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内控监管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2017-01-12财政部驻天津专员办

财政监督 2016年3期
关键词:专员办会计信息监督

●财政部驻天津专员办

以内控监管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财政部驻天津专员办

财政部作为会计行业主管部门,已连续17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会计监督检查,并通过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向社会进行公告,有效地起到震慑和纠偏作用,达到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会计事务所的执业行为和有效促进会计信息质量提升的预期。各地专员办作为财政部会计监督工作的具体实施部门,工作转型后仍将负责开展授权范围内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管工作,如何有效提升会计监督工作质量已成为各个专员办都将面对的重要课题。财政部驻天津专员办通过对历年会计监督工作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问题背后制度设计和内控管理的深层次成因,探索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内控问题

为了促进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落地实施,切实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现状,财政部自2013年起,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中提出了出具管理建议书的监管手段,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和执行国家财税政策等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企业规范财务会计核算、强化内部控制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三年来,天津专员办结合走访调研,对涉及年度会计监督重点行业的驻津大型国有企业的内控情况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并根据财政部授权对其中十余家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了检查工作,出具了管理建议书,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管理建议,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内控制度的规范。但从调研和检查所掌握情况来看,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并不乐观,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设立不完备,部分管理制度缺失

通过调研和检查发现,大多数企业在财政部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后,都逐步完成了内控手册和权限审批表的编制,初步建立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形成了内部控制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内控管理专项培训、内控流程建设的督导协助、当前制度流程的梳理汇总等系列工作。但在制度设立上仍有不够完备的地方,有的管理制度还存在缺失,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有效。如某医药国企2013年建立《采购付款管理制度》、《财务审批权限》等22个内部控制制度,并于2013年1月及7月开始陆续执行,但资金管理和对下属公司管理方面的制度缺失,导致该公司所属子公司未经母公司相关管理层批准,与第三方医院签订借款协议,规违拨付借款132万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再如某公司虽然设立了与固定资产改造、采购验收相关的内控制度,但未对设备管理部门与财务部的衔接环节设立相应的内控制度,造成固定资产账面记录与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的脱节,导致涉及2.73亿的生产线少提折旧2647万元。

(二)制度设计不尽合理,运行状况不佳

一方面,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理解认识不够,在制度设计上并未有效的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搞拿来主义,直接照搬国外同行业先进内控制度,盲目照猫画虎,追求大而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造成很多内控制度水土不服。如某国有企业为满足上市的准备需求,在未经专业指导下,短时期内建立涉及生产经营各个方面的811个内控制度,运行不到一年就有100多个制度由于设计不合理,导致无法执行而被废止。另一方面,有的未上市国有企业在内控制度设计时,没有专业的内部和外部评价机构进行把关,具体细节上设计不到位,致使运行状况不佳。如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资金池管理规定》要求各成员公司统一接受财务委员会的资金调度与安排,公司的财务委员会不属于董事会下设委员会,但成员构成又未明确设置,致使2012年该公司通过资金池下拨子公司累计76.9亿元资金,上收累计65.5亿元资金的调度过程中未保存明确的财务委员会审议联签依据,一旦出现问题无从追责。再如某国有企业项目管理部门在项目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未及时将信息传递至财务部门,同时财务核算建设工程项目转固资产明细时,未按照决算审核报告中明细金额登记做账,影响财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

(三)企业利益驱动,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一些企业虽然制定有内部控制制度,而且也较为全面,但不执行也不落实,未能发挥有效作用来制约会计违法行为的发生。其主要根源在于企业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没有树立内控意识,在企业利益的驱动下,自身不注重遵守有关控制规定,或对员工的违规情况一味宽容,缺乏强有力的惩罚措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频频使用例外原则,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信任度和威慑力下降,内控制度执行不力或失效,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如有的企业为了财务报表的需要,对于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推迟完成验收,以少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内部控制制度——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筹资》均要求公司将投资、筹资列入公司年度预算制度,但是有的企业在实际编制预算时,因顾及公司整体和各部门的利益,并未将投资和筹资预算纳入编制范围;有的企业的销售部门在对某滞销产品计提跌价准备时,为了不影响销售业绩,在近期有实际销售价格的情况下,采用原有高销售价格计提跌价准备,导致计提严重不足,造成收入成本不实达500万元。

