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榜样激励之于大学生思政教育

2017-01-12余亮开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大学生

余亮开

【摘 要】榜样激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种常用的激励。当今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因此,正确选取榜样,并积极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可以为大学生树立一面旗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榜样激励;大学生;思政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努力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基本路线,积极落实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认真探索地实现高等教育效益、质量、结构、规模之间协调发展的科学规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系统地、全面地把握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激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问题,榜样的选择能否结合实际、贴近大学生的实际对于调动大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出色地去实现国家、学校和个人目标,早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榜样激励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不仅受内在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外在观察结果的制约。高校学校领导或组织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选择成绩突出、做法先进的集体或个人,加以表扬和肯定,要求大家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性。进行榜样激励,首先就要认识到榜样的巨大作用。

1.榜样的导向作用。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一些先进个人的奉献精神、事迹、思想品德,将引导大学生的言行,并使他们沿着的榜样的方向前进,去努力奋斗,使榜样成为全体大学生学习的楷模, 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面旗帜。通过榜样的导向作用,使大学生们赶有目标,学有榜样,形成浓厚的“学先进、赶先进、比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就像在海岸、河道和港口中为船只指引前进方向的灯塔一样,榜样也是指引大学生前进的“灯塔”。大学生承担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的双重任务,必须社会主义方向,遵循党的政策方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高校要充分地发挥出榜样的导向作用,指引他们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2.榜样的聚合作用。先进的大学生来自于大学生群体之中,他们的追求、言行、信念、理想有着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学生基础,易被学生们所敬佩和认同,进而促使全体大学生同心同德,聚合成为一个整体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影响的环境中,大学生行为的差异性、多变性、选择性、独立性明显增强。大学生的行为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高校要通过榜样的聚合作用,来塑造与改变学生的行为,使学生与榜样成为一个整体,学生也会不断地进行自我强化与自我激励。以共同的理想凝聚力量,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二、榜样激励的激励机制

1.榜样激励的目标机制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往往被其内在的动机和需要所推动,而这些需要就是人们控制自己的生活效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塑造榜样就是为了给行为提供参照,一旦榜样学习者将榜样确定为学习样板,也就明确了未来的行为目标,进而努力使自己的行为与榜样行为保持一致。当人们确定了目标之后,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主动采取行动。榜样激励的前提是学习者的行为与榜样行为之间存在差距,榜样行为具有超越性和突破性,因此学习者就会把自身与榜样作比较,用榜样与历史相沟通,让榜样成为理解的桥梁,去寻找共性的契合点和闪光点。 [1]

2.榜样激励的强化机制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外界的强化因素可以塑造行为,而榜样行为就可视为一种强化因素。个人的价值评判具有较高的社会一致性与社会依赖性,一个人只有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与接纳之后,才能形成稳定的自尊感,才有可能获得自信与安全感。所以对于社会接纳和社会认同的看重以及对于社会偏离和社会抛弃的焦虑,成了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与社会现状或社会基本倾向保持一致的心理原因。学校倾向于在总体上与社会的基本要求与期望相一致,以社会需要来强化大学生的需要、愿望、意志、情感,激发内在的心理动机,让潜在的能量得到充分释放。

三、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榜样激励的措施

1.正确运用榜样激励首先要选择好典型,即为榜样学习者确定好目标。这个目标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际性。选择榜样目标时,应该注意选择切实可行的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先进典型,不能一味追求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大、全”的典型。榜样是时代的产物,而他的价值也在于时代的需要,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树立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榜样。当今社会,衡量英雄模范的标准应该放在对国家与民族的贡献上,应该把时代精英当成榜样让受教育工作者学习,应该宣传那些对社会进步与人类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企业家、管理者,让他们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也应该引导大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认识人的价值,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会健康快乐地生活,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做好事、勤俭刻苦。树立大学生榜样,在激励过程中把科学的理论、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与身边的榜样结合起来,通过褒扬和倡导学习校园里大学生榜样,对于实施精神价值导向具有重要意义。

2.教育者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和示范作用。李瑞环同志曾经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真正说服人,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所谓“人格的力量”,是指人的内在精神因素在实践中产生的效应。这里是说教育者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带头实践自己所提倡的人生追求的奋斗目标。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的就是人格的力量。运用人格的力量要求教育者的言行举止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和引导功能,成为有方向性和代表性的力量。如果教育者按自己在思想工作中所讲的道理去做,践行自己的诺言,使大学生从他们身上看到人格力量,内心里就会产生一种崇敬、佩服的感觉,行为起来才能自觉。因此,教育者应既“立言”又“立行”,时时、处处、事事用自己的模范行为,给大学生做出样子,将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形成无形而却是巨大的说服力、感染力、号召力和凝聚力。

3.在树立典型、倡导学习榜样的同时,还应该正确处理学榜样与做凡人之间的关系。没有缺点的英雄是不存在的,不要人为地拉大英雄与凡人的差距,让英雄远离了平民百姓。在宣传“学先进做先进”的同时应在观念上多倡导学生做一个正直的平凡人。英雄毕竟不是人人能做的,过分强调这一点就在心理上与大多数人疏远了,榜样激励也应该“以人为本”,“榜样教育的现实性在于我们不仅要颂扬成功者,也要赞美平凡者。因为我们教育的首要目标还是培养现代的公民,只有这样才能回复到教育本身的功能与价值,体现出教育对每一位青少年的成长关怀。” [2]

4.对良好的榜样行为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学生对榜样的模仿行为是否能持续、巩固、发展成为稳定的社会态度和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仿行为是否受到正面强化。在高校教育中应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对校园中涌现的优秀人物要及时大力宣传,加强传播力度;对于良好的模仿行为要积极宣传,使良好的风气在大学校园中得到弘扬,成为大学校园中占主导地位的风尚。榜样行为的强化还应与榜样的实践性相结合。榜样激励是为大学生成长过程提供行为示范,落实到大学生的身体力行上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要强调塑造真实感人、符合时代要求的榜样,反对弄虚作假的“高、大、全”式的榜样,同时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道德实践机会,让他们把从榜样那里学到的品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使他们获得真实宝贵的反馈信息,得到学校与社会的认可,使他们的行为得到正面强化,从而巩固与强化自己的道德认识,全面掌握社会的主流价值与道德。[3]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引导大学生自觉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当然,在进行榜样激励时,高校还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提升榜样的感染力,以榜样的观念和行为,指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他们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大伟.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榜样激励的运用[J].教育文化探索,2014 (2).

[2]杨波.榜样激励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青年,2015(5).

[3]段领.试论榜样激励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实践[J].教育教学,2014(3).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