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中医行为疗法的认识

2017-01-12李妮张倩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西医心理学

李妮 张倩

浅谈对中医行为疗法的认识

李妮 张倩

行为疗法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可操作性疗法。本文通过列举近年来中医心理学中有关行为疗法的古籍、案例,并采用西医心理学中的有关术语,分析、总结与西医行为疗法相似的中医行为疗法。研究中医心理学中的行为疗法有利于建立适合中国人的心理疗法,能够促进中医心理学的发展。

中医;心理学;行为疗法

中医心理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心理因素与疾病或健康之间的关系,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系统的科学体系[1]。行为疗法是以Waston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矫正不良行为来治疗临床心理、行为问题的心理疗法[2]。在中医心理学中,通过采用中医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消除或建立适应性行为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被称为中医行为疗法[3]。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发现,虽然中医心理学中并无“行为疗法”一词之说,但以个案形式散在于古籍案例中关于行为疗法内容的记载并不少见,甚至与西医行为疗法有很多相似之处[4]。本文通过对比西医心理学中的行为疗法,对古籍中有关中医心理学中的行为疗法进行了挖掘和整理。

1 行为疗法的概述

行为疗法又称行为治疗,源于Waston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通过环境来改变人的行为表现,其理论基础包括Palvlov的“条件反射”,Thorndike和Skinner等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等[5]。行为疗法以外显的,或内在的行为为治疗目标,而非揭示行为的历史根源、自知力或领悟等内隐因素。John Wolpe将其定义为:“使用通过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方法,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的过程”[6]。

1.1 行为主义相关理论 根据Palvlov的“条件反射”可知,人的一切行为都是通过学习(示范)获得,亦可以通过学习(示范)对不良行为进行矫正。Thorndike和Skinner[6]等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则提出了采取表扬或奖励的正强化方式可对该行为进行巩固,采取批评或惩罚的负强化方式则可对该行为起消退作用。因此,学习与强化是改变个人不良行为的关键所在[7]。

1.2 行为疗法目的 采用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其目的在于通过提供特定的环境(学习或强化),促使患者改变其错误认知,进而减少或消除某一不良行为,建立新的适应性行为方式[8]。由此可知,行为疗法明确了患者不良的行为目标,通过学习或强化等方式,制定具体的干预方案,建立健康的适应性行为达到行为矫正。

2 中医对行为的认识

2.1 中医行为的历史纵观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对行为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认识颇多。秦汉时期,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行为医学思想体系开始萌芽。到了隋唐,关于行为和健康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入宋以后,以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和张子和《儒门事亲》为代表,表明中医行为疗法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明清时期,对行为疗法的相关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付诸实践。西学东渐后,中医行为疗法遭到了西医行为疗法的剧烈碰撞,对行为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研究逐渐减少,或完全依赖于西医心理学有关行为疗法的理论和技术,这一时期属于一个相对停滞的阶段。

2.2 中医行为的理论根基 中医行为疗法的理论根基主要建立在“性、情、欲与行为”之上[9]。荀子认为“性者,天之就也”,“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指出了性属于人的本能、天性。孔子在《论语》中曰“性相近,习相远也”,说明虽然人的本能属性是相近的,但行为习惯却是相差甚远的。由此可见,人性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涉及到习得的、可变的部分称之为“行为习惯”。“情”即情志、情感活动,古人认为“情出于性”,是受内外界刺激引发的、在性的基础上的一类易变的心理活动。“欲”指欲求、欲望等,“人生而有欲”肯定了欲是人的一种本能,“欲者,情之应也”说明了有欲便有情的响应。因此,欲是人的一类由外物引发的、主动的、带有明显意向性的行为反应,常常伴有情感波动。古人主张:“刳情以遣累,约欲以守贞”、“损欲而从性”,都表明了养性可以起到制约情与欲的不良冲动。

3 中医心理学中常用的行为疗法

3.1 模仿法 是指以一合理的行为为模型,通过视听途径,反复刺激患者,促使其学习模仿的方法[10],与西医行为疗法的示范法所用的治疗原理相同,体现了“近朱者赤”的观点。《儒门事亲·内伤形》记载张子和采用模仿法治疗一位厌食患者:他让两个食欲好、胃口佳的妇人在其旁边享用美食,并不断夸食美味鲜,以诱导其模仿,不知不觉激起患者食欲[11]。

3.2 抑制疗法 是指通过激起患者对嗜好物或思念对象的一种仇恨或厌恶情感,从而消除不良行为的心理动因,最终达到抑制这类不良行为的治疗方法[12],类似于西医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世医得效方》记载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其家人把他捆绑起来以酒香诱之而不予饮酒,并将其吐出的瘀血放入酒中烧煮,瘀血形状难看,并散发出阵阵恶臭味。闻此,酒鬼便心生厌恶,自此滴酒不沾[13]。

