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情流行歌曲歌词中的比喻修辞

2017-01-11柳雄元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明喻喻体流行歌曲

柳雄元,罗 丽

1.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06;2.湖南理工学院文学院,湖南岳阳,414000

爱情流行歌曲歌词中的比喻修辞

柳雄元1,罗 丽2

1.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06;2.湖南理工学院文学院,湖南岳阳,414000

为了分析爱情流行歌曲歌词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以“酷狗音乐”中的爱情主题流行歌曲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爱情主题下比喻的类型、关系词、喻体;论述了爱情主题下比喻修辞的构成手段,阐述了比喻修辞的语言美与流行歌曲音乐美的关系。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歌词中“爱情”这一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而形象,歌曲中的情感更加真切可感。因此,在歌词创作中,词作者应巧妙地运用明喻、暗喻等比喻修辞手法,以增强歌词的生动性,真正做到以“乐”传情,让感情自然地流淌于歌词间。

爱情流行歌曲;比喻;语言美;音乐美

1 问题的提出

流行歌曲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声乐艺术,歌唱流行歌曲是人们抒发情感的手段。歌曲之所以流行主要得益于动听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一首好的歌曲除了通过旋律带给人感官上的享受外,更应该通过歌词带给人心灵上的洗涤。张静等以4届“百事音乐风云榜”中的歌曲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以爱情作为创作题材的歌曲占比高达83.75%[1]。爱情自古以来就是永恒的主题,但是爱情又是一种若隐若现的情感。因此,要让听者感受到歌曲中寓意,采用比喻修辞手法是再合适不过了。歌词中使用比喻,可以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作词人对于爱情的理解与感悟,力求达到“写人如见其人,状物如睹其物”[2]的目标。在爱情流行歌曲中,比喻修辞与爱情主题、音乐美是分不开的,对于不同类型的爱情,歌词所选用的比喻类型和比喻关系词、喻体也不一样。

2 比喻修辞

早在《诗经》的创作中,人们总结出“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其中“比”正是“类比、比喻”的意思。比喻成为作为一种基本的修辞手法,被人们广泛使用。它根据事物之间的类似关系,描绘事物的外在或者内在的特征。

比喻修辞手法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根据三者的异同及隐现,比喻又被分为明喻、暗喻(隐喻)、借喻。《说文》中的“喻,事也”,“事”即“告知”的意思,让别人听明白你所说的话。在具体运用中,比喻修辞使描写的事物更加具体、形象,阐述的道理更加清晰、明确。 此外,比喻修辞手法丰富了诗歌、散文等文学创作的手法,拓展了文字所呈现的意境。

本文以比喻修辞作为研究的关注点,分析其在当今爱情流行歌曲的歌词中的运用。根据比喻修辞理论中喻体的选择、修辞的构成手段以及语言美的运用,对酷狗音乐中爱情流行歌曲歌词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3 比喻修辞与爱情流行歌曲歌词

3.1 爱情的类型与喻体的选择

雷卿指出:“隐喻的生成是将某一领域的知识经验投射映现到另一个领域,用熟悉具体的经验结构去说明阐释陌生抽象的经验域,最终达到对要认知的目标领域作出正确的识别。”[3]事实上,从认知的角度来看,比喻就是通过喻体来达到认知本体的过程,而喻体在认知过程中总是着眼于不同于本体的事物。本体不同,选用的喻体自然也会有所区别。

3.1.1 欢乐爱情与喻体的选用

张前等认为:“音乐所展示的是一种建立在模仿、象征、暗示和表情基础上的表现过程,它所表现的对象主要是人的内心世界。”[4]当青春男女因偶然的机缘擦出爱情的火花之后,爱情便如一位天使降临了,这时候的爱情是甜蜜的。于是,在众多的事物之中,人们会选用日常事物中那些美丽的、温暖的、光明的等事物来作为甜蜜恋情的喻体,把这种抽象的甜蜜爱情化作具体的事物,通过这些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内心世界。查找“酷狗音乐top500”中相关甜蜜爱情曲里的比喻句语料发现,在甜蜜爱情歌词里的喻体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甜蜜如糖果”:为了表达甜蜜的爱情,糖果之类的事物常常被选用为喻体,如巧克力、方糖、棉花糖、新橙、苹果、蜜糖、蜂蜜、奶油、夹心饼干、奶球等。

例1你是我心中的棉花糖,甜蜜的梦想,彼此牵起的双手谁都不要放。(《棉花糖》,至上励合)

例2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红红的小脸温暖我的心窝,点亮我生命的火火火。(《小苹果》,筷子兄弟)

以上两句歌词,选用的喻体分别是“棉花糖”“小苹果”,这些事物能让接受者通过联想,唤醒记忆里的事物,然后通过类比,从而感受爱情的甜蜜。

“温暖如阳光如毛毯”:为了表达温暖的爱情,阳光、毛毯等之类的能让人感觉到温暖的事物常常被选用为喻体,如阳光、光、毛毯、晴天、太阳、奶茶、天堂、星空、热水、红豆粥,等等。

