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语标记“不管怎么说”的多角度研究

2017-01-12

中州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构式王朔陈述

张 漪

(郑州大学 文学院,郑州 450001)

话语标记“不管怎么说”的多角度研究

张 漪

(郑州大学 文学院,郑州 450001)

“不管怎么说”是汉语口语中经常用到的话语标记,从形式上看,它通常出现在句首和句中且拥有变体形式。语义上,用“不管怎么说”连接的两个语段通常包含让步、补充、转折、因果、顺承等关系。在语用方面,除了提醒注意、明示后续内容等功能,“不管怎么说”还具有凸显强调的功能。在历时演变过程中,动词“说”的语义逐渐泛化、虚化,“不管怎么说”的结构逐渐凝固,最终形成了话语标记“不管怎么说”。

话语标记;“不管怎么说”;语义;语用;构式语法

一、引言

在现代汉语口语中经常用到“不管怎么说”这个短语,在有的情况下,“不管怎么说”与说话行为有直接关系。

(1)你不管怎么说都说不过他的。

(2)他不管怎么说,大家就是不信。

在有的情况下,“不管怎么说”的意义与说话行为没有直接关系,是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的。

(3)不管怎么说,她总是不幸的。(刘振华《女儿悲》)

(4)不管怎么说,总不能不讲经济效果。(刘莱敏《父亲》)

这一类“不管怎么说”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语音上具有可识别性,“不管怎么说”之后可以停顿,也可以加语气词“吧、呀、啊”等;第二,句法上具有独立性,“不管怎么说”经常出现在句首,不与相邻成分构成任何语法单位,属于句法以外的成分,删除它们不会导致句子不合语法;第三,语义上具有非真值性,“不管怎么说”的有无并不影响语句的命题内容,不影响我们对句子的理解;第四,功能上具有连接性,“不管怎么说”在话语中具有总结、转折等功能,能够表达出说话人附带的不满、责怪或表决心的主观情感。[1]202

从这些特点来看,作为整体的“不管怎么说”是一个典型的话语标记。本文将从话语标记“不管怎么说”的句法位置及其变体形式、语义背景、语用功能等多方面考察它的用法。

二、话语标记“不管怎么说”的句法位置及变体形式

在各大语料库中我们没有发现居于话语末端的“不管怎么说”,话语标记“不管怎么说”要么出现在句首,要么出现在句中。如:

(5)不管怎么说,在校园里,我还算得上是一位明星,因为校台里有过我的声音,校报上有过我的名字。(卞庆奎《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6)不管怎么说,我可完全是为了大局,为了演习任务!(肖云星《天幕下的恋情》)

(7)良久,他才把话接下去:“伟明,不管怎么说,我们总算是一母同胞嘛。(贺政民《一个理论家的愤怒》)

(8)我并不后悔,不管怎么说,两次都毕竟给我心头留下记忆。(肖复兴《中学生梦幻曲》)

董秀芳在《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2]58一文中指出,话语标记经常存在变体形式,“不管怎么说”也有一些功能相似的变体形式,如“不管怎么着”“不管怎么样”等,“不管怎么说”及其变体形式的后面还可以出现语气词,如“吧、呀、啊”等。例如:

(9)不管怎么着吧,反正抓破脸了,看你屙啥屎。(许俊选《金牛奇传》)

(10)不管怎么样,再过十二年,我小黄狗决意把“狗年”让给猫姐姐,让世界上出现第一个“猫年”。(郑文贤《花猫黄狗贺猪年》)

(11)当天晚上,夫妻俩商量决定,不管怎么样,尽快搬家,以避开那个奇怪的女人为好。(王薇华《她走了……》)

例(9)(10)(11)中的“不管怎么着”“不管怎么样”都可以用“不管怎么说”代替,说明动词“说”的语义已经虚化、泛化,不再表示说话行为。

三、话语标记“不管怎么说”的语义背景

我们把话语标记“不管怎么说”出现的语义背景概括为“A,不管怎么说,B”。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A和B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A段陈述某些事实或现象,B段是与之相关的既定事实。A段与B段常常伴有让步的逻辑关系。