3.3 习见习闻法 是指经过频频的练习,使受惊吓易敏感的患者对激烈的刺激逐渐习惯并恢复常态的心理疗法[14]。这一疗法是以逐渐加大刺激强度为特点,使患者慢慢适应环境,以此矫正病态行为,类似于西医行为治疗中的系统脱敏法。《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惊者平之”之说,从“惊”变为“平”即是脱敏过程的体现。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儒门事亲·内伤形》中张子和数次以猛击木块刺激因受惊敏感的卫新德之妻,使其逐渐适应激烈的环境刺激而慢慢恢复平静心态的记载[11]。

3.4 暗示疗法 是指应用语言、行为等手段,有意表达一种信息,使患者在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获得某种治疗暗示,然后通过改变认知和情感,达到矫正不良行为的目的[15]。《儒门事亲》中记载庄先生治疗一位喜乐之极而病者,假装回去取药,便一去不复返。病者以为自己命不久矣,便顿感悲伤。庄先生闻知此事,知道他因喜乐之极而病快好了,遂来安慰他,不久他的病便痊愈了[11]。其中的为之失声、佯取药而不复来,都是给患者以暗示,激起其恐惧不安情感,从而抑制或消除喜乐太过所致的病态。

4 对中医行为疗法的评价

与西医行为疗法相比,中医行为疗法有着其鲜明的文化特点和优势。

4.1 特点 中医关于行为疗法的有关认识源于悉心的临床观察和诊疗实践,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中医行为疗法在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使用,灵活多变,秉承了中医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原则,注重个体的差异性是贯穿整个传统心理治疗的指导思想[16]。其指导思想和文化根基都表现出鲜明的东方色彩,使人们对于行为与健康和疾病的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独到见解,如强调行为适度。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中医行为疗法积累了有关调治行为失常及其所引起的病症的一系列独有的方法和措施[17],如太极拳、八段锦、松静功,乃至五音疗法和针灸推拿等,这些都是世界医学科学领域中的宝贵财富。

4.2 优势 朱丹溪曰“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说明任何疾病均是人体内在生理、心理活动异常,而其病理变化必然通过一定的证候反映于外,反之,通过外在的各种征象,亦可推断体内脏腑、气血津液、情志以及行为的表现[18]。中医行为疗法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系统诊断方法,全面观察病情。在治疗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治疗手段,如顺治从欲、情志相胜、精神内守、五音疗法、针药并用等[19]。

5 思考与展望

中医行为疗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重实践而轻理论,缺乏量化研究,即“唯象”。这一概念最早由钱学森教授在论及中医学时多次强调,意为心理治疗案例的记载仅用一些描述性的语句,缺乏对行为与健康和疾病之间联系的深层本质的揭示和各个环节具体机制的了解。因此,难以精确全面地反映出治疗过程和方法,不利于心理治疗技术的推广和发展[20]。这种遗憾的产生是与中国人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科技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些仅仅依靠纯粹经验之说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借助一系列的科学理论和体系作为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弘扬中医行为医学思想之精粹,使其跻身于现代科学之林,为保障人们的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

[1]杨冬.基于中医理论的心理治疗[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1):22-23.

[2]陈琦,汪云芳.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9):17-18.

[3]杨倩.中医心理治疗的行为疗法初探[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3):189.

[4]闫蕾.浅谈中医心理治疗中的行为疗法[J].江西中医药,2010,41(325):22-23.

[5]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257-259.

[6]莫雷.西方两大派别学习理论发展过程的系统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03-110.

[7]郑日昌.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8-39.

[8]梁彦红.行为疗法的起源、观点及应用[J].科技信息,2009(11):9-10.

[9]江泳.中医行为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35-37.

[10]杨倩.中医心理治疗的方法及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6.

[11]张从正.子和医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07.

[12]于宗富,张朝,逯希俊,等.电针厌恶疗法戒酒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2):185.

[13]颜世富.中国传统情绪疗法及其应用[J].心理科学,1996,19(5):267.

[14]吴明明,周光.《黄帝内经》心理治疗初探与名家临床实践举隅[J].中国中医急诊,2010,19(4):642.

[15]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2:124.

[16]陈嵘,毕云,秦竹,等.中医心理疗法与行为疗法的相关性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4):10-12.

[17]谢世平,张心保,翟书涛.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6):379-382.

[18]戴琪,朱明.从朱丹溪君火与相火的关系论中医心理调节机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2):5-9.

[19]杨鑫辉.中国传统心理治疗探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50-55.

[20]刘家强,王米渠.中医心理学与现代心理学的结合[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530-531.

Behavior therapy is an operant therapy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behaviorist learning theory.The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TCM behavior therapy which is similar to Western medicine behavior therapy by means of listing the ancient books and examples related to behavior therapy in psychology of TCM in recent years and adopting the related terms in psychology of Western medicine.The study on behavior therapy of TCM psychology can help establish psychotherapy suitable for Chinese and thu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CM psychology.

TCM;Psychology;Behavior therapy

2016-11-11)

1005-619X(2017)03-0244-03

10.13517/j.cnki.ccm.2017.03.008

611137四川省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

张倩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西医心理学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心理治疗的常见误区
两手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