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Ⅱ24 b小调赋格曲及演奏手法

2017-01-11董文佳

北方音乐 2016年23期
关键词:赋格小调巴赫

董文佳

(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广东 肇庆 526060)

浅析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Ⅱ24 b小调赋格曲及演奏手法

董文佳

(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广东 肇庆 526060)

本文对b小调赋格的曲式结构、主题特点以及调性特点作简要分析,在主题线条、力度和装饰音等演奏手法方面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巴赫;赋格;演奏手法

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是钢琴复调作品中的典范教程,在钢琴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钢琴音乐中的“旧约圣经”。巴赫在《平均律钢琴曲集》中几乎概括了赋格曲写作中的全部技巧,他不仅集前人赋格写作的精华,把赋格曲写作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完善境地,而且还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创新,给赋格曲这种古板的乐曲形式注入了自由而又富于变化的活力。

本文分析的《b小调赋格曲》是巴赫平均律第二集的第二十四首,与《b小调前奏曲》合为一首套曲。《b小调赋格曲》音乐色彩明亮,活泼,富有活力。这首赋格曲是一首三声部的乐曲,全曲100小节,结构可分为:呈示部,中部,再现部。由于巴赫的复调音乐技法高超,内涵深广,因此我们若想演奏好赋格曲,必须先分析﹑理解巴赫的赋格曲。

一、曲式结构

这首b小调赋格曲的整体结构是典型的三部曲式,而且三个部分的长度基本相同,简略曲式结构图如下:(T表示主题,右下角的为调号)[1]

表1

呈示部(第1至32小节)是主题乐思的初步陈述。它起始于主调b小调,结束于属调#f小调。紧接着出现的间插段预示着中段的开始。

中部(第33至69小节)主题首先在主调b小调的平行调D大调上进入,这一组大调式主题与前后两部分形成调式色彩的对比。中部结束于69小节第一拍b小调的属和弦上,这里就是中部与再现部的分界线。巴赫将这首赋格的中部停留在不稳定的属七和弦上,但没有立即解决,而是用单声部的十六分音符下行音阶引出再现部的b小调主题。

再现段(第70至100小节)由b小调主题进入,与71小节进入的e小调主题构成了卡农式紧接度段。巴赫在此处设计用单声部进入主题,显然是使再现部与呈示部的声部进入顺序相互对应,同时也使再现部与中部的界限划分更加清晰,明确。

二、主题

图2

主题是赋格曲的核心,集中体现着赋格在音乐形象及音乐风格上的特点。因此,赋格的主题是对整个赋格曲起决定作用的成分。下图为b小调赋格曲的主题。

主题在属音上以弱起拍进入,连续的四个八分音符已经突出了b小调的骨干音,特别是b小调的导音升a音的出现,紧接着在第二小节解决到主音b上更是突出了b和声小调的调性特点。随着音阶式的上行旋律,节奏也发生变化,由八分音符节奏变为十六分音符节奏,加强了旋律的动力。第三﹑第四小节分别突出了下中音和属音,两处都使用了八度的大跳,使旋律增添了跳跃﹑活泼的色彩。第五小节的音阶式下行旋律显然是与第二小节形成对比,主题最后停留在b小调的中音上,使之成为开放性乐句。

这首赋格曲的主题在呈示部的进入顺序为:中声部→高声部→低声部→中声部。从主题的旋律线条来看,主题呈波浪型线条,由属音下行至导音,再上行至下中音然后下行至中音。从音乐色彩上看,主题流畅﹑连贯﹑歌唱性强。

三、调性特点

从图1的曲式结构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出这首赋格曲的调性布局:

图3

呈示部采用了赋格曲的惯用调式布局:主→属→主。但是巴赫的这首b小调赋格曲并没有运用传统的“完全答题”,即主题第一次出现后,没有精确的把主题移到属调上或下属调上,而是运用了“守调答题”。即主题出现后,为了避免突然转入新调产生调性矛盾而进行的变化形式,将答题的首部保持在主调上,其后再转入属调或下属调上。主题以b小调的属音开始,如果按照完全答题将是在属调的属音,即小字二组的c音上,但这里出现的是小字一组的b,因此可以看出此处为守调答题。

中部的调性色彩与呈示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首先进入的是主调b小调的平行大调,在音响效果上可以对比出主题在大调上更加明亮,欢快。接着出现的是D大调的属调A大调。这首赋格曲在中部使用了较多的间插段,每次主题出现前后都会有间插段。间插段是能将呈示部已经陈述过的内容进行发展,使音乐情绪逐渐增长的动力性段落,同时也作为情绪转换的枢纽。在第55小节处,主题又以A大调的平行小调出现,预示着中部即将结束,再现部即将来临,主题又将再次在主调上陈述。

再现部由单声部进入主题,并与下属调进入的主题构成紧接段,而后经过一个间插段在高声部又进入了主调主题。再现部的调性布局为主→下属→主,与呈示部主→属→主,形成了明显的对应关系。此外,这首三声部赋格曲三个部分的长度﹑调性布局﹑主题进入形式等都体现了平衡与对称原则。

