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痤疮(粉刺)中医治疗专家共识

2017-01-12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

关键词:适应症丘疹皮疹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

·专家共识·

痤疮(粉刺)中医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

痤疮;中医治疗;共识

痤疮是临床常见病,病程慢性,部分患者可遗留瘢痕,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中医药治疗对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和改善伴随全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确切疗效,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治疗痤疮提供指导性意见。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中医肺风粉刺范畴。初发者多由肺经风热、湿热内蕴,肺胃热邪上熏头面而致,久者痰瘀互结而出现结节、囊肿甚至瘢痕。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肝郁在本病的发病中起到了越来越多的作用。

1 治疗原则

以皮疹辨证结合整体辨证,中医内、外治结合为原则,同时应注意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辨证有所侧重。青春期痤疮,多从肺、胃论治;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多从肝、肾论治[1];久治不愈者,多存在本虚标实,应注意补泻兼施。在辨证施治基础上联合合适的外治方法可以加快皮疹消退,减少后遗瘢痕的形成。

2 治疗方法

2.1 辨证论治

2.1.1 肺经风热证皮疹以粉刺为主,少量丘疹,色红,或有痒痛。舌红,苔薄黄,脉数。治宜疏风清肺。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2]。常用药物:黄芩、桑白皮、枇杷叶、银花、蒲公英、连翘、生甘草等。

2.1.2 湿热蕴结证皮疹以丘疹、脓疱、结节为主,皮疹红肿疼痛,或伴有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茵陈蒿汤、泻黄散加减治疗[3]。常用药物:茵陈、焦栀子、黄芩、金银花、连翘、赤芍、生山楂、薏苡仁、鸡内金、枳实等。若表现为脘腹胀满、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等以脾虚湿蕴为主者,上方酌减茵陈、焦栀子,加苍术、茯苓、陈皮等。

2.1.3 冲任不调证皮疹以粉刺、丘疹为主,或有结节,色暗红,或伴烦躁易怒,胸胁胀痛、月经先后不定期、血块、经前皮疹加重。舌质暗或有瘀点,苔黄,脉弦细。治宜调理冲任。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4]。常用药物:焦栀子、丹皮、柴胡、当归、赤芍、黄芩、陈皮、金银花、连翘、白术、茯苓、甘草;若肝郁化火伤阴以阴虚内热为主要表现者,上方去柴胡、焦栀子,加女贞子、旱莲草等。

2.1.4 痰瘀结聚证皮疹以结节和囊肿为主,色暗红或紫、或有疼痛。舌暗红,苔黄或腻,脉滑。治宜化瘀散结,清热解毒。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5-6]。常用药物:醋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白芷、赤芍、浙贝母、防风、皂角刺、当归、陈皮、金银花、草决明、牛蒡子、甘草等。

2.2 中成药中成药的选用应遵循《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选用。部分中成药适应症中无痤疮,临床中按辨证施治原则选用。目前用于治疗痤疮的中成药均性味苦寒或兼有活血化瘀之效,应注意中病即止;女性经期应避免使用;对表现为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脾胃虚弱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孕妇均应慎用,活血化瘀类药如西黄胶囊(丸)和大黄蛰虫丸等禁用于孕妇。

2.2.1 西黄胶囊(丸)[7-8]功效:解毒散结、消肿止痛。适应症:痰瘀结聚证及热毒壅盛证痤疮,尤其适用于皮疹以结节、囊肿为主伴疼痛者。用法用量:口服,胶囊4~8粒/次;丸剂3 g/次,2次/d。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2.2.2 防风通圣颗粒(丸)[9]功效:解表通里,宣肺清热。适应症:肺经风热证及湿热蕴结证痤疮。用法用量:口服3 g/次,2次/d。不良反应:大便稀溏。运动员慎用,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2.3 金花消痤丸[10]功效:清热泻火,解毒消肿。适应症:湿热蕴结证中偏热盛的痤疮。用法用量:4 g/次,3次/d。不良反应:胃脘不适,食欲减少,或大便溏软。

2.2.4 一清胶囊[11]功效:清热泻火解毒。适应症:湿热蕴结中偏热证的痤疮。用法用量:口服2粒/次,3次/d。不良反应:偶见皮疹、恶心、腹泻、腹痛。

2.2.5 复方珍珠暗疮片[12]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适应症:血热蕴阻肌肤所致的痤疮。用法用量:口服4片/次,3次/d。不良反应:偶见皮疹,腹泻。

2.2.6 芩桑金海颗粒功效: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散结。适应症:肺经风热证及湿热蕴结证痤疮。用法用量:口服1袋/次,3次/d。不良反应:偶见轻度恶心、口干。