(12)我弟弟他除了盗窃行为,还经常在家聚众赌博,甚至有时带一些不三不四的女人来家里举行舞会,夜里就都住在屋里。为这事我说过要他注意影响,可他不听,我们还吵过一架。后来我见劝阻无效,就采取了消极的做法生把间壁门堵了起来,只是自己洁身自好,没有向派出所报告,客观上起了纵容他的作案动机。我当时的错误思想是:不管怎么说,弟弟总是弟弟,父母去世早,只有我们俩相依为命,能教育尽量教育,不能轻率走极端。(王朔《枉然不供》)

(13)“去你妈的整形吧。整形不是借助器械、绷带、采用手术和牵引的办法改变骨骼和肌肉的走向、位置及厚度吗?这一切我通过意念同样可以办到,就是慢点,但没痛苦。”“你知道我不管怎么说也是唯物主义者,精神原子弹那号玩艺几十年前就是陈词滥调了……”(王朔《痴人》)

例(12)中A段陈述弟弟行为不端的事实,B段陈述兄弟俩相依为命的事实,并做出了“弟弟总是弟弟”的让步,因而“没有向派出所报告”。这里的“不管怎么说”可以用“退一万步说”来代替。例(13)中A段陈述整形可以通过意念办到,B段中说话人表示自己是唯物主义者这一既定事实,委婉表示了自己并不相信这些陈词滥调。

(二)A段陈述某些事实或现象,B段对A段的信息作一些补充说明。A段与B段之间有补充关系。

(14)他也给我介绍了这样一位姑娘。我努力了,但终于忍受不了她习惯性流露的轻佻口吻以及那总是罩在我心头的淡淡迷惘,像走进一幢布局复杂的房子,本来想进这间屋子,却走进了另一间屋子。吹掉了。不管怎么说,在我身上我们原先那种精神,是大大减弱了的。(王朔《空中小姐》)

例(14)中A段陈述的事实是“忍受不了她习惯性流露的轻佻口吻以及那总是罩在我心头的淡淡迷惘”,B段“在我身上我们原先那种精神,是大大减弱了的”是对A段“忍受不了”的补充说明。

(三)A段陈述某些现象或情况,B段引出的结果与A段在语义上不是趋同的,而是出现了相反或相对的情况。A段与B段常常有转折关系。

(15)伍凤兰之死,引起了伍家的一阵慌乱,别看伍学礼的父亲开着南川市最大的报关行,独霸一方,但不管怎么说,伍凤兰毕竟是他逼死的。(陈定兴《香港之滨》)

(16)马锐的小伙伴们都忿忿地说:“有这么不讲理的么?看都不能看了!”马林生完全想象得出,马锐的那一眼是怎么看的,他的那双眼睛有时比说出话来还气人。但不管怎么说,这也不能成为暴打人家一顿的理由。(王朔《我是你爸爸》)

例(15)中A段陈述伍学礼的父亲独霸一方的事实,B段却不是顺承地说伍学礼的父亲可以不顾人命,而是说“伍凤兰毕竟是他逼死的”,也就是说伍学礼的父亲需要对伍凤兰的死负责。因此,A段和B段形成转折关系。例(16)中A段陈述马锐的“那双眼睛有时比说出话来还气人”这一事实,其结果是遭受了一顿暴打,但是B段中马林生却觉得这不能“成为暴打人家一顿的理由”,A段和B段之间有转折关系,这里的“不管怎么说”经常和“但”“但是”连用。

(四)A段陈述某些事实或现象,B段推论出这些事实或现象产生的结果。A段与B段之间常常有因果关系。

(17)对这一拾金不昧事件,有人解释为“衣食足而后知礼义”,有人说“贫贱不移,富贵不淫”是劳动人民传统的风骨,有人归功于“五讲四美”的宣传和村规民约的作用;不管怎么说,反正这一下子,就让那些高调入云而贪占无餍者,显得形象不那么高大体面了。(邵燕祥《蠡县三题》)

例(17)中,A段陈述对这一拾金不昧事件的各种说法,B段是这些说法造成的后果,即“让那些高调入云而贪占无餍者,显得形象不那么高大体面了”。

(五)A段陈述某些事实或现象,B段表达说话人对这一事实或现象的主观想法,多用来提出建议、说明理由、表现决心、反省自责等。A段和B段常常是顺承的关系。

(18)亚茹也发现了这点:“怎么,你对他还挺有好感的?”

