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不只是理想情怀

2017-01-11杨威

国际公关 2016年6期
关键词:匠心工匠华为

杨威

粗制滥造,千人一面。一顿饭的功夫就能熬一篇鸡汤,要是契合热点,加上运气不错,兴许还能有机会刷爆朋友圈,“产品”没准能成网红,但“品牌”想如此维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关注,恐怕很难。

宝洁公司成立于1837年,西门子公司成立于1847年,可口可乐公司成立于1886年……相较于中国企业,国外百年企业至今仍旧活跃在世界舞台的中央。有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寿命超过百年的企业,日本有22000多家,美国因为历史较短也有1100家,中国只有可怜的10余家。据悉,在中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8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超过3年,而欧美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年,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是58年以上。这不得不发人深思,中国企业品牌可持续发展遇到了什么问题,到底瓶颈在哪里?

在2016年初的两会上,中央政府对企业浮躁短命的问题开出了药方,即“工匠精神”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希望企业借此提升产品品质,夯实建立百年品牌的基础。一时间“工匠精神”成为社会上各种发布会中提及率最高的口号,政府药方对错姑且不论,但“口号化”的现实却很难让人高兴起来。

何为工匠精神?

以万宝龙为例,1906年万宝龙在德国汉堡创立。它的名字代表着书写的艺术。一个世纪以来,万宝龙以制造经典书写工具驰名于世。人们可以在笔触的游走中见证时间磨砺出的光芒,体味近百年沉淀出的文化内涵。

万宝龙的钢笔外壳由独特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这种材料专利由12个万宝龙工匠花了数年时间才研制成功。即便使用十几年以上的时间,笔杆的润泽度也只会有增无减;笔尖上的精致花纹都由制笔工匠手工雕刻,而在笔尖打磨环节完成后,万宝龙的测试技师需要拿每支笔在纸上书写,并仔细倾听笔尖摩擦纸张的声音来判断笔尖是否磨好,如有瑕疵则需要返回工厂进行修改。

这就是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事实上,德国人的极致严谨常常被调侃,甚至被称为刻板。但是全世界都承认,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即使一支铅笔、一个餐勺、一个螺丝,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我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归纳起来就是:对初心的坚守,对定位的坚持,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创新与极致的执著。

品牌建设需要回到品牌原点

“品牌建设需要回到品牌的原点,做品牌就像用圆规画圆。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是因为脚在走,心却不变”。要想构建一个好品牌,首先应该回归本质,不忘初心。以国内老牌IT企业华为为例,据《焦点访谈》报道,华为每年至少投入销售收入的10%用于研发,2015年,华为的研发投入约500亿人民币,拥有在业界首屈一指的可靠性检测及产品认证准入实验室。华为的一款手机在研发过程中,在内部严苛可靠性测试中经历200次滚筒跌落后,小概率听筒出现杂音,华为测试部死活不放行,坚决要求达标,最终花费大量时间,通过X-Ray找出故障原因,制作出专用夹具定位针头以解决这一问题。

2015年5月,华为旗下荣耀手机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极为罕见的轮胎起火,导致集装箱内部分手机受到影响,虽然按生产检验标准不良率仅有1.4%,良品达到98.6%,但无法保证在一年后是否会有隐患出现,为保证不让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华为最终还是决定全部销毁这批价值2000万的手机。

在华为对外的手机宣传中,华为总是另类地将品质作为其最重要的介绍项目,这是对产品极度自信的表现,是对匠心精神的完美诠释。做产品要回归初心,始终将品质放在第一位。华为老总任正非曾说:“资源是有限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当工匠精神成为一种企业文化融入企业基因时,品牌才有可能长久地坚持下去,屹立不倒。

成功的消费定位深化品牌内涵

对品牌文化的科学定位确保了品牌的持续竞争力,品牌应当具有企业文化的内涵,同时品牌的发展应当像企业的发展一样,具有明确的消费定位。1972年《广告时代》呼吁“定位时代的来临”。按照定位理论,企业的发展应当聚焦,产品线应该狭窄而深入。

