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尖上的乌镇

2017-01-12陈晓

农家书屋 2016年12期
关键词:酱香乌镇酱油

陈晓

味觉的记忆,总是美好而温馨的。无论身处何方,最令人难忘的,总还是舌尖上存留的美味。而所谓的美味,未必就是鲍参翅肚,山珍海味,或许只是一只小小的包子,一块软糯的米糕……家常味,世俗情,舌尖上的老味道,往往与小吃密不可分。而在今天,口味日趋多元,选择层出不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地方小吃,总是能以不变的滋味,传统的工艺,而获得更多人的青睐与热爱。

粉墙黛瓦、流水人家……古老的江南小镇乌镇今年召开了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迎来了世界各地的客人。乌镇的小吃风味既不是苏南那种一个劲的甜,也不是上八府那样一个劲的咸,倒是中和得刚刚好,而各种小吃显出的心灵手巧,也足见乌镇人的灵秀。几道特色的小吃把外来客的馋虫勾出来的同时,也勾起了人们关于儿时的一些情愫来。

这次,我们来看看舌尖上的乌镇。

一糕定胜

第三次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乌镇景区酒店中心中餐行政副总厨吴新华,经常在厨房里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制作乌镇名特产定胜糕,“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定胜糕这类本地特产也搬上饭桌,给世界各地的嘉宾们享用。”他边制作边说,“今年大会期间不仅仅要向嘉宾展现乌镇美食,也要把制作器具搬进餐厅,比如厨师们会在现场用模具为嘉宾们制作定胜糕,让嘉宾们近距离感受江南文化。”

定胜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今天在乌镇经常能见到它粉红色的倩影,有点羞怯地躲着。在乌镇的定胜糕店前,人们都自觉地排起了队,把零钱放入竹筐中,自己捻一张木盒里的糯米纸包起热腾腾的定胜糕,轻咬下去,糯软中夹杂着细而均匀的颗粒,米香里渗出豆香和桂花香,甜而不腻,三两口吃完感觉胃里升起阵阵满足。

定胜糕在制作时要选择上好的江南糯米,再以糯米和粳米按比例磨粉后加红曲米制成,埋入豆沙馅,腰细而两头大,形状如木匠师傅拼接木板而用的定榫。

据说定胜糕起源于南宋的一场战争,金兀术率军进犯苏杭,遭到韩世忠部的沉重打击,正在此时,敌方援军赶到,总共十万人马与韩世忠部对接,杀得天昏地暗,难解难分。常言道:“一人难挡四手,四手还怕人多。”韩家军虽然英勇善战,可八千人马哪能抗击十万金兵。要胜金兀术,须有个良计妙策。为这事,韩世忠日日夜夜在寻思,弄得茶饭无心,眼睛熬得通红。一天深夜,侍卫来报,说是夫人请见。韩世忠抬起头来,只见夫人梁红玉端着一盆糕点,恭恭敬敬地跑进来说道:“将军,苏州百姓又送来了几箩甜糕,慰劳士兵。这一盆糕点,他们说一定要请你品尝,这是他们的一点点心意。”

韩世忠接过一看,这糕点式样很别致,两头大,中间细,蛮像个定榫。便伸手取过一块,一掰,只见糕里有张纸条,上面写着四句话:“敌营像定榫,头大细腰身,当中一斩断,两头勿成形。”韩世忠很稀奇,连忙招呼夫人过来,夫人一看说:“老百姓真是知道将军的心事,你看,这四句话不是明明告诉我们金军的阵势吗,老百姓摸得清,看得明,真是个好消息!”

韩世忠高兴地说:“是呀,我这几天正在探索敌情,还没摸出名堂来,可老百姓已将金贼的阵势给我弄清楚了。照这样看来,我马上出兵先把金兵齐腰斩断,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阵脚大乱,然后乘机追杀,乱中取胜。”

于是,韩世忠连夜调兵遣将,像一把飞刀,直向敌营拦腰杀去。顿时,金军军心大乱,众金兵像掐了头的苍蝇,南北两头,只顾自己夺路逃命。一路逃到镇江附近的黄天荡时,被早已赶到的梁红玉的精兵迎头一阵痛打,死伤大半;一路在太湖里遇上了风暴,溺死无数。

太湖一仗,韩家军大获全胜,苏州百姓送的定榫糕,立了大功。因为定榫和定胜谐音,韩世忠就把这糕名为“定胜糕”。作为一种礼俗而存在,是它的价值。老派乌镇人乔迁新居、祝贺寿辰还会请它出场担当形象大使,取其高兴和长寿的意思。堆起来供在桌上,有形有款,蒸软了吃,在咀嚼中将豆沙与糕粉混合,甜蜜无限绵长。

