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探析

2017-01-12向媛秀

中州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办学大学

向媛秀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南宁 530007)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探析

向媛秀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南宁 530007)

将人口大国发展为人口强国,助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施,高等教育尤其是以应用型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和使命。然而应用型大学概念的提出及推进发展刚起步不久,对其办学规律的认识把握还不够准,还受着传统高等教育教学思想的禁锢,其办学规模和发展速度、教学改革创新和办学效益远不能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对应用型大学本质属性的认识,解放思想,打破常规,以改革和创新精神大力全面发展应用型大学。

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建设

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中国高等教育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也具有全新的概念和定位,全新的内涵和外延。在中国高等教育处于大发展、大提升,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节点的历史时期,举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历史的必然,是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办好应用型本科高校任重道远,时不我待。本文就从应用型大学的历史性认识、发展应用型大学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四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对应用型大学的历史性认识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做出了加快推进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顶层设计。之前,教育部在有关应用型大学的政策论述中,也明确要求将600所左右的普通本科转变为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大学正好占到普通本科高校总数的50%左右。我国高校类型的传统定位是: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研究教学型和研究型。从这种划分来看,教学型本科高校可能更接近应用型本科一些,但实际上其定位并不十分清晰,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着单一化、表述过于笼统及与其它类型高校同质化等问题。这类教学型高校大多具有建校时间长、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烙印、且多为省级以上政府或行业单位办学等特点,与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要求和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萌芽起因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所带来的人才短缺。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在我国东南沿海及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出现了一批由中心城市举办的新型地方性大学(专科性质),这类学校后来逐渐发展到110多所。随着自身办学实力的增强以及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110多所地方高校中的大多数都已升格为本科学校,如广州大学、青岛大学、济南大学等,他们具有职业性、地方性、实用性等方面的特点。这是我国现代最早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即现在所提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雏形,其间不过三十多年的时间,相比于我国动辄百余年、数十年办学历史的普通高等教育来说,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雏形)的办学历史还比较短,对办学规律、办学内涵等方面认识还不够。但是,这类高校所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却是社会急需完成的,也是十分繁重的。从形势发展来看,未来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包含全部地方本科高校和部分原教学型普通本科高校。

二、发展应用型大学的必要性

(一)发展应用型大学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2014)》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不够,成果转化不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高,创新人才培养不够;质量意识相对薄弱,绩效评价不高;学生创新创业总体比较小,就业与传业关联度不强等等。《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也提出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的问题。

我国高校的转型发展,实质上也是一种高等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到,从当前经济发展现实出发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的是对生产者一边进行调整,通过这种调整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包括制度改革、创新创业、对外开放等诸多内容。实际上就是改革当前不合理的生产关系,全面释放生产力的潜在能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后,高校同质性发展造成了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学科专业结构千篇一律以及设置的不够科学导致了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远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

教育事业要发展,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形成高校发展的新常态,要进行大刀阔斧式的结构调整,形成特色鲜明、各具活力的多层次高校群体。

(二)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必须重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

高度重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21世纪的金融危机重挫各国的虚拟经济,而以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为本的实体经济国家如德国、瑞士、荷兰、芬兰、奥地利等则应对自如,在其背后是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和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支持,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应用技术大学所提供的人才资源和技术服务的支撑,应用技术大学对实体经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欧洲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实行“双元”包括综合性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德国高等学校总数为421所,包括108所综合性大学,210所应用技术大学。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数量在欧洲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占绝大部分。目前,欧洲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比例一般在82,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是相吻合的,而应用型大学是这类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

三、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和实质

我国未来的应用型大学将包括地方性本科高校和教学型普通高校,目前,地方性本科高校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提升内涵的问题,教学型普通本科高校则面临着如何突出应用型特点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办学定位、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建立清晰明了的认识和界定,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具体实施者、政府主管部门、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之间,要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界定。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在诸多方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必须以解放的思想、创新的思维、开拓的视野去厘清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一)对高等教育学科类型的认识

对高校的分类有多种标准, 譬如国际上通常用研究型、应用型、技术型来划分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制定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是以教学计划为基础对教育的等级进行分类的,它把整个教育系统分为6个等级,涵盖了中专、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多个层次,其中第5级又分为A、B两类:第5级中的5A级,就相当于普通高等教育,其课程是以理论性为主的;5B级的课程体系的内容是面向实际的,适应具体职业需要的实用性技术的知识体系,这就是应用性技术教育。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另一类是应用性技术教育,而且这两类教育都可以举办专科、本科或硕士这几种不同层次的教育。正是高校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导致了高校办学类型的多样化,适应了社会人才结构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二) 对应用型大学教育价值取向的认识

