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后的猴戏?

2017-01-11那五

南都周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猴戏六小龄童孙悟空

那五

说起猴戏,在人们的理解中,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指用驯化过的猴子表演的娱乐节目,属于马戏里的一支。这类猴戏,历史非常久远,据说在汉代的“百戏”中已有了猴戏,南北朝时猴戏更盛,当时有文人作《猿猴赋》:“戏猴而纵猿,何瑰畋之惊人,戴以赤帻,袜以朱巾……”

明清时期,猴戏是江湖艺人卖艺的常见节目。《燕京岁时记》载:“耍猴儿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猴手自启箱,戴而坐之,俨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扬可听。古称沐猴而冠,殆指此也。其余扶犁跑马,均能听人指挥。扶犁者,以犬代牛;跑马者,以羊易马也。”

南都周刊这个专题关注的是另一种猴戏,即伶人扮演猴子的传统戏曲。据说唐朝时就有“白猿献寿”之类的曲艺,但此类猴戏的兴起,应该在元杂剧《西游记》剧目出现之后,之后随吴承恩小说《西游记》的流行,众多地方戏也将《西游记》小说改编成猴戏。由于这类猴戏扮演的几乎都是孙悟空,因此也叫做“悟空戏”或“大圣戏”。

不过,清代之前的猴戏,已不可考,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晚清—民国时期,猴戏已是长演不衰、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不论是京剧,还是豫剧、秦腔、晋剧、川剧等地方戏,都有猴戏的保留节目。

这个时期,也诞生了一批表演猴戏的著名演员,如前期的郝振基、杨小楼、郑法祥;后期的盖叫天、李万春、李少春。经过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猴戏也形成了风格不同的两大流派:北派,又称杨派,代表人物是杨小楼;南派,又称郑派,代表人物是郑法祥。一般来说,南派台风细腻,强调“人像猴”;北派表演粗犷,强调“猴像人”。

本专题的主角之一,上海京剧院的悟空戏演员严庆谷先生,正是郑派猴戏第三代传人。在南派猴戏传人中,还有“南派猴王”章宗义先生,他的小儿子章金莱,就是扮演1986版电视剧《西游记》孙悟空的六小龄童。

19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为六小龄童带来了一生的盛名,也制造了猴戏最后的辉煌。之后《西游记》尽管多次被搬上荧屏,但孙悟空的演绎哪里还有猴戏的神韵?

传统的猴戏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机。猴戏的未来,也许将取决于这一表演艺术能不能重新焕发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猴戏六小龄童孙悟空
猴戏
孙悟空脸谱
我的妈妈是“孙悟空”
猴戏的由来
丙申猴年看“猴戏”
雷伊大战孙悟空
论河湟傩文化中的猴戏
挨饿的“美猴王”
酱爆西游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