“没有没有。”慧芳连忙否认。

亚茹道:“不管怎么说,这些人还是离他远点。孩子是单纯的,很容易就受到一些不良影响,她们不会分辨是非,还是要以正面教育为主——特别是女孩子。”(王朔《刘慧芳》)

(19)“这是两码事戈玲,他对敌人对同志那是两种态度,一个横眉冷对,一个俯首甘为,不能混为一谈。不能!绝对不能!”牛大姐气愤地站起来。戈玲:“不管怎么说,我认为现在还没到各自逃生的地步。出了问题就解决嘛。其实你们就是不往后缩,挺身承担责任,我们年轻人不会让你们顶雷,我们也会主动承担这件事的责任——对不对东宝?于德利?我们惹出的麻烦我们不推诿。”(王朔《懵然无知》)

例(18)中,A段中陈述亚茹以为慧芳对他有好感,B段是亚茹对慧芳提出的建议“这些人还是离他远点”,这种用法在B段经常会出现“该”“应该”等词语。例(19)中,A段陈述牛大姐支持各自逃生的理由,B段则说明戈玲反对各自逃生的理由。

有时A段可以省略而不会影响对B段语义的理解。

(20)“你这一套骗得了周瑾骗不了我。”赵蕾说,“不管怎么说,不管你是不是真拿我当意中人,反正我是看上你了,由此也就缠上你了,不管今后会发生什么,你是休想甩掉我。恩断情绝好,另有新欢也好,你有千条计,我反正一条道走到黑,坚决不跟你离婚,耗也耗你一辈子。”(王朔《给我顶住》)

(21)但是,不管怎么说,自己的确太毛糙,太容易冲动,已经过了“而立”之年,还像个不经事的中学生,好动感情,浮躁浅薄,一触即跳。(杨镰《青春只有一次》)

例(20)中,B段表现的是赵蕾看上听话人,一辈子跟定听话人的决心。例(21)中表现说话人对自己“太毛糙,太容易冲动,已经过了‘而立’之年,还象个不经事的中学生,好动感情,浮躁浅薄”的自责与反省。

以上根据话语标记“不管怎么说”的上下文的语义关系将其语义背景大致分成了五类,不排除在现实使用中有更复杂的语义背景。下面我们谈谈话语标记“不管怎么说”在语用中的功能。

四、话语标记“不管怎么说”的语用功能

王刚认为话语标记“再怎么说”的主要功能是提醒和明示[3]64,我们认为,话语标记“不管怎么说”也具有提醒和明示功能,除此之外,“不管怎么说”还有凸显强调的功能。表示这一事实非常重要,不可忽视。

(一)“不管怎么说”后面跟的是说话人希望听话人注意的事实,为引起听话人的重视,往往冠以“不管怎么说”进行强调,例如:

(22)不管怎么说,蒋芹正怀着你的孩子,对她、对孩子你都要负责任。(于久惠《粉红色的梦》)

(23)不管怎么说,少了生养孩子的体会,也少了许多麻烦和负担,便有时间和精力去体验更丰富的生活。(于久惠《粉红色的梦》)

例(22)中,“不管怎么说”引出的事实是“蒋芹正怀着你的孩子”,提醒听话人应当“对她、对孩子你都要负责任”。例(23)中“不管怎么说”引出的事实是“少了生养孩子的体会,也少了许多麻烦和负担”。

(二)一般来说,“不管怎么说”强调是说话人或听话人不愿承认的事实,如:

(24)不管怎么说,我打一个挨过敌人子弹的人,我,我有罪。(翟剑萍《迎春花》)

(25)是我不够尊敬您,伤了您的面子?没有没有,不管怎么说,我心里始终还是把你当爸爸……(王朔《我是你爸爸》)

例(24)中“不管怎么说”引出的是“我打一个挨过敌人子弹的人”的事实,由于这一行为并不光彩,因此说话人不太愿意承认这一事实。例(25)中,“不管怎么说”引出的事实是“我心里始终还是把你当爸爸”,但是可能由于某些原因,听话人觉得说话人“不够尊敬”、伤了自己的面子,因此不愿承认说话人把自己当爸爸这一事实。