可口可乐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其成分99%是水,而销售却占全世界碳酸饮料的50%;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迄今已走过漫漫128个年头,其全球影响力好似一只穿越时光的巨手,对读者的吸引力仍是经久不衰。而反观国内某些品牌在做大之后,不顾自身定位,将手伸到自己并不熟知的领域,一方面懈怠了优势领域的精耕细作,一方面品牌又为新扩展领域所累,如此在进退两难的境地中慢慢衰落。可见,消费定位的成功,是品牌创新的成功,更是品牌文化意义层面不断科学推进带来的成功。

万绿丛中一点红:品牌匠心也需差异化

匠心意味着专注,而且往往与独具相连,从而引申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从品牌建设的角度来讲,开阔思路、发挥创造性思维,提炼个性化品牌核心价值是在打造匠心之后的又一重要课题。缺乏个性的品牌核心价值是没有销售力量的,不能给品牌带来增值。而高度差异化的核心价值一亮相市场,就能成为万绿丛中一点红,有效的获得眼球,引发消费者的内心共鸣

东芝隶属于三井集团,是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创立于1875年。在现今信息技术如此快速发展之下,东芝公司的技术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东芝的匠人精神就是日本精致文化的追求,事实上,极致就是一种差异化。东芝的产品一直致力于做到极致,1961年,东芝发明全世界第一台分体式空调;1981年发明全世界第一台变频空调,这种对于技术的极致追求要求东芝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境界,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之中突出自身的优势,才能始终做到该领域中的独一无二。

当然,除了产品以外,企业的创新服务意识也在逐渐挖掘匠心背后的独特性。美国企业普遍重视管理自己的粉丝客户,追求在服务上推陈出新,努力提供高质量的售后服务。运动品牌“哥伦比亚”的承诺是:顾客的任何消费,可以在一年内,在全美的任何分店无理由退换货。

品牌增值的筹码:品牌图腾

五千年悠悠历史,中国沉淀出了独有的大国智慧和大国文化,白酒、茶叶、瓷器、丝绸蜚声海内外。特别是白酒,因其复杂的酿造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之技艺的不断创新,发展成为一个在高速发展、变化的当今社会,依然拥有着5000亿规模的产业,是当之无愧的大国之酿。

大国之酿,离不开工匠。中国白酒传统酿制技艺的魅力便体现在“匠心”二字。而白酒行业的问题在于,自身的技术表述体系深藏于业界,与公众有着很深的隔阂。2014年,由中国白酒“三炫客”——酿酒大师张良、销售大咖郝鸿峰、设计牛人许燎源联手打造的互联网专销白酒产品“泸州老窖三人炫”,仅84天销量即突破100万瓶,创造了酒业销售奇迹。

这就是大师的个人魅力与品牌完美融合产生的无穷威力。每个被称为大师的人身上都有独特的个人魅力,消费者很容易将这种对于个人的崇拜与敬重,投射到其所在的企业之上,从而为品牌发展带来价值。大师越来越多地成为品牌的图腾,特别是在时尚领域,某个知名设计师出走都能够引发足够大的轰动,从而带走一大批粉丝。

在专攻业务、追求匠人极致的同时,我们是否还需要营销?答案是肯定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从20年前的央视标王,到近几年的粉丝经济,好的营销策略无不将品牌或产品推向风口。更何况如今“互联网+”的概念炒得正热。我们处于数据爆炸时代,任何人、任何企业都逃不掉。时代在变,我们的思维也该改变,即使分不了一杯羹,也应有学习的意识。

但需要坚定的是:我们可以大刀阔斧讲求时效,同样更需要细针密缕慢工出细活;我们可以借鉴他山之石,也更应该精雕细琢匠心独运。如此提高品牌价值,才能让世界认可中国创造。以工匠精神聚焦于产品与服务,我们才能听到品牌中震耳欲聋的雷鸣,就如可口可乐的创办人曾说过:“即使我的企业一夜之间烧光了,只要我的牌子还在,我就能马上恢复生产”,这就是品牌建设的力量!

猜你喜欢

匠心工匠华为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工匠神形
三生 致敬匠心
致敬匠心
匠心,一种倔强的坚持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