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研究

2017-01-12吴新祥范英杰

财政监督 2016年5期
关键词:环境信息企业

●吴新祥 范英杰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研究

●吴新祥 范英杰

环境信息披露是企业向外界传递环境表现的重要工具和管理活动,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给其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变革挑战。本文在分析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模式现状及局限性基础上,以大数据作为新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大数据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提出了“信息数据收集—信息数据分析—信息数据解释—信息披露—信息数据再收集”环境信息披露模式,以期为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提供参考和借鉴。

大数据 企业环境信息 信息披露

一、引言

人类是环境变化的产物,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载体,人类作为环境的加工改造者,其生存和发展必然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不良后果,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环境恶化问题引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早在1972年各国科学家和经济学家等组成罗马俱乐部提交的《增长的极限》,便开始反思经济高增长所带来的环境问题。2015年巴黎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的目标,并提出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的目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变得更为严重,为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美丽中国”建设,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再次强调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企业作为环境问题的主要制造者,是实现政府环境控制政策的基础载体,应将环境管理的相关信息提供给契约中的利益相关者。但长期以来,企业环境信息一直处于信息披露系统中的补充部分,呈现出零散性及非系统性等特征,导致相关利益者无法获得完整的环境信息,制约了社会监督的实现效力。环境信息披露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在于技术手段的制约,大数据出现和发展,将有助于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解答方式。

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模式及其局限性分析

环境信息披露作为企业把生产经营中涉及环境的行为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对外予以公布的行为(Campbell et al, 2003),是企业向外界传递环境表现的重要工具。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行为的充分了解,而且对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模式却呈现如下特点。

(一)集中于定性化的信息披露内容,缺乏数据的挖掘与分析

与企业的经营行为不同,企业的环境行为往往与其他企业行为,如商业行为混合在一起,这增加了企业采集环境信息的难度。为了减少成本,企业通常倾向于披露易于采集的信息,目前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缺少详细、独立、定量化的环境信息数据。例如,朱文莉和郑红(2006)基于首届上市公司环境信息评价报告数据,选取了报告书中环境信息披露综合排名前四十家上市公司,对其报告书中有关环境信息的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样本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100%的存在大篇幅的文字叙述,仅有15%的样本公司采用表格数据的方式披露环境信息等。而且,企业环境披露的信息主要为历史性信息,对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信息披露带有随机性(肖淑芳,2005)。定性化的环境信息披露内容,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无法进行数据的分析,更无法进行行业间的比较分析,使得信息挖掘的功能无法实现。

(二)披露介质狭窄,导致信息可利用性差

目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介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财务报告及附注等介质。国内资本市场上,企业环境信息离散主要分布在财务报告及其附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和招股说明书中。二是重要报刊等介质。2010年环境保护部门颁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中明确规定火电、钢铁等十六种类型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需定期面向社会发布年度环境报告,报告中应包含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守法、环境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指南颁布以后,部分企业也在证监会选定的报刊如《中国证券报》、《证券市场周刊》等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三是网站等介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通过多途径的网站披露企业信息(包括环境信息)成为很多公司的选择,其中包括公司网站主页、环境保护网站、相关新闻网站等进行披露。

介质披露途径的狭窄导致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信息受体受限。狭窄披露途径使得企业环境信息的接受者主要集中于资本市场的利益相关者,使得受体相对单一,而同样需要信息的商品市场及劳动力市场等其他相关利益者无法获得所需信息。其次,信息收集难度大。目前分散的信息披露介质,使得信息的收集难度大大增加,增加了信息收集成本,也使得信息的准确性很难得到保证。再次,传播速度延迟。目前环境信息披露多分布在企业财务报告及附注、社会责任报告等内容中,按照证监会规定,上述报告披露的时间在每年的4月30号前,延迟的传播速度,制约了利益相关者的使用。

(三)采集难度高及负面的环境信息较少披露,导致披露内容不完整

环境信息披露应该全面反映企业环境管理业绩,但企业为了建立企业良好的环保公众形象,常常采用隐瞒或不披露相关信息的情况,体现为:第一,负面信息不披露。目前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多用描述公司积极政策的赞美之词,如获得“中国企业CSR奖”、“中国年度最绿公司”等荣誉,但当受到相应处罚时,对影响面子的“坏消息”却三缄其口。如金蜜蜂中国企业CSR报告研究统计,2011-2013年我国环境信息报告负面信息披露率平均值仅28.4%。第二,采集难度高的信息较少披露。作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的环境,包括以大气、水、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为内容的一切物质因素,这些物质要素情况的信息对于使用者是十分重要的,但目前关于噪音、土壤污染等实质性的环境影响信息公司常常较少的披露。第三,信息披露的不完整。目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还属于压力型导向型,主要目的是满足法律规制的要求,但在硬性规定要求下,仍然存在零散状况。据2015年公布的《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2013年)》显示,在665家上市公司中有近70%的公司信息披露会涉及到环境信息,但信息披露极其不完整。