例3爱是一道光,如此美妙。(《欧若拉》,张韶涵)

例4心里的喜欢,毛毯般的厚重感。(《暖暖》,梁静茹)

以上两句歌词分别用“光”和“毛毯”作为喻体,光给人明亮,毛毯给人温暖,就像是温暖的爱情。这些喻体的使用,化抽象的感情为具体的事物,然后通过对比类推这些具体事物与抽象感情之间的共同点,正是这些共同之处使得这些比喻成为可能。

3.1.2 悲伤的爱情与喻体的选用

音乐美学认为“音乐是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正如文学来源于生活一样,音乐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们的内心世界,是人类情感表达的载体。在人类的情感中,失恋的伤感也是其中常见的一种,于是,失恋类的歌曲也很常见。失恋中的男女是苦闷的,这种失恋的苦闷反映在歌曲里,歌曲便蒙上了暗灰的色调,在暗灰色调的歌词中,喻体也大多选用暗灰的事物,如孤岛、陷阱、毁掉的沙雕、虚幻的影子、 悬崖、毒药、有毒药的香水、蛊、黑夜、砒霜、凋零的玫瑰。

例6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影随形,无声又无息出没在心底,转眼吞没我在寂默里。(《我愿意》,王菲)

例7太过鲜艳的爱情终将凋零。(《玫瑰花的葬礼》,许嵩)。

以上歌词中选用的喻体都是一些阴暗灰冷的事物,来表达失恋的痛苦。失恋是孤独的,就如同一个人身处孤单的岛屿,再也没有人能够相遇;失恋是凋零的玫瑰,失恋也让人心成雪冷冻成冰。

从以上对喻体的选用与爱情主题关系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欢乐的爱情里面,爱情是一切美好的事物;在悲伤的爱情里,爱情是一切不美好的、让人伤心的事物。这些美好或不美好的事物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或悲伤。因此,不管是美好的事物还是暗灰的事物,它被选用为喻体,作曲者的意图都是为了客观地描述这些事物带给人的主观情感来表达爱情带给人的主观情感,这就是音乐美学上的所谓“以情抒情”, 即借客观的描述来表达主观的情感。

3.1.3 表白型爱情与明喻

明喻即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经常使用“像”“好像”或者“像……一样”等连接本体和喻体。在爱情流行歌曲中,歌唱的对象是爱情,而且“酷狗音乐流行爱情曲top500”一般都是些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歌曲。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看,这时候的文化是一种开放的大众文化,在表达爱情时,大部分都是一种直接的表白,并利用比喻修辞来更加生动形象地突出自己的情感,但在比喻修辞的类型上直接用明喻的较多,而在明喻关系词的选用过程上,“甲像乙的句式”最多。

以上歌词里的比喻句是用明喻来能表白爱的,而且比喻关系词是“像”,这与1990年代以后的文化潮流是分不开的。

例8爱上自然的你,像春天气息,连素颜都美丽;爱上自然的你,像清晨森林,为了你早睡早起,我大口大口呼吸着,爱的芬多精。(《爱上自然的你》,罗文裕)

歌词开头就直接表达爱意,然后用“春天气息”和“清晨森林”作为喻体来比喻“自然的你”,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比喻“你”,来突出对“你”的爱。

3.1.4 爱情主旨与暗喻

黄民裕认为:“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说甲(本体)是乙(喻体)。”[5]在爱情流行歌词中,暗喻的应用没有明喻那么多,但也是非常普遍的。它一般运用于已经确定爱情主题的歌曲中,此时歌词隐去了爱情或与爱情相关的字眼,直接用一个喻体来比喻爱情。

上述例2中,大量的暗喻让深厚的感情倾泄而出,其中对于男、女,分别采用不同的喻体,即“性别对喻”。歌词中分别用白云比喻女性,用蓝天比喻男性,表达了女性的纯洁与男性的胸怀宽广。陆正兰指出:“歌词中的性别对喻,对建构性别文化的影响极大。”[6]这种爱情中的“性别对喻”,让爱情中的主体特征生动地表现出来。

3.2 比喻修辞构成手段与爱情流行曲

作为一种文艺性的语体,爱情流行曲的歌词都是为了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有的是对客观事物的描绘,有的是为了营造某种意境,有的是为了传递某种感情。

3.2.1 模糊修饰语的运用

在比喻句中,经常用模糊性修饰语对喻体或比喻关系词进行修饰,这些模糊修饰语的使用与中心语搭配之后,构成言语意义的无定量、无定界,从而在无形之中减少了抽象的爱情这一本体的抽象性与具体事物这一喻体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极端过渡,从而更加有利于音乐接受者进行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想与类比。

例9感觉到你的心湖水般的清澈。(《听我说》,武艺)

