

(一)准备阶段

在上市公司审计准备阶段时,需要按照审计的工作任务去组建具体的项目组,根据不同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个性心理安排不同的人员进行组合。而在选择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如高兴心理,有些审计人员认为被选入项目组是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因此他会很高兴,用极大的热情来进行工作,把工作视为施展才华的机会,但是工作成果优秀与否的决定因素很多,热情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完美的结果;再如有的审计人员平日工作认真踏实,拥有比较熟练的专业技能,为了别人的信任而努力工作,这类人员往往体现的是平常心理,认为工作只不过是平常事,尽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完成就好。在审计准备阶段组建审计项目组的时候,通常有上述提到的高兴、平常心理,以及上文没有提到的无奈、抵触以及不满心理,在组建项目组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审计人员的不同情况,根据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对审计工作的心理活动状况,优势互补,组建项目组,使项目组成员都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和高质量的水平完成任务。

(二)实施阶段

审计的实施阶段通常就是根据审计的计划进行取证的过程。

首先是审计调查的过程。审计调查想要取得有效的成果难免要与上市公司的内部职员甚至是上市公司之外的知情人员打交道,要能通过与他们的对话获取重要的信息,因此消除这些人员的内心顾虑,与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十分重要,审计人员在调查时需要充分利用心理战术,获取有效信息。

其次是检查书面资料。在检查会计相关的书面资料时,审计人员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心理,只要被审计的上市公司有过徇私舞弊的行为就会在会计材料上留下线索,审计人员在检查时需要认真对待,洞察会计人员的心理动机,做个有心人。

(三)终结阶段

审计的终结阶段就是需要出具一份详细的审计报告,它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结果,也是呈献给要求审计者的最终书面材料。只要审计结论形成,那么审计的关系也就告一段落,但大部分情况下,并没有那么简单,被审计单位如果不能接受审计结论的话,就会向审计项目组提出异议,此时审计项目组的相关人员就需要针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在辩述的过程中需要分析对方心理,并控制自己的情绪,用严肃认真的态度以及客观公正的数据来进行辩驳,如果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意见正确则不应该强词夺理而应该虚心接受,如果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意见不正确也不应面红耳赤,而是出具相应证据用事实说话。总而言之,在针对上市公司的报表审计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事件不同的人员,采取不同的措施,选用不同的心理战术,而不是简单的套用程序。

参考文献:

[1]王会金.审计心理学研究的意义、特点及发展趋势[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01:16-22.

[2]李凤鸣.现代审计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有效尝试——评《审计心理学》[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04:111-112.

[3]王小红,张丽丽,晁军宁.基于审计心理学的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10,24:136-138.

[4]刘亚琳.心理学在审计沟通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6,19:33-34+37.

猜你喜欢

审计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心理小测试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