2.2.7 丹栀逍遥丸[13]功效:疏肝解郁,清热调经。适应症:冲任不调证中辨为肝郁化热证痤疮。用法用量:口服6~9 g/次,3次/d。不良反应:皮肤过敏反应。

2.2.8 知柏地黄丸[14]功效:滋阴清热。适应症:冲任不调证中辨为阴虚内热证痤疮。用法用量:口服8丸/次,3次/d。不良反应:皮肤过敏反应。

2.2.9 丹参酮胶囊[15]功效:抗菌消炎。适应症:冲任不调证痤疮。用法用量:口服4粒/次,3~4次/d。不良反应:偶见皮肤过敏反应,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

2.2.10 大黄蛰虫丸[16]功效:活血破瘀,通经消癥。适应症:血瘀证痤疮。用法用量:口服3 g/次,1~2次/d。不良反应:皮肤过敏反应。

2.3 外治疗法根据皮疹的不同类型,选择合适的外治药物及方法。

2.3.1 药物外治疗法

2.3.1.1 姜黄消痤搽剂[17]功效:清热祛湿,活血消痤。适应症:炎性丘疹、脓疱。用法用量:用棉签蘸取本品涂患处,2~3次/d。不良反应:本品对破损的痤疮病人有短暂轻微的刺痛感。皮肤破溃处禁用。

2.3.1.2 玫芦消痤膏[18]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适应症:炎性丘疹、脓疱。用法用量:将患处用温水清洗干净后涂抹适量,3~4次/d。不良反应:皮肤过敏反应。

2.3.1.3 克痤隐酮凝胶[19]功效:抑制皮脂腺分泌及痤疮杆菌生长。适应症:黑头、白头粉刺。用法用量:涂敷患处,2次/d。不良反应:偶有用药局部刺激反应。

2.3.1.4 如意金黄散[20]功效:清热散结、消肿止痛。适应症:色红、质硬伴疼痛的丘疹或结节。用法用量:适量如意金黄散以蜂蜜或茶调成糊状,涂于皮损及周围。用法用量:涂敷患处,1次/d。

2.3.1.5 龙珠软膏[21]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适应症:炎性丘疹、结节和囊肿,质硬伴疼痛者。用法用量:取适量膏药涂抹患处或摊于纱布上贴患处,1次/d,溃前涂药宜厚,溃后宜薄。不良反应:局部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

2.3.1.6 积雪苷霜软膏[22]功效:抑制瘢痕。适应症:痤疮后瘢痕及红斑。用法用量:外涂2~3次/d。不良反应:偶有用药局部的瘙痒和刺激反应。

2.3.2 非药物外治方法

2.3.2.1 火针疗法[23-24]功效:散结排脓。适应症:炎性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和大的粉刺。方法:常规消毒后,用烧红的火针快速点刺皮疹,稍加挤压,将皮损中脓栓、脓血清除干净。一般1周治疗1次。术后24 h保持皮损处干燥。

2.3.2.2 中药面膜疗法[25]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消斑。适应症: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方法:以炎性皮疹及粉刺为主者皮损选择黄芩、大黄、黄连、连翘等清热解毒类,以暗红斑为主选用桃仁、赤芍、冬瓜仁等凉血化瘀类研末,用蜂蜜调配,涂于面部,待药膜干燥后取下。或在中药上敷医用石膏,待石膏冷却后取下面模,清洗面部。一般1周治疗1次。治疗后可出现一过性面部红斑及灼热感。

2.3.2.3 刺络拔罐[26]功效:清热泻火。适应症:胸背部痤疮和面部重症患者,可较好的促进炎性皮疹和结节囊肿的消退。方法:取背俞穴、大椎、委中等穴位,点刺放血后留罐5~10 min。一般1周治疗1次。术后24 h保持皮损处干燥。

2.3.2.4 中药熏蒸[27]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散结。适应症:胸背部痤疮和面部重症患者。方法:根据皮疹的表现选用黄芩、大黄、黄连、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类中药熏蒸,配合刺络拔罐应用疗效更好。1次/d,6次为1个疗程。体质虚弱者及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用。

2.3.2.5 耳部放血[26]功效:清热泻火。适应症: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方法:采用耳背割治放血或耳尖点刺放血,以表皮渗出血为度。一般1周治疗1次。术后24 h保持皮损处干燥。

2.3.2.6 中药塌渍[28]溻渍法有利于药物透过皮肤被吸收,选用黄芩、黄连、大黄、黄柏、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类中药溻渍,可直达病所,起到清热解毒、散结之功效。适应症: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方法:取煎后药液冷却至室温,先清洗面部,再溻渍10 min,之后清水清洗。1次/d。少数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

2.3.2.7 针灸[29]功效:清热化痰、行气化瘀。适应症: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方法:选用曲池、支沟、丰隆、内庭、阿是穴。实证施泻法,虚实夹杂证施平补平泻法,以得气为度。2次/周。或用丹参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

2.3.2.8 耳穴[30]功效:疏肝解郁,调理冲任。适应症:青春期后痤疮。方法:取耳神门、肺、胃、内分泌、卵巢、面颊、皮质下、耳穴的敏感点等,常规消毒后将粘有王不留行的胶布对准耳穴贴敷,并用手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患者感到痠、麻、胀、痛为度。嘱患者揉按3~5次/d,每个穴位揉1~2 min/次,夏季可留置1~3 d,冬季可留置3~5 d,左右耳穴交替贴压,连续贴压1个月。

3 注意事项

①生活规律,避免熬夜。②痤疮患者应避免吃高糖、高脂、奶制品及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少饮碳酸类饮料,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③避免长时间日晒,尽量不用粉质类化妆品。④注意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减轻、消除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⑤保持消化道通畅。

[1]李红毅,范瑞强.清肝养阴治疗女性痤疮的体会[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3):168-169.