老字号酱香四溢

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的吃货们一定对片子里关于酱油的介绍印象深刻,乌镇叙昌酱园的酱油就是自然晒露、发酵的手工酱油。酱香浓郁,风味天然的酱油,无论是炖肉、蘸菜或是炒菜,都那么鲜美。

中国是酱油生产起源最早的国家,距今已经有二千多年历史,均以天然发酵、酿制。清咸丰九年(1859年),乌镇人陶叙昌创立了以自己名字为号的叙昌酱园,此为乌镇有历史记载以来的最早的酱园。随着乌镇西栅景区的开放,位于景区内的百年老作坊也迎来了又一个生命的春天,悠悠酱香,说不尽她百年的历史沧桑。

走进叙昌酱园,映入眼帘的就是满院子青灰色的酱缸,在缸的身上我们还能清楚地看到“叙昌酱园”、“咸丰九年”的字样。透过细雨,一个个大缸像渔翁似的戴着“大斗笠”。晾晒场上,有工人正在翻晒缸里的酱。如果不翻,下面的酱就会晒不到。酱的主要成分是黄豆和面粉,经过阳光照射之后,淀粉会转化为糖,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部分糖和氨基酸起生化反应,转化为天然色素。所以,天然酱油色泽更红亮,酱香更浓郁,味道要比普通酿造酱油纯正。如若是大晴天,酱缸都被揭去了竹编的大斗笠,尽情地饱吮着阳光的味道。

每年春秋,酱园收购邻近村镇的优质黄豆、蚕豆等原料,蒸熟之后,摊在竹匾混合面粉和酱曲,再放到曲房中进行制曲,制曲的过程需要72小时左右,接下来便是经过长达半年的自然晒露、发酵酿制,才算完成。在叙昌酱园晒场上的酱缸散发出浓郁的酱香,所产酱品口味独特、受大多人喜爱。

乌镇不但有酱香浓郁的老字号手工酱油,广受欢迎的乌镇百年老店三珍斋也以酱鸡酱鸭出名。

在乌镇东栅,三珍斋的百年老店显得十分引人注目,悬挂的牌匾、门口的煤炉、橱窗里已经做好的酱鸭吸引着游客的眼球。从事酱鸭制作工作20多年的朱云祥师傅告诉我们:“我从初中毕业就进三珍斋工作了,当时前面是店,后面是小作坊,如今制作酱鸭,工厂归工厂,门店归门店,更加规范化了。”酱鸭制作主要分成杀宰—清洗—三次卤制等主要过程。朱师傅说,看似简单,其实每个过程都很讲究:在杀宰过程中,要控制好水温,太热的话鸭皮容易烫坏,适宜温度要把握在60多度左右,这样温度下的鸭子处理起来更加容易;卤制三次是为了让老汤与鸭子更加融合,味道更鲜美,第一遍卤制完成要凉透后才能再卤,并且要在不同的锅内完成。朱师傅一边说着,一边将酱鸭的制作过程演示了一遍,朱师傅说,每次卤制酱鸭大概需要半个多小时,而重要的汤料则是老底子传下来的秘方,现在每天往里加一点其他的酱汤,卤制出来的鸭子别有一番滋味。

据几百年以前的《乌程县志》上记载:“乌镇著名骨亦有味桐乡县志云酱鸡名许鸡,出青镇以其姓得其名也,今著名者为三珍斋许姓已无”,据传说,三珍斋酱禽之鲜美全在于汤,而且加工制作的酱鸡、酱鸭有“盛夏不馊,严寒不冻”的美名。所以,民间流传说“三珍斋”当时老板的几个儿子分家,置万贯家财于不顾,而独争那一锅汤。既是传说,当然作不得真,但也包含了当地人质朴良好的愿望在内,同时也说明“三珍斋”的酱卤制品确有其独到之处,使“三珍斋”酱卤制品真正成为当地及附近地区的第一品牌和一大特产。此时,三珍斋才算真正创立牌子,扬名一方,后来居上,青胜于蓝。

熏豆入茶

吴侬软语将吃、喝都叫“吃”,吃饭、吃茶,一个“吃”字,古风犹存。乌镇待客的熏豆茶,就不只是喝的,更是吃的。熏青豆、白芝麻、细嫩炒青、黑豆腐干、咸胡萝卜干、腌桔子皮入茶待客,远道来客,甫一入座,一碗熏豆茶在手,赏心悦目、咸鲜喷香、解渴垫饥,一路风尘竟被这热茶三二口悉数消解。

