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语文生命课堂中的课前预习策略

2017-01-12曾清生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生命课堂课前小学语文

【摘 要】本文探究了小学语文生命课堂中的课前预习策略:以生命教育为导向,激发学生对语文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培养其自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命课堂;课前;预习策略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社会不断发展,小学生的学习节奏也随之不断加快,因此,关注小学生在语文生命课堂中的预习情况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语文预习是小学语文生命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生命课堂教学进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已成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现笔者将研究小学语文生命课堂中的课前预习策略。

一、以生命教育为导向,激发学生对语文预习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在语文生命教学的进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己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当讨论某一问题时,看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讨论的最终结果一样时,就会增加对语文预习的兴趣”。可见,对于广大小学生而言,学好语文的一个前提就是充分认识到预习的作用,并掌握科学合理的预习方法,而要达此目的,就必须激发学生对语文预习的兴趣。一些学生在语文生命课堂教学的进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预习的重要功效,没有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其根本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对语文预习缺乏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生命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生命教育为导向,激发学生对语文预习的兴趣。在小学语文生命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语文预习的兴趣,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在语文生命教学进程中必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从本质上而言,语文生命教学的本质就是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倘若教师不能在教学进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就根本谈不上是什么生命教育。因为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字,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相当多,这样就让很多小学生对语文学习逐渐丧失了应有的兴趣。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生命课堂的特征,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举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譬如,在生命课堂教学中,对一些学生较为陌生的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实施悬念教学法、提问教学法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培养其自读能力

笔者发现一些学生在语文生命课堂教学中并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自读能力也不是很强,因此部分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进程中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明显与语文生命课堂教学的本质相违背。因此,在小学语文生命课堂的教学进程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不断培养其自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教师在语文生命课堂的教学进程中,应指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认真阅读课文两到三遍,仔细思考课文的主旨是什么?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课文时,一定要认真指导他们将课文读通顺,然后从整体的角度去感知,对课文的整体内容形成初步的印象。

第二、指导学生析读课文。在小学语文生命课堂进程中,教师应充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其能在独自阅读的进程中理解课文的内容,譬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给学生布置预习思考题目:“小女孩究竟点燃火柴几次,每次点燃火柴时他都看到了什么场景?”“最后卖火柴的小女孩结局究竟如何?”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认真阅读课文,这正是语文生命课堂所倡导的,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以此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全文,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就会一一解决,课文的内容也就能够理解透彻了。

第三、指导学生赏读课文。语文生命课堂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而培养自读能力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譬如一些课文的段落写得十分精彩,可指导学生认真反复地阅读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譬如舒庆春先生的文章《草原》,第一自然段中写作者初次看到美丽的草原景色,文辞优美,意蕴丰富,教师可在这篇课文的生命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预习《草原》这篇文章,认真思考舒庆春先生笔下的草原美景究竟是怎样的?”让学生预习这篇课文时,可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并想象草原美景的样子,直到最后能够背诵。在语文生命课堂中指导学生掌握赏读课文的方法,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其语文预习能力。

第四、根据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设计预习提纲。一些学生对语文预习缺乏兴趣的重要因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没有形成良好的自读能力。而要做到此点,对于广大小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必须要借助教师的指导才能达成目的。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生命课堂的教学进程中务必要根据生命课堂的特征结合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设计预习提纲,才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才能有效培养其自读能力,进而帮助其形成语文预习的良好习惯。譬如在教学《古诗两首》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制定出以下预习提纲:①朗读。放声朗读《咏柳》,一定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注意句尾的押韵;②认真思考。一定要注意诗歌中一些关键字词的理解,譬如对“妆”字、“绿”字、“裁剪”一词的理解,认真思考每句诗的含义,弄清楚每句话的大意;③解释、质疑、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每句诗,并提出一系列问题,最后借助想象去领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④背诵和朗读。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诗歌,最后达到背诵的目的;⑤默写诗歌。学生在背诵诗歌后,让其默写诗歌;⑥要求学生回忆预习的全部过程,并运用这一过程继续学习第二首诗歌《宿新市徐公店》。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时代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如能参考上述策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定能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作者简介:曾清生(1963-),男,汉族,湖南省衡阳县大安乡中心小学,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

[2]教育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猜你喜欢

生命课堂课前小学语文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浅谈小学数学思想及其在教学中的渗透
用“互动”构建生命课堂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之课前三分钟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