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元文教授治疗痤疮经验

2017-01-12姜颖娟杨碧莲孔宇虹张丰川李元文

关键词:脓疱丘疹油腻

姜颖娟,杨碧莲,孔宇虹,张丰川,李元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100078)

李元文教授治疗痤疮经验

姜颖娟,杨碧莲,孔宇虹,张丰川,李元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100078)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文章主要介绍李元文治疗痤疮的临床经验,李元文教授认为痤疮的发病与多因素多脏腑有关,治疗因发病年龄、性别、皮损分布及皮损特点而异,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痤疮;临床经验;中医药治疗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皮损好发于面颊、额部、胸背部等,表现为粉刺、炎症性丘疹、脓疱以及囊肿等[1]。痤疮在中医学中属于“粉刺”的范畴。

李元文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皮肤科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从事皮肤病性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在治疗皮肤病、性病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其治疗痤疮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李元文教授认为痤疮的发病与多脏腑多因素有关。风热之邪侵袭肺经,热邪外犯肌肤,上熏面部,则面色潮红,起丘疹;过食油腻,脾胃湿热蕴积,湿热循经上蒸头面部,则可见皮肤油腻,起丘疱疹;湿热日久,炼液成痰,或脾虚不运,水湿内停,湿聚成痰,凝结肌肤,则可表现为结节、囊肿、瘢痕;心火亢盛,积热上冲面部亦可发本病;或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炎面部而发;或肝失疏泄,使女子冲任失调,而致痤疮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增减;或肾阴不足,相火过旺,虚热上蒸面部而发痤疮;疾病日久,邪聚不散,气血瘀滞凝结,发于皮肤而生痤疮。

2 用药特点

青春期痤疮早期多湿多热。青春期生机旺盛,血气充沛,热盛伤肺,肺热熏蒸肌肤,临床表现以炎性小丘疹为主,或有脓疱,伴颜面潮红,口干口渴,大便干,药用金银花,连翘,枇杷叶,黄芩,黄柏,桑白皮,地骨皮等;青少年多喜食肥甘煎炸油腻之品,致脾胃湿热,表现为颜面油腻,皮疹可见丘疹、脓疱,伴便秘、溲赤,药常用黄连,生山楂,鸡内金,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生薏苡仁,苦参,生石膏等。后期日久多痰多瘀。皮疹以颜面及胸部囊肿、结节等损害为主,治疗常用燥湿化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药物,如陈皮,半夏,海藻,昆布,夏枯草,浙贝母,桃仁,红花,莪术,三棱,丹参,皂角刺等。

女性患者青春期后的迟发性痤疮多与肝肾亏虚,气血失和,冲任失调有关;或因情绪紧张,工作及生活压力大,常常熬夜,致肝阴不足,肝肾同源,损及肾阴,引起肝郁脾虚的一系列症状。治疗上应从肝肾论治,调摄冲任,清热养阴而益肝肾。常用药物为山茱萸,女贞子,旱莲草,合欢皮,香附,郁金,柴胡,栀子,当归,川芎,赤芍,桃仁,仙茅,仙灵脾,生地黄,黄芩,黄柏等,诸药相合,共奏滋肝益肾、清热养阴之功效。

此外,还应根据痤疮在颜面部的分布特点,辨别其所属脏腑的寒热虚实。根据《素问·刺热》的面部分候脏腑方法来将面部分为5个部分,分属五脏,以判断五脏的盛衰。额部候心,鼻部候脾,左颊候肝,右颊候肺,下颌候肾。选用相应的引经药进行治疗,能把药力引入病所,增加治疗效果。如肝经的引经药有何首乌、刺蒺藜等;肺经的引经药有桔梗、石苇等;心经的引经药有沙参、麦冬等;脾经的引经药有茯苓、白术、山药等;肾经的引经药有肉桂、杜仲、何首乌、枸杞等。

3 典型案例

病例1患者男,20岁。主诉:面部起皮疹反复3年。患者3年来面部反复出现红色丘疹,轻度触痛,曾外用阿达帕林凝胶,皮疹时好时坏,反复发作。平素喜食辛辣油腻食物。纳眠可,小便偏黄,大便略干。查体:面颊部及口周散在粟粒大小毛囊一致的红色丘疹、丘脓疱疹,颜面皮肤油腻。舌红,苔黄腻,脉滑。诊断:寻常型痤疮(肺胃湿热)。治则:清热解毒除湿。处方:黄芩10 g,黄连10 g,生侧柏叶10 g,白术10 g,茯苓20 g,赤芍15 g,丹参30 g,陈皮10 g,生薏苡仁30 g,枳壳10 g,白花蛇舌草30 g,连翘10 g,白芷6 g,金银花15 g,蒲公英30 g,夏枯草15 g,桑白皮10 g。水煎服。