例10一起分享好多幸福气泡。(《想你的笑》,黄雅莉)

例11你偶尔的小小口罗嗦甜甜的酸酸的也似糖果。(《你是我的》,王铮亮)

3.2.2 奇妙精巧的语音安排

作为演唱的艺术,流行歌曲中的歌词是通过声音传递的,因此,声音的安排要符合音响逻辑,尽量押韵,从而使歌词体现出音乐美。

例12我温热着被呵护的感受,却又担心降温了要求,我尝着你话里面的奶油。(《甜甜的》,周杰伦)

在例2中,“多”“口”“火”都是为了在语音上与喻体小苹果的果字在韵脚上押压“0”韵;而在例12中喻体“奶油”而非“奶糖”或“蜂蜜”等都是为了与上面的“受”“求”在韵脚上押“ou”韵。不仅比喻恰当,而且音韵和谐。

3.2.3 语义与语境的矛盾搭配

语义与语境的矛盾搭配是指句子本身的含义与具体语境的矛盾性,引发的比喻意义是语义与语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喻通常会涉及到两个不同的概念,由于二者存在共性才会融于同一比喻句中。但是,在此融合过程中,两个原本不同类属的概念之间又会呈现语义上的矛盾。为了化解这一矛盾,通常选择“中距”比喻。陆正兰认为“‘近距’过浅,‘远距’过涩”[7],所以歌词中更多地采用“中距”比喻。

例13我轻轻的尝一口,你说的爱我,舍不得吃会微笑的糖果。(《甜甜的》,周杰伦)

例14看世界消失只剩下你我,看时光变成最美丽的歌。越陷越深越爱越多,何必去在意故事的结果。(《一生一世心上一个人》,谭维维)

例15爱的加法一加一是无限大,用爱将爱增加,当岁月风沙一加一等于家。(《一家一》,梁静茹)

以上三例中,糖果是不会微笑的,时光不会变成歌,一加一也不等于家,不等于无限大,所以这些句子在语义和语境的搭配上是矛盾的,也是不合逻辑的,只有在歌词这种特殊的作品中出现。

3.2.4 貌似凌乱的语段组织

一般来说,话语总是前后相承、一句接一句表达的,因此,人们在组织词句构成语段时,一般都是围绕一定的中心意思,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将言语依次排列。但在音乐作品的比喻句中,却出现了大量与这一现象相悖的语言现象,如用一长串的并列词语连续演化出一连串的事物或给出一系列画面,即多镜头式的叠现。

例16若我是针,你做我的线,串起了挚爱的每一天。花手绢围指间牢牢的牵是嫁定我的誓言,我眼眶里有海的宽梦的远。这厚实的感觉是往幸福的航线,花手绢像信笺写着思念。(《花手绢》,张杰)

上例中“花手绢”作为一种爱情的信物,伴随爱人走天涯,继承了传统爱情中的“睹物思人”的思想。

3.3 比喻修辞的语言美与爱情流行歌曲的音乐美

王希杰认为“比喻具有审美价值”,“比喻本质就在于美”[8]。音乐的美在于比喻的运用,而比喻的美在于本体与喻体的完美结合。

3.3.1 音乐美产生于本体与喻体的完美结合

在爱情流行歌曲的歌词中,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比喻可以以实喻实,使原有事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也可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情感、人生的哲理变得浅显易懂,易于接受;还可以以虚喻实,即以抽象喻形象,可以使具体事物意境化,给人们留下丰富的想象。

例17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甜蜜蜜》,邓丽君)

在这句歌词中,“笑容”是实的,“花儿”是实的,以“花儿”比喻“笑容”是以实喻实,使得“笑容”表现得更加鲜明生动。“笑容的甜蜜蜜”是虚的,“花儿开在春风里”是实的,以“花儿开在春风里”来比喻“笑容的甜蜜蜜”是一种以实喻虚,把无形的神态转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这便是一种语言艺术的美,这种美得益于比喻修辞手法恰到好处的运用。

3.3.2 音乐美体现于调动人们的感官,突出情感美

音乐是人类感情的载体,借助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人们寄予自己丰富的感情。对歌唱家而言,只有把一首歌唱出了感情,才能打动听众;而对听众语言,只有听出歌曲中包含自己某些情感要素,才能对

10.3969/j.issn.1673-2006.2016.03.016

2015-10-30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短语词汇化研究”(CX2015B149)。

柳雄元(1990-),湖南邵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H052

A

1673-2006(2016)03-0064-04

猜你喜欢

明喻喻体流行歌曲
从语言符号象似性比较隐喻和明喻
中国文学“译出翻译”的修辞研究
——以《三体》明喻翻译为例
隐/明喻的恰当性-规约度-熟悉度多维择选实证研究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喜马拉雅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
《刨洋芋》——“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二
流行歌曲——贾樟柯的银幕“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