三、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大数据及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整体影响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等IT技术迅速崛起,信息数据在各个领域呈现爆炸式的增长,社会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目前大数据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对于其定义研究学者却持有不同见解。国外Apache Hadoop组织(2010)认为大数据是普通的计算机软件无法在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捕捉、管理、处理的规模庞大的数据集。McKinsey&Company公司(2011)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扩充,将大数据定义为其大小超出了典型数据库软件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等能力的数据集。International Data公司(2011)认为大数据技术是描述了新一代技术和架构体系,通过高速采集、发现或分析,提取各种各样的大量数据的经济价值。国内李国杰(2012)认为大数据是无法在一定时间内利用常规机器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数据集合。从上述定义可见,大数据呈现了规模性(Volume)、多样性(Variety)、高速性(Velocity)以及价值性(Value)等特征,大数据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企业未来的运作模式,大数据出现有望弥补目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模式的缺陷。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格局将呈现如下闭环的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格局

(二)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模式的发展趋势

大数据作为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所形成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格局闭环模式,将从以下方面影响并改变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模式。

1、降低环境信息数据收集难度,使环境信息内容更加完整。传统环境下,企业的环境信息数据多取材于日常文本信息,例如财务上的环境治理支出。沈戈和徐光华(2014)认为由于信息提取技术不成熟等原因,使得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包含环境信息)常常淹没在大量的日常经营信息里。究其原因,传统的信息收集、提取成本高,这使得环境信息数据缺乏广度和深度。在新的环境下,企业可以收集与环境信息相关的所有信息,例如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大数据分析工具通过高效的算法、模式,对全部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环境信息进行披露,将大大降低信息数据收集的难度,改变信息内容零散的状态。

2、强化环境信息数据分析功能,使环境信息深度加强。大数据往往与云计算相互联系在一起。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实现随时、随地、按需、便捷地访问共享资源池(如计算设施、应用程序、存储设备等)的计算模式。从技术上看,大数据根植于云计算,云计算的数据存储、管理与分析方面的技术是大数据技术的基础(李志刚等,2012)。利用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更加迅速地处理企业的环境信息大数据,并更方便地提取有用的环境信息数据,并利用信息数据进行企业环境管理行为的分析,挖掘可利用的信息,使其更好地为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服务。

3、增强环境信息数据解释力度,使环境信息可理解性提升。通过大数据工具对信息数据的分析得出企业主要的环境数据,如果该环境信息数据是符合企业实际的但是没有采用适当的解释方法,则得到的环境信息数据结果很可能使相关利益者难以理解,极端情况甚至会误导相关利益者。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可以引入可视化技术,将信息数据可视化用形象的方式,例如文字、图表、图形等,客观、生动地向相关利益者展示结果,提升环境信息数据的解释力,使得冗杂的环境信息数据更易理解和接受。

4、丰富环境信息披露介质,使环境信息使用价值提高。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趋向多元化,一方面表现在披露内容丰富性,在传统的文本信息基础上,还将增添包含数据、图像、视频等信息。另一方面,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信息处理速度将大大提高,信息披露的内容将突破拘泥于历史性信息的状况,增加可预测的未来信息,速度的提高将导致信息披露更加及时,缩短信息收集和发布的周期。而且,大数据时代下,环境信息的传播途径将扩展到纸质披露与高速发展互联网相结合,将局限在资本市场的利益相关者扩展到商品及劳动力市场的相关利益者受体范围,使得企业环境信息的使用价值有效提高。

5、增加环境信息数据再收集功能,使环境信息传输方向扩展。基于目前多数企业在环境信息对利益相关者的输送还仅仅是单向传输的现状,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闭环的模式还将实现双向的交流。应用大数据平台,企业可以主动收集相关利益者反馈情况信息,并将利益相关者反馈的信息进行加工、过滤及利用,根据及时反馈的信息,及早发现企业环境管理及信息披露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高效能的分析环境管理系统,以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根据分析整理后得到的信息修正原来的管理行为,并转化为企业未来环境管理的强有力行动,实现公司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当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带给环境信息披露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在环境信息收集阶段,大数据技术是对全部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提取有用的环境信息,即需要对原始信息数据进行筛选。如果筛选要求过于苛刻,则极有可能将有用的环境信息过滤掉,但要求条件过低又不能达到很好的筛选效果。大数据时代环境信息收集阶段质与量的权衡问题亟待解决。同时,在数据分析阶段,现有技术分析对象大部分针对结构化数据,但是大数据环境下,非结构化数据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这对传统的分析技术带来了很大挑战,等待着未来去解决。■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5YJA630015〉和青岛市社科项目〈QDSKL15010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商学院会计学系)

1.D Campbell,P Shrives.2003.Voluntary Disclosure of Mission Statements in Corporate Annual Reports:Signaling What and To Whom?[J].Business and Society Review,106(1)。

2.李志刚.2012.大数据:大价值、大机遇、大变革[J].中国信息化,22。

3.李国杰、程学旗.2012.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6。

4.沈戈、徐光华.2014.“言行一致”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大数据环境下的演化框架[J].会计研究,6。

5.朱文莉、郑红.2015.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基于首届上市公司环境信息评价报告中优秀企业的统计[J].财会通讯,9。

(本栏目责任编辑:郑洁)

猜你喜欢

环境信息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