四、演奏手法

演奏巴赫的赋格曲有其特殊的要求:每个音都要清晰﹑均匀;每个乐句都要有气息相连,要很“歌唱”,强弱的对比通常不会在一个乐句中有很戏剧化的表现;多声部的作品每个声部走向都要明确,声部之间的进行均衡﹑平稳。巴赫平均律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舒曼曾说:“要勤奋的演奏伟大的音乐大师的作品,特别是J·S巴赫的赋格曲,必须把《平均律钢琴曲集》作为一日不可缺少的粮食。”

要想弹好赋格并非一件易事,通常需要对作品进行理解﹑分析,抓住主题的旋律线。首先,要熟悉每个声部的旋律线,然后对旋律进行分析,划出乐句及其结构。在主题突出的同时,还要注意其他乐句的线条,因为在巴赫的音乐中,每一个线条都具有独立意义。演奏巴赫的赋格,既要考虑纵向的关系,又要考虑横向的关系。横向是指旋律线条,即每一个线条都要清晰﹑流畅;纵向就是指和声的进行。因此,演奏b小调赋格曲要注意。

(一)主题线条

主题(1~5小节,见图2)首先在中声部进入,弹奏时音色不要过于明亮,要给人一种倾诉的感觉。开始的四个音在演奏时要运用水平触键方法,这样能使旋律连贯,音色柔美。在弹奏第二小节的上行音阶时气息要慢慢托起,使音量﹑音乐造型都有向上的趋势。第三﹑四小节的八度大跳,手指需要离键,但不要做成跳音,内心要有欢快﹑歌唱的音乐感觉。第五小节的下行音阶,首先在第一拍e音上弹出微微上扬的感觉,以便衬托出后两拍的下行旋律。紧接着的答题(6~11小节)在高声部进入,音色要稍明亮些,与中声部的主题稍有对比,但是要与前面的主题衔接好。呈示部中另外两次主题的出现亦是如此,但注意旋律呈三声部时,内心要倾听各声部间的力度﹑音色﹑层次是否得当。

中部(36~40小节)D大调主题在高声部进入,在调式上已经与b小调主题形成对比,音色较明亮﹑欢快,弹奏时要有如歌般的向上推进,低声部的旋律在力度上稍控制,特别是38~40小节的大七度要弹得轻巧。经过间插段的连接后,(45~49小节)A大调答题在低声部呈示,由于这个答题是D大调主题向下十五度移调,所以音色稍微深沉些,弹奏时气息要往下沉。(55~59小节)#f小调主题在中声部进入,在做到声部平衡的基础上,突出主题旋律。

再现部使用了主调与下属调的卡农式紧接段,即70小节开始进入b小调主题,紧接着在71小节出现e小调答题。弹奏时注意倾听两个主题之间的对答﹑呼应。(82~86小节)主题最后一次完整的在高声部进入,与乐曲结束时出现的紧接段形成呼应。

(二)力度

力度是巴赫作品不可忽视的一面,弹奏b小调赋格曲时,强弱变化不要夸张,要求平稳。在乐段与乐段之间,乐句与乐句之间可以有些细微的变化,有一些情绪的高涨和低落,但必须在有限的范围内。一般来说,巴赫的赋格在mf ﹑f﹑mp的范围内较适合。强时音色也要控制,保持音质的清晰﹑圆润,精致,避免过份尖锐的音质。弹奏赋格曲时力度从肩一直到手指关节都要很贯通,放松手腕,使力量在掌与指尖运行。并且根据不同的旋律要求选择水平触键或者是垂直触键方式,使声音歌唱,有光彩,这样才能达到古朴典雅的效果。

如下图,低声部为主题旋律,因此我们在把握好声部平衡以及和声的基础上,稍稍增加力度突出主旋律。

图4

(三)装饰音

b小调赋格曲的装饰音有波音﹑颤音。装饰音本身是起修饰作用的,一般不要弹得过急﹑太强﹑太断以及过份的华丽,应弹得朴素﹑歌唱为宜。

演奏时要做到:应充分理解装饰音的含义,由于古钢琴发音短促,为拖长音只好借助各种装饰音。tr是多次反复的颤音的一种记法,巴赫作品中的tr一般从主要音符的上方二度音开始在两个音之间来回波动。上波音演奏时由主音开始,向上波动一次;装饰音的第一个音必须在拍子上[2];装饰音时值要准确﹑均匀﹑有规律,并连接在曲调进行之中。

例:

图5

因此,要想演奏好这首b小调赋格曲,就要注意以上提到的各个要素。把我们掌握的音乐理论运用到音乐实践之中,从而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为音乐实践服务。

巴赫完善了赋格的独立体裁意义,对赋格形式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从钢琴艺术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已把钢琴提升到了空前的艺术领域。因此,在学习巴赫赋格曲演奏中还需要全面地提高音乐艺术修养,掌握巴赫音乐的语法﹑语汇等,使我们能更准确的诠释巴赫的赋格曲。

[1]于苏贤.复调音乐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董文佳(1983-),女,山东淄博人,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音乐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教学研究 。

猜你喜欢

赋格小调巴赫
g小调赋格(钢琴小品)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巴赫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四 季 相 思
卡普斯汀《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中的赋格主题研究
思 夫
五河小调
OEHLBACH(奥勒巴赫)MATRIX EVOLUTION
小调[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