[2]陈中伟.枇杷清肺饮加味治疗痤疮6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5):62-63.

[3]郭贵生.泻黄散临床应用举隅[J].甘肃中医,2010,23(1):47.

[4]孙葳,夏阳.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痤疮60例[J].吉林中医药,2010,30(2):133-134.

[5]李凯,段逸群.仙方活命饮加减在皮肤科的临床运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志,2013,27(5):517-519.

[6]张明,赵晓广,刘巧.五味消毒饮联合仙方活命饮治疗重度痤疮临床观察[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4,7(6):453-454,457.

[7]田斌,赵红梅.西黄胶囊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聚合性痤疮临床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6,32(9):516-522.

[8]李晓强,蔡绍乾,李慎秋.西黄丸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7):73-74.

[9]刘朋.防风通圣丸治疗风热型痤疮26例临床观察[J].首都医药,2014,21(4):31.

[10]张玉红.红蓝光治疗仪联合金花消痤丸及氯霉素酊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27(3):304-305.

[11]王宝庭.一清胶囊联合盐酸多西环素胶囊治疗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5):406-407.

[12]吕均香,渠鹏程,石玉崧.痤疮饮与复方珍珠暗疮片治疗肺热血热型痤疮临床对照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11):28.

[13]刘芸,毛丽华.丹栀逍遥丸对肝郁化火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疗效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9):1191-1195.

[14]陈斌.知柏地黄丸治疗痤疮48例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S1):52.

[15]何春峰,王辉军,柳文红,等.果酸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中度痤疮疗效评价[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5,31(12):723-725.

[16]王利霞,甘才斌,李万华.大黄蛰虫丸联合异维A酸治疗重度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1):923-925.

[17]袁伟,贾常莎.姜黄消痤搽剂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3):217-218,221.

[18]李晓帛,邱桂荣.自制中药面膜复方野菊花液配合玫芦消痤膏治疗寻常型痤疮3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1):17-18.

[19]曾佳,王燕,吕锡旌,等.克痤隐酮凝胶联合芩连片治疗轻中度痤疮46例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8(12):1307-1308.

[20]张磊,王微,刘彩霞.金黄散加味调敷治疗寻常性痤疮[J].中医外治杂志,1998,8(1):40.

[21]张承杰.海藻玉壶汤配合龙珠软膏治疗囊肿性痤疮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0,28(5):100-101.

[22]俞珊,陈品中,袁冰峰,等.微等离子束联合积雪苷霜软膏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6,25(7):69-71.

[23]姜敏,姜琨,曾宪玉,等.火针配合药物治疗囊肿型痤疮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11):1082-1084.

[24]陈纯涛,黄蜀,郑蓉,等.火针治疗痤疮114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1):38-39.

[25]曾雪,刘瓦利,赵婷,等.中药面膜综合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5):624-627.

[26]史华明,王春芳,鲁贵青.耳部及背部穴位放血配合拨罐治疗痤疮6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6):18.

[27]李勇,查旭山,刘靖,等.中药熏蒸联合5-氨基酮戊酸介导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36例[J].河南中医,2014,34(9):1791-1792.

[28]李凤春,许教雄,何仁亮,等.加减枇杷清肺饮内服及塌渍法治疗寻常型痤疮30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7):77-78.

[29]孙亦农,陈丽姝.针灸治疗寻常性痤疮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8):1688-1689.

[30]韩冬梅,万钧,任朝霞.耳穴贴压法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临床观察及护理[J].河北中医,2014,36(3):446-447.

(执笔者:王玮蓁、曾宪玉)

牵头单位及专家: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段逸群、王玮蓁、曾宪玉、周小勇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志波

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巧

广东省中医院:范瑞强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李铁男

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刁庆春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张理涛

北京中医医院:杨岚

R758.73+3

B

1672-0709(2017)04-0382-03

2017-06-20)

猜你喜欢

适应症丘疹皮疹
基于价值的多适应症药品医保准入模式探讨
完整精算法与简易调算法
— 多适应症药物准入评估方法比较研究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骨髓腔输液的历史与现状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老年性气胸的疗效观察、安全性评估及适应证分析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A Doctor’s Visit
慎辨麻疹与药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