熏豆茶,那是一道人缘茶。香气袭人的熏豆茶,是走亲访友的最高礼仪,是街坊邻里的亲切问候与美好愿望。家里来了新客人一定要请吃碗熏豆茶,逢年过节,吃熏豆茶是必不可少的礼仪。乌镇一带的居民,都把吃熏豆茶看作是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情。除了亲朋好友来访作为一项礼节泡上一碗,甚至两碗熏豆茶招待外,左邻右舍,村与村之间还常常用吃熏豆茶的形式进行互相访问、玩乐和各种交流。有时候,熏豆茶还会和锅粢茶、绿茶一起作为招待“毛脚女婿”首次登门的礼仪。换句话说,也就是“毛脚女婿”吃了甜蜜的锅粢茶、咸味的熏豆茶和清淡的绿茶这三杯茶,就算过了丈母家的“第一关”。

熏豆茶最广为流传的来历与伍子胥的故事有关。一千多年前,伍子胥带领部队曾在庙巷开弦弓村屯兵,当地百姓对伍大将军屯兵苦练,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便自发采集青毛豆,烘干,以充军粮,慰劳伍将军。熏豆好吃,但吃了口干,将士们用开水冲泡,还加些茶叶,便成了香喷喷、咸津津的熏豆茶,既解渴,又充饥。从此,吃熏豆茶的习俗就在太湖沿岸一代代流传下来。

熏豆的制作十分讲究。熏豆的烘制是在每年农历秋分过后,首先要选上好的嫩毛豆,必须是秋季的晚黄豆,以香粳豆也叫十家香为佳。当水稻即将成熟时,有一种名为“落霜青”的稻熟毛豆,它鲜嫩饱满,粒大色青,以不太嫩也不太老的为上品。二十斤毛豆,要花上半天时间剥去豆壳,再花四五个钟头熏干,却只得到三斤熏豆。等熏豆烘好后已经是后半夜了。

为了熏豆色、香、味的俱全,一般均在当天操作,先去地头拔来豆荚,剥出豆粒,清水漂洗去豆衣、边膜后,将豆粒肉放在锅里用开水煮熟。煮豆的柴火用早春养蚕时在桑树上剪下称为“桑钉”的枝条为佳。在水煮沸青毛豆半熟时,加适量盐和味精,滤干,捞掉豆衣,之后,摊在竹丝筛或铁丝网的筛子上,用炭火焙烘,民间称之为“熏”,熏豆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这些操作是在农村的灶头上的,把已经加入调料的青豆放在筛子上后,同时把灶头上的铧子取下,换上了筛子,这时灶里已经没有了明火,只有烧“桑钉”后的炭火了,有时烧“桑钉”后的炭火不够,就要加入事先准备好的木炭,不然就达不到五个小时左右熏烘的要求了。

木炭是平时就准备好的,做起来也比较方便。在平时烧饭特别是烧的时间比较长一点的东西时,一般就烧桑树树干、杨柳树干或较大的木块,待烧到没有明火的时候人为熄灭。在乌镇人小时候,家里做饭的时候几乎都会在灶口的旁边放一只甏,里边加一半多一点的水,遇到上面的条件时,就把没有明火的木炭放入甏内熄灭,上面盖一块砖头,隔日在晴朗的天气时取出晒干备用。

“熏”有两种作用,一是经过烘烤,可以杀菌,并使食品中水分大部分挥发,提高防腐能力:二是能产生一种特别的清香,即成为熏青豆。不可用柴火或煤火,否则染烟火气和煤气。火热忌猛,以文火为宜,并须不断翻拌筛内烘豆,一般需五个小时左右熏烘。当反复翻动至青豆干燥发出“索索”之声后,青豆水分蒸发微硬,青豆表皮起皱,有香气逸出,即成“熏豆”。

这样烘成的熏豆,熟而不焦,酥而不硬,清香可口,此时,色呈翠绿,嚼之清香软糯,其味鲜美,回味无穷,且开胃生津,老少皆宜。既便于贮藏,又便于携带。农家一般都贮藏于罐内,或用布袋装好,放进土制的石灰甏中,隔年都不会变质。

吃熏豆茶,还有个小诀窍。茶水喝完后,千万不要客气,留有“茶干”,一定要喝个碗底朝天,才表示客人领受了主家的盛情,才能体会水乡待客的淳情浓意。

猜你喜欢

酱香乌镇酱油
“打”来“打”去花样多
酱上皇酒:以品质、科技、知识产权护驾食品安全
乌镇遇雪
论茅台镇酱香酒发展前景及投资分析报告
酱香永存
买酱油
买酱油
一墨乌镇(节选)
酱香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