二诊:上方服用2周,丘疹、脓疱较前减少,颜色较前变暗,有少量散在新发皮疹,皮肤油腻较前缓解。食后略有腹胀,眠可,小便调,大便偏粘。舌红,苔黄腻,脉滑。辩证治法同前。处方:上方去金银花、蒲公英,加鸡内金、生山楂各10 g,茵陈30 g。

三诊:上方服用2周后患者腹胀及便粘情况缓解,原有脓疱基本消退,丘疹变平,偶有新发皮疹,继续服用上方半个月,皮疹基本消退。

按语风热之邪侵袭肺经,熏蒸于面部,则面红,起丘疹,多食辛辣肥甘,脾胃蕴湿蕴热,湿热邪气上蒸于面部,故颜面皮肤油腻,有丘疱疹及脓疱。另患者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均提示本证属肺胃湿热,故治疗当以清热解毒除湿为法。方中黄芩、侧柏叶、黄连、桑白皮既可以清肺胃二经之实火,又可解毒燥湿;白芷直达肺胃二经,疏风解毒,排脓透疹;陈皮、枳壳理气化痰;白术、茯苓健脾除湿;生薏苡仁清热除湿排脓,连翘、夏枯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金银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赤芍、丹参凉血活血。服药2周后患者丘疹、脓疱较前减少,故减少清热解毒药的用量,以免苦寒之品久用伤正;患者出现食后腹胀、便粘,故加用茵陈清利湿热;鸡内金、生山楂健脾消食,另生山楂亦有化瘀散结的功效。并嘱患者少食辛辣油腻食物,规律起居,疾病渐愈。

病例2患者男,26岁。主诉:面部起皮疹反复5年,加重3个月。患者5年来面部、下颌部及背部反复出现红色丘疹、脓疱及囊肿,伴疼痛,皮疹消退后局部留有瘢痕,曾口服及外用多种药物治疗。近3个月来病情加重,皮疹增多以囊肿为主,疼痛明显,伴烦躁易怒,口苦。纳眠可,二便调。查体:面部及下颏部可见较多的红色及暗红色结节、囊肿,局部可见窦道,压之有波动感,部分破溃,有淡黄色脓性分泌物;伴有丘疹、脓疱以及瘢痕。舌暗红,苔白,脉滑。诊断:囊肿型痤疮(痰瘀互结)。治法:益气活血,化瘀解毒,消痰散结。处方:陈皮10 g,半夏9 g,白芷10 g,生黄芪30 g,土贝母10 g,浙贝母10 g,天花粉20g,穿山甲10g,连翘15g,皂角刺10g,夏枯草30g,金银花10 g,野菊花15 g,丹参15 g,桃仁10 g,红花6 g,栀子10 g。水煎服。

二诊:上方服用2周,新发皮疹减少,原有丘疹、脓疱减少,脓性分泌物减少,结节、囊肿仍明显,心烦情况较前缓解,上方去栀子、桃仁、红花,加莪术10 g,三棱10 g。

三诊:上方服用2周,新发皮疹进一步减少,囊肿缩小,结节变软,上方去莪术、三棱,加海藻30 g,昆布30 g,生牡蛎30 g。又服2周后未再新发皮疹,原有丘疹、脓疱消退,结节变软渐平。

按语本案中患者病情较长,湿热日久炼液成痰,血热日久凝结成瘀,痰瘀互结,日久不散,阻滞络道,故皮损以结节、囊肿、瘢痕为主,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治疗应以化瘀散结为法。方中陈皮、半夏理气燥湿化痰;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白芷解毒排脓;生黄芪益气托毒;天花粉清热消肿排脓;土贝母、夏枯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金银花、野菊花清热解毒;丹参凉血活血;穿山甲活血通经。服药后患者新发皮疹减少,但结节、囊肿仍显,故方中加莪术、三棱增强行气破血之力。再服2周后囊肿缩小,结节变软,恐破血行气日久耗气伤阴,故去莪术、三棱,加海藻、昆布、生牡蛎化痰软坚散结。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化瘀解毒,消痰散结之功。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165-1166.

R758.73+3

B

1672-0709(2017)04-0358-02

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选题(2016-JYB-QNJSZX020)

2016-06-06)

猜你喜欢

脓疱丘疹油腻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羊传染性脓疱病综合防控措施
羊传染性脓疱口炎控措施
拒做中年油腻男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大妈?
油腻
中药合紫外光照射治疗33例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
脓疱症早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