(三)“不管怎么说”还经常用于提醒听话人不一定考虑在内的事件,或者是是听话人未意识到的、忽视的事实。如:

(26)不管怎么说,总不能不讲经济效果。(刘莱敏《父亲》)

(27)真的天德,不管怎么说,咱们早年好过,那么好过,我,我……有一肚子话没有人说了,就都冲你说了吧。(于德才《野血》)

例(26)中听话人提醒听话人“不能不讲经济效果”,显然听话人没有把经济效果考虑在内。例(27)中“不管怎么说”引出的事实是“咱们早年好过”,但是听话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说话人后面还用了“那么好过”进行强调。

话语标记“不管怎么说”体现了说话者的一种交际策略,本来听话人认为是不应当或者非必要的事情,说话人想要委婉说服他人,因此采用让步策略,用“不管怎么说”陈述客观事实,希望降低因自己的看法、态度和情绪给听话者带来的心理影响,这也表现了话语标记具有主观化和交互主观化的特点。

五、“不管怎么说”的发展机制

到现代汉语阶段,“不管怎么说”才作为话语标记被普遍加以使用,在北大ccl语料库中我们能找到的“不管怎么说”首次出现在民国小说《武宗逸史》和《雍正剑侠图》中,摘抄例句如下:

(28)这天,天还没亮,宋员外及县令等人就带着礼品来城南向江彬请罪。不管怎么说,这场误会,死三人,伤无数,总是闯了大祸。县令回到家中,不敢入睡,连夜把宋员外等人叫到一起商议。最后认定还是主动向江爷请罪,保不准还能见到皇上呢。(《武宗逸史》)

(29)再过十年只要身体不坏,他们也差得多哪!但如果人家真过来,哥哥这么大的年纪,可叫人担心哪!要是老哥哥于成被人家打上一拳踢上一脚,岂不把一世的英名付于流水?再说,不管怎么说,老人家为我们管闲事,怎么也不能让老侠客总动手哇。(《雍正剑侠图》)

(30)“二位起来,咱们没多大交情,我也不是诚心拿的他们俩,误打误撞,该着你们俩省点儿事。你们也别给我道谢,我也不要你们的情。”“不!老人家,不管怎么说,贼人是您拿的呀,您这一拿住他们俩,我孙亮就能得回故里,我的老母八十多岁,孩子又都很小,他们押在大牢已经三年了。这回,我们一家子二十七口就能出牢啦!”(《雍正剑侠图》)

可见在民国时,“不管怎么说”已经虚化成为了话语标记。在言语交际中承担提醒、明示和强调的作用。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是近二十年来兴起的研究语言的方法,Goldberg对构式的定义是:

“当且仅当C作为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Fi的某些方面或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从已经确立的构式中精确地推导出来时,C就是一个构式”。[4]294

“不管怎么说”从状中短语发展成为意义较为整体的话语标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从构式语法的角度探讨其发展机制。

(一)构式原型:“不管S1,S2”

根据吴福祥的研究认为,充当连词的“不管”形成于唐五代,例句来源于《敦煌变文》,梁洁、汪秀君也对此表示赞同[5]27:

(31)财物库藏,任意般将,不管与谁,进(尽)任用。

连词“不管”一般引导无条件条件复句,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等副词跟它呼应。如:

(32)不管远不远他都不去。(《现代汉语词典》)

(33)不管困难多大,我们也要克服。(《现代汉语词典》)

构式原型突出的是S2所陈述的事实或者期望,S1的条件变化与否并不重要,表现出一定的主观倾向。

(二)“怎么”进入S1:“不管NP怎么VP,S2”

为了加深程度,“不管”后面往往有并列的词语或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于是出现了“不管NP怎么VP”的结构,并逐渐成为常规用法。例如:

(34)但是,不管鱼玄机怎么逼迫,她就是不承认有那码事。最后,绿翘实在支持不住了。(民国小说《古今情海》)

(35)不管三个人怎么追问,雷春就是不说。(民国小说《雍正剑侠图》)

