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华应龙老师的化错教育

2017-01-12师满意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化错差错错误

师满意

认识华应龙老师还是通过他撰写的《我就是数学》这本书开始的,后来关注他的著作、优秀课视频等。而更有幸的是现场观摩了华老师的《找次品》优秀课例和它的《化错课堂,求真育人》专题讲座。使人如获新生,受益匪浅。

一、华老师的课堂特色

华老师上的《找次品》这一课,挥洒自如,出神入化,充满智慧,充满创造性,一进他的课堂,就会被吸引,被感染。学生喜欢他的课,因为抽象枯燥的小学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老师喜欢他的课,因为原来看似简单的小学数学,变得那么富有内涵,美不胜收。他的智慧根源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充满了灵气与睿智。在他那里,数学真正成为人人需要的数学,人人喜爱的数学,人人身边的数学,人人自己的数学。明明看来只是一个数学问题,可是仔细推敲,支撑它的却是教育公平,是教育民主,是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对人的尊重,是对美的追求。其实,这就是数学的智慧,就是创造性。我觉得华老师的创造性来源于他对小学教育事业的挚爱,他爱学生,爱数学。他将小学数学教学融进了他的每个生命细胞,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二、关于“化错教育”教育理念

华老师的化错教育理念,传承的应该是整个数学文化,而不是数学知识本身。“带着你所了解的数学世界走进学生,这样你才会感到数学教学的生动与多样性,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思考也才可能丰富多彩。作为数学老师,你必须借助数学这个通道,引导学生去感悟世界的奥秘,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数学的好玩、学数学的有趣,也就在这里。”华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此华老师的课堂上,他关注的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多的是对儿童“独特之处”?的发现。在华老师看来:应该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要像农民那样不误农时,要像农民那样因地制宜,要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像种树那样“能顺木三天以致其性”,要像农民那样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于是华老师提出了“化错教育”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成功人士的高明之处在于“并不是他们先知先觉,一贯正确,而是他们有一个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有一个肯于探索的头脑,有一双善于发现错误中正确的明亮眼睛”。比如:爱迪生发明电灯,在选择什么样的耐热材料时,实验进行了1000多次都没成功,他的助手很气馁,说:“失败了!”可爱迪生却说:“我们没有失败,我又知道了这种材料是不能做灯丝的,我们又向成功迈进了一步。”再如,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一次的实验中,水稻的苗长得可欢了,结果稻穗却是缩小版的,在研讨会上,其余的科学家都是垂头丧气的,认为实验很失败,但袁隆平却说:“我们的实验是成功的,只是转基因转到了稻杆上,没有到稻穗上而已。”袁隆平最大的功劳不是由1变成2、3、4、5……这只是量变,他最大的功劳是由0到1质的变化。

三、什么是“化错”

“化错”是指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相机融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化错的要义在于教学过程中随机融入,自然生成,而不是事先刻意安排;敏锐发现差错背后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否定学生的错误;充分挖掘并利用差错资源的多方面价值,培养学生直面错误,超越错误的求真人格。

四、为什么化错

(一)课堂没错要不得,没有化错何来创新?

放弃经历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的复杂性,远离谬论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

(二)没有化错如何落实课程标准强调的“自主探究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更加呼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差错,期待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温暖地“化错”。

(三)没有化错何来真正的“过程教学”?

化错是破解“标准化”教育模式,培育“良性教育生态的需要,”是矫正重“结果”轻“过程”教学弊端的需要。

王阳明《传习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连下了几天雨,禾苗被浸泡在水中,却长高了,就问同伴:“禾苗为什么长高?”回答是:“禾苗有根。”失败是长根的时候,成功是长叶的时候。学习中出错是长根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应是长根的教育。有差错,才是真正的学习,才是实质性的学习。活动发生有化错,才有我们期待已久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活动的发生,有化错课堂,才有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

五、如何化错?华老师分了三个阶段

(一)错是错,温暖地“容”。有容乃大,大者能容。要调整学生对待错误的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勇敢健康的心态,培养他们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和善解人意的“同理性”。

首先,包容欣赏学生的差错。其次,让学生悦纳自己和同学的差错。再次,创造机会,暴露差错。曾经,我们的课堂教学总是在学生探究前安排大量的复习和铺垫,还有“到位”的提示,“越位”的暗示。在课堂中,生怕学生说的不是我想要的,我们就横加阻拦,过多的干涉,我们总是想把自己的舌头伸进学生的嘴巴里,一切按照我们的预设进行。容错其实就是尊重孩子的不同,并且一定要追问,这个不同怎么解释。“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学生的作品,学生的回答,他究竟是怎样思考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解说,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对的。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树立一个观念,学生不是我们的对手,而是帮助我们缔造课堂生活的另一只手。在课堂上,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但错误的一定是创新。当出现不一样的答案,孩子一定是动脑筋了,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课堂上的生命体,都应该尊重。

(二)错不是错,智慧地“融”。差错本来是一种资源,对于数学来说,正确答案也许是唯一的,但错误的答案却有它不同的故事。

(三)错还是错,光荣的“荣”。很荣幸,我错过,错是一种贡献。学校、课堂就应该是学生犯错误的地方,有些错误总是要犯的,错犯得越早,损失越少。

在这样一种融错的教育中,积淀下来的就是孩子们创新的人格。在学习过程中,他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养成了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错了,失败了,他会去分析,然后再不断地探索。这种教育能帮助孩子磨炼出百折不挠的意志。

总之,教学的智慧是不断地激发人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教学的根本是源于教师对小学教育事业的挚爱,我相信,只要我们爱学生,爱教学,把教学融进了我们的每个生命细胞,智慧之花就会遍地盛开。

猜你喜欢

化错差错错误
教学化错艺术:内涵、特点、类型与策略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化错:从诊断学生的真实错误开始
美丽错误,课堂教学的再生资源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