应用型大学教育价值的本质就是应用型技术大学教育价值主体之间的一种需要的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因为应用性教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所以,应用性教育的价值在应用教育的目的演化上表现得尤其显著。也就是说,应用性教育就是一种能力本位教育。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某一职业应备能力的教育,它要求先分析出作为一位成功的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然后再根据这种分析所得的“应备能力”来设计职业教育课程及教学,学生接受这种课程和教学而且必须真正获得这种“应备能力”后方能毕业。要把握能力本位教育的基本理念,首先必须理解能力本位教育的能力观,因为,对能力本位教育的理解往往源于对其能力观的理解。用英语表述为“competency”,其含义是完成某具体任务的技能、态度,而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无知必然无能。

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应用型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培养了不少人才。然而,总体上说,我国的应用型教育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应用型教育的发展不适应经济改革的需要。第一,应用型教育基本上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注重学历化教育,不注重能力培养。第二,应用型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目前,我国应用型教育绝大多数属于公立性质。在办学类型上,基本上是学校教育,而企业教育、社会教育滞后,应用教育的社会化程度低;在办学层次上,较高层次的应用型教育学校较少,满足不了学生、家长追求高学历的愿望。第三,没有形成系统的推动应用性教育广泛、持久服务社会的机制。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生产实习条件差。尽管近几年来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增加了投入,但是就应用教育的整体而言,投入是不够的,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第四,师资队伍的问题比较突出。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应用型教育的专门人才。随着我国应用型教育规模的扩大,现在应用型教育的师资结构、总量和质量都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

五、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应用型高校建设

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精神,我国应用性高等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和发展:

(一)转变观念,加大投入

要加大对应用型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基础建设,改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条件,其中包括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进应用型高等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如前文所述,这次改革将有600所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而其中不足三分之一的高校具备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雏形,其中多于三分之二还是传统的教学型学校。因此,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和提升。虽然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对应用型高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投入也越来越大,但是比起教学科研型或科研型高等教育而言,差距仍然相当大。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思想观念的问题。所以,应用型高等教育教育的现代化不仅是设备、技术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应用型高等教育教育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的现代化。

(二)找准定位,有的放矢

选准应用型教育定位,是保障应用型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核心所在。培养哪个层次的人才,这是应用型高等教育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应用型教育主要是以应用为着力点、以就业为出发点的教育而不是教学科研型教育,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必须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紧密结合,而不能无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市场对毕业生需要不需要,企业对毕业生欢迎不欢迎,经济社会对毕业生满意不满意,既是评价应用型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职业教育改革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如果我们的应用型高等教育只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办成普通教学型、研究型大学的另一种形式,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应用型高等教育也势必陷入发展的困境。

(三)加强融合,开门办学

加大应用型高校教育的外延性和联合互补性,实行“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工学结合”, 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争取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支持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应用型教育融入经济社会、促进创新创业的根本途径。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区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和发展,亟需应用型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入和重要作用的发挥。应用型高等教育只有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培养社会急需人才,而应用型高等教育要真正融入经济社会,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四)以人为本,双师双能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双能型”队伍是决定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成败的关键。教师素质和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工学结合”必须有足够数量和水平的“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保障。随着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的提高,传统单一的知识型、理论型教师已越来越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力度,通过继续教育、走入行业企业等措施促进教师队伍向“双师双能型”转化;二是调整高校教师人才引进标准,争取“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引进,形成新进青年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先行工作一年的制度;三是加强与相关校企合作行业企业、单位部门的教学深度融合,形成相关技术人才走进校园指导实践的机制。

(五)提升内涵,以德化人

加强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人文教育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中国应用型高等教育中,应特别注意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把应用型高等教育办成普通教育的另一种形式,换汤不换药;另一种是单纯强调“技能”,把职业训练与素质培养割裂开来,与创新创业割裂开来。前者是我们已经意识到并且致力于纠正的,而后者还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事实上,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应用型高等教育教育,都不应忽视人文教育。

总之,应用型高等教育对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我国必须加强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以迎接新的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的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保证“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1]孔繁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黄达人.大学的治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郝克明,汪永铨.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4]黄达人.准确理解本科应用转型的内涵[N].中国青年报, 2014-06-16.

[5]孟庆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N].中国教育报,2014-08-13.

[6]古天龙,魏银霞.教学型高校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

(责任编辑许峻)

OntheConstructionofApplication-orientedUniversities

XIANG Yuan-xiu

(Guangxi Cadres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ning 530007, China)

In order to transform a great population state into a human resource power and achieve the “Two Centenary Goals”,higher education, especially application-oriented education, bears a very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However, the concep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has been put forward for only a short time. Influenced by the ideas of traditional higher education, the regulations of running such a university have not been grasped thoroughly and accurately. Therefore, neither the size and developmental speed nor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and the benefit of running such a university can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or a region. Thus we should reinforce the knowledge of the natur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free our minds and break the routines, and develop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thoroughly in an innovative way.

applicat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2017-08-13

向媛秀(1974—),女,湖南邵阳人,硕士,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区域经济。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7.05.026

G645

A

1008-3715(2017)05-0121-04

猜你喜欢

应用型办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