这一阶段构式加强了“不管NP怎么VP”结构的凝固性,突出了S1的客观条件对S2的不利,更加突出S2的主观化。

(三)VP逐渐稳定:“不管NP怎么说,S2”

在这一阶段,由于口头动词的常见性,VP渐渐固化为动词“说”,演变为“不管NP怎么说”句型。

(36)不管江彬怎么说尽好话,士兵就是不开关门。(民国小说《武宗逸史》)

(37)何吉在旁边也接话茬了:“不管爷怎么说,奴才认为教师这一下打得好。”(民国小说《雍正剑侠图》)

这个阶段的实意动词“说”还未虚化,依然表示“说话”这一行为动作,如例(36)中“怎么”后面跟的是“说尽好话”整个短语,因此动作前面必须跟施事主语NP。

(四)NP虚化脱落,VP虚化泛化:“S1,不管怎么说,S2”

这个阶段中间与其他成分联系不太紧密,对象比较灵活多变的NP脱落,同时“说”的语义逐渐虚化、泛化,不是单纯的指说话行为,最终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话语标记“不管怎么说”。

(38)可是,相差十九岁呀,又残废到这种程度,不管怎么说,部队也没同意她跟黄山丁走。(刘兆林《心灵》)

(39)不管怎么说,叫他这一哭,搅得我心里头也乱糟糟的,真替他感到难为情。(王兴浦《他是我的老乡》)

例(38)中,“不管怎么说”具有实在意义,“说”可以替换为“请求”“申请”等动词,句中的“不管怎么说”不能省略,此时的“不管怎么说”还不是话语标记。例(39)中,“说”的语义已经虚化、泛化,不能用其他动词来替换“说”。明示了“我心里头也乱糟糟的”这一事实,具有凸显强调的语用功能,去掉“不管怎么说”后,不影响对句子的理解。标志着“说”的完全虚化和话语标记“不管怎么说”的最终成型。

六、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话语标记“不管怎么说”具有语篇的衔接功能,衔接的上下文往往具有让步、补充、转折、因果、顺承等关系。其语用功能在于提醒和明示后续内容,并具有凸显强调的作用。虽然在历时过程中我们没有发现“不管怎么说”明显的发展脉络,但我们推测,是在“不管S1,S2”的构式原型中发展出来的状中短语“不管怎么说”的动词“说”语义虚化、泛化后,最终形成了话语标记“不管怎么说”。

[1]郑娟曼,张先亮.“责怪”式话语标记“你看你”[J].世界汉语教学.2009(2).

[2]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3]王刚.汉语话语标记“再怎么说”提醒、明示功能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4]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梁洁,汪秀君.“不管”的语法化历程及语用特点[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

(责任编辑谢春红)

TheMulti-angleStudyofDiscourseMarker“buguanzenmeshuo”(不管怎么说)

ZHANG Yi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buguan zenme shuo” (不管怎么说) is a discourse marker often used in Chinese spoken language.In form, it usually appears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sentence and the middle of the sentence.It also has some variant forms.In semantics, the two sentences that are connected with “buguan zenme shuo” usually contain the relationship of concession, supplement, turn, causality, succumbing and so on.In pragmatics, “buguan zenme shuo” also has the functions of reminding the attention, express follow-up content as well as highlight.In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the semantic of the verb “shuo” (说)is gradually generalized and blurred, and the structure of “buguan zenme shuo” gradually solidifies.Finally, the discourse marker “buguan zenme shuo” is formed.

discourse marker;“buguan zenme shuo”(不管怎么说);semantic;pragmatic;construction grammar

2017-08-24

张漪(1992—),女,浙江宁波人,郑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7.05.022

H13

A

1008-3715(2017)05-0102-05

猜你喜欢

构式王朔陈述
张山营镇:党建赋能建起“最美冬奥小镇”
Which Is Important?
构式理论与韩国语“?”句式教学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苏东坡·和陈述古拒霜花》
汉语口语常用构式哈译研究
“就/才”进程—评价构式的认知修辞分析
王朔曾是全托孩子
如果王朔遇上韩乔生
当二锅头VS彝家米酒——王朔玩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