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巴松音乐发展史

2017-01-12刘柳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艺术性

刘柳

【摘 要】巴松是西洋木管乐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木管组乐器中低音区的表现功能。本文从巴松的乐器属性,巴松的演奏性,以及巴松的艺术性,三个方面来对巴松进行概述,力求为巴松的演奏艺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巴松由来;乐器特点;演奏性;艺术性

现代乐器都有漫长的逐渐演变的历史,巴松当然也不例外。但追溯其创始人是很困难的。大约在十六世纪时已经有了巴松,那时的巴松只有一两个毽子,因为它的音色很特别,具有浓厚的芦笛音质,于是人们很注意它。在1820年以前,巴松只有法国样式,到了1824-1835年,德国一位木管乐器制造者——黑格尔和他的儿子,对巴松进行了很大的改进,直到今天,巴松仍在不断的改进中。现代巴松分为法国和德国两种样式(指按键法),而法式用的人较少,因为,法式巴松发音声音较闷,键少,用起来不方便,只有在法国乐队中使用。德式巴松按键多,音量以及音色好,因而德式被广泛使用。

一、巴松的乐器属性

解读巴松,首先要来说说名字的由来。巴松的名称在中国和国外有几种不同的叫法。中文称为大管或者巴松管,巴松是音译bassoon这个英文单词发音的,大管是我们习惯的叫法。英国和法国叫巴松为bassoon(巴松管)。而意大利和德国称它为fagotto。fagotto在意大利语中是一捆柴的意思,很形象的描述了巴松的形态。在大部分的交响乐队总谱中,更多见到的是fagotto这个名称。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对人称之为bassoon。

巴松分为普通巴松、倍低音巴松、和小型巴松三种。

普通巴松,是我们最常见最常用的一种巴松,演奏教学中运用的最为广泛。为C调乐器。倍低音巴松,Double Bassoon,是在大型交响乐队中使用。而小型巴松,曾经是在国外的军乐队中使用,它为F调的巴松,规格与普通巴松一样,只是体积小一些。

巴松音域宽广,约有三个多八度,从大字一组的降B到小字二组升g,一般作品达到小字二组f,极少作品会用到小字二组的g和升g。巴松音乐表现力丰富,尤其是低声区,更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力。中音区略带一些管风琴音色,因此巴松用途广泛,既可以独奏,也可以重奏、合奏、协奏以及伴奏。

巴松的吹奏和其他管乐器一样,口型是重中之重,只有口型掌握对了,音质、音准才会好。巴松的口型与黑管、双簧管、萨克斯管是有差别的。吹奏巴松时,下颚要向里收缩,用大面积的下嘴唇盖住下齿。下嘴唇要像一条富有弹性的松紧带,根据吹奏音的高低而变化,是放松还是用力。吹高音时,嘴角和嘴唇向里收缩;吹中音区时,嘴角和嘴唇少向里收缩;吹低音区时,用力更少,嘴唇和嘴角都要很长放松,不可以给哨片压力。只有吹奏者本人的不断练习,才可以达到优质的音色和准确的音准。

二、巴松的演奏性

巴松的演奏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即演奏者本人,具有可以驾驭任何曲目的指法技术和演奏技术。巴松共有6个基本音孔,左手的二、三、四指和右手的二、三、四指,除了这几个基本音控之外,巴松还有将近三十个按键和音孔,而我们只有10个手指,需要指挥这么多的按键,确保顺利的演奏出作曲家的曲子,便需要演奏者熟练的指法技术来支撑演奏者的演奏技术。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序曲中有一段巴松演奏者公认的困难片段之一。该片段速度快,力度弱,处于低音区,需要灵活运用手指以及气息的细且长,来托住乐句的完成。此片段成为现在职业交响乐队招聘巴松演奏员的必考片段之一。巴松的演奏技术包括长音和断奏。巴松乐器相对于其他管乐乐器来说体积较大,吹奏时需要的气息量较多,尤其是高音区和低音区。在演奏连绵不断的旋律和长时值的持续音时,演奏者会感到一定的困难。而对于断奏,巴松却显得游刃有余,特别是大音程的跳进。巴松的断奏具有滑稽、幽默、顽皮的效果。主要运用在单吐、双吐以及三吐中,双吐与三吐在较为少见。而巴松的单吐技术却是可以与其他木管乐器媲美的。巴松还有震舌、滑音、颤音技术,不过这些技术并不常用。

三、巴松的艺术性

巴松在交响乐队中属于木管组,右手边一般为单簧管,作为木管组的低音乐器,巴松有它独特的艺术性。

巴松用于独奏,具有独特的特点及韵味,不少作曲家演奏家也给巴松写出了很多优美的曲目。例如,莫扎特的《降B大调协奏曲》。莫扎特曾经为巴松写过5首协奏曲,而流传下来的只有这一首,也是他创作的第一部管乐协奏曲,可见莫扎特对巴松乐器的喜爱。这首乐曲是在莫扎特一生中最平静的时期为巴松创作的。利用巴松乐器的音乐特色,将乐队与巴松之间做了相当和谐的搭配。第一乐章:快板,协奏曲型奏鸣曲式。以乐队欢快的旋律作为开场,巴松悠扬而沉稳的主题出现,之后有小提琴和巴松交替的对话,第一乐章阳光而具有英雄的主题色彩。第二乐章:抒情的行板。省略发展部的奏鸣曲式,巴松在其中中音区的吟唱,使得这一乐章有着咏叹调的味道。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的回旋曲式。在乐队的伴奏下,巴松的音色逐渐进入,是一种宫廷风味,终曲部分,以巴松的一段华丽的旋律激昂的结束全曲。除了外国作曲家们,我们中国的作曲家演奏者也为巴松留下来非常优秀的作品,例如关英贤的《小歌》、傅晶的《唱他个太阳不落坡》、刘光亚的《老人舞》、杨少毅的《天山牧歌》、刘奇的《节日》、金湘的《幻》、王西麟的《往事》等。在改革开放之后,在中国巴松界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和青年演奏家。

巴松的音色浑厚有力、丰满结实,尤其是低音区厚重饱满,具有滑稽的色彩。作曲家也偏好使用低音区来刻画有趣的音乐形象。例如,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夫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这部作品,作曲家充分运用了各个乐器的音色特点,用七种不同的乐器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巴松在这部交响童话中饰演的是一位老爷爷的角色。表现出老爷爷讲话声音低又慢,走路也慢吞吞的形象,音色浑厚的巴松徐缓得演奏出较长的叙事音调。独特的音色使巴松成为不可替代的乐器。

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巴洛克时期;从巴洛克音乐到古典音乐时期;再从古典音乐时期到浪漫音乐时期,直至距我们较近的近现代音乐时期、现代音乐时期,巴松一直活跃在音乐舞台上。丰富多变的表现方式,使它被更多人所喜爱,留下了大量的音乐作品,独奏、重奏、合奏等等。同时,现在也有更多的管乐爱好者加入到了学习巴松管的队伍中来。希望文中的点滴介绍,能够帮助到喜爱巴松管的人,使他们在了解、认识、学习巴松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成为优秀的巴松管演奏员。

参考文献:

[1]大管演奏法 刘奇人民音乐出版社.

猜你喜欢

艺术性
鹰形陶鼎
——原始社会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童蒙书法艺术性教育的建构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理应弱化的艺术性——浅析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播音主持的艺术性魅力展现探微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
论人造皮草设计中几何图案的文化艺术性
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