(四)信息技术和组织结构落后,内控体系运转不畅

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和深入,会计电算化、企业资源规划(ERPSAP)、电子商务(EC)等概念层出不穷。企业信息化促使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控制要点等发生较大变化,这些都影响并改变着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具体内容与表现特征,并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在检查和调研中发现了许多这样的问题:个别国有企业由于效益较好,并不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如产成品检测计量采用原始的人工方式,原材料投入采用定期倒估的核算方式,不但造成重大的人、财、物的浪费,而且直接影响财务基础信息的准确计量;有的企业虽然在信息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大多是以部门为单位的单打独斗,各部门形成信息孤岛,部门之间缺乏有效信息交流和共享,财务部门取用原始信息时需要从不同的信息库后台进行导出,有的企业财务软件落后,报表还需要人工调整计算,这些都影响了内控管理的效果,也相应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同时,许多企业的内控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与信息化发展水平并不相匹配,有的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只有一个部门的3、4个人从事内控管理工作,根本无法满足内控管理的业务要求;相反有的企业信息化水平高,但内控组织结构还是原有的多层级管理,人浮于事且没有相应的信息化内控管理人才,最终导致内控体系运转不畅。

二、以内控监管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新常态下专员办的监管工作应更具自己的特色,作为企业信息质量的监管者,既要站在财政管理者的角度搞好监管,又要从企业发展的切身需求出发搞好服务。推进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于继续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会计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既符合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又符合会计监督工作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据此笔者建议:

(一)以事前调研为途径,构建企业内控管理基础信息库

通过近年来的会计监督工作,各地专员办对驻地许多国有企业的内控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尤其是2013年财政部要求出具管理建议书以来,通过系统深入的查前调研对年度重点监督行业所属国有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情况有了初步的掌握。因此,建议在对历年会计监督工作和查前调研资料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先期掌握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为数据支撑,初步建立驻地重点企业内控管理基础信息库,后期采取查前调研和专题事前调研的形式逐步将重点企业的内部控制基础信息纳入其中,依据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五大内控要素对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水平进行划分,对内控水平相对较低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督指导。

(二)以下发管理建议书的形式,突出解决企业内控存在的问题

专员办每次专项检查,都是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综合考量。检查中发现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以前多是通过在处理决定和检查报告直接反映和处理,着眼点多在是否违反准则和法规上。2013年开始出具管理建议书以来,会计监督的服务效能得到提升,检查人员对问题的思考逐步深入,分析问题的视角更加全面,也提出了很多企业加强内控管理的好方法、好建议,收到了良好的反馈效果。因此,建议专员办要利用专项检查的现场监管优势,审慎对待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研究问题背后的管理缺失。

(三)以企业内部和事务所外部内控评价为抓手,持续优化企业内控环境

对于会计监督工作中发现内控问题较多的企业,专员办可指导其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年度评价与审计工作,促进内部控制持续改进与优化。企业要按照内部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设计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评价体系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并推广应用。企业内部审计或相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年度自评工作,尤其要加强对重要子企业和关键业务流程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检查评价。如企业内部专业能力达不到要求,可聘请有资质的事务所协助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或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专员办通过对事务所内控评价执业活动进行监管,达到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

(四)以能力素质为推动,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管服务水平

专员办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工作对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而转型后的工作又主要集中在监督检查处一个处室,人少事多的矛盾也很突出。因此,建议关注专员办监督检查处在职人员能力素质的提升,加强与事务所和企业相关业务人员学习交流,加强有关企业管理、内控管理(CIA)、企业资源规划(ERPSAP)、电子商务(EC)和管理会计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全面提升综合管理能力。监管工作中要从企业的发展需求出发,寓服务于监管之中,以管理会计的战略视角,与各方携手并进,有效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猜你喜欢

专员办会计信息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会计监督机构负责人名录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会计监督机构负责人名录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会计监督机构负责人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