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首家夜市“商业场”

2017-01-11实习生史宗伟

今日重庆 2016年11期
关键词:半城夜市商业

◇ 文|本刊记者 董 茜 实习生 胡 婷 图|史宗伟 钱 波 游 宇

重庆首家夜市“商业场”

First Business Field of Chongqing Night Market

◇ 文|本刊记者 董 茜 实习生 胡 婷 图|史宗伟 钱 波 游 宇

2016年初,滴滴代驾发布的《全国代驾消费报告》显示,深夜23点到次日凌晨2点,重庆呼叫代驾的订单占比28%,全国第二。

重庆热闹的夜市赋予重庆人丰富的夜生活。同时,重庆人丰富的夜生活,源于重庆人火辣耿直、热情好客的性格,而这种城市性格成就了重庆夜市的火辣底色。

战争年代的另一种达观

夜幕降临,解放碑八一路好吃街,各类名小吃店铺灯火辉煌。酸辣粉、麻辣串、烤串、炸鸡、紫菜包饭、小笼包等琳琅满目的美食,搅得食客垂涎欲滴。

看着眼前夜晚更甚日间的红火,颐之时解放碑餐厅总经理郑勇却笃定,“重庆人极具个性的人文底色,成就了山城夜市独特的形态。夜市的活跃,与重庆人耿直、火辣、包容性强、爱交朋友的性格分不开。”

在郑勇看来,重庆人晚上闲不住,与山城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分不开。抗战时期,山城百姓白天躲空袭要进防空洞,到了晚上战事稍有停歇,老百姓便出来走动,维系亲友间的感情。

作为重庆餐饮界老字号颐之时的总经理,郑勇在梳理重庆餐饮发展历史中,注意到人们在抗战时期生活的诸多变化,“那时的重庆,人们晚上出来活动,主要是为了出来找吃的。当时,在吃食方面,主要以挑担卖的重庆小面最为普遍,那时小面还叫‘ 担担面’。”

对麻辣有着近乎偏执钟爱的重庆人,晚上一定要吃上一碗小面才能安心睡觉。三两朋友在面摊上一坐,搭以二三两小酒,朋友间聊聊白天的见闻。郑勇说,“1943年左右,重庆下半城的夜市已初具规模,战乱也挡不住许多小吃店和餐饮店的兴起。”

到了早上,卖面的挑夫,走街串巷,用爽口的麻辣鲜香叫醒晚睡的人们。重庆人早晚一碗面的饮食方式,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下半城走出来的夜市雏形

重庆人爱热闹,闲不住的鲜明个性在重庆城市变迁的印记中有所体现。渝中区文史档案记载,烛川电灯公司的成立给予了重庆夜市人文交流与商贸发展最好的基础。

1910年,重庆“烛川电灯公司”成立,从此大街小巷有了照明。夜间,重庆街市上的商铺招牌明亮。1927年2月,为适应重庆商业的发展,重庆创办名为“商业场”的夜市,门牌上书写的“商业场”三字,为当时市总商会蒋缉康先生所题。

重庆商业场仿照京津沪汉的办法,在现西三街附近创办夜市,每日下午六点至晚上十点营业。商业场包括中大街、西大街、西二街、西三街等,二楼一底的砖木结构店铺连成一片,区域内有各种商号、字号。商业场内共有店铺200余家,主要经销百货、服装、疋头(布匹)、苏货、山货等,是当时重庆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区,相当于现在的解放碑CBD。精益眼镜、东舞台电影院、嘉利宾馆、金台宾馆、恒孚公司、华盛公司等聚集于此,同时还有著名餐馆大乐天、普海春及嘉利等。

在陆路交通尚不发达的年代,坐拥两江的重庆因为有朝天门等大码头,往来政要、客商,乃至贩夫走卒,造就了一个南北往来、东西互通的重庆,也塑造了重庆人极强的包容个性。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西迁至重庆后,包括商业、金融业等各行业巨头都来到重庆,重庆在一夜间成为全国商业的中心。

“因商而建市,因市而聚人气。”从朝天门到林森路(现解放西路)曾经是银行业聚集区,也是江浙人士最为聚集的区域;白象街是卖“皮头(绸缎)”的;打铜街到美丰银行则是销售五金的;棉花街顾名思义是卖棉花的,这里的商人大多来自山东、皖南和江西等地;百货业则集中在新华路,主要以上海人和湖北人居多;政界则更多处在观音岩到上清寺一线。

夜里,下半城的夜市买卖兴隆。生活日用品的置办,成就了夜市的商贸活力;名流人士的交流互动,同样促成了夜市娱乐和美食的多元化发展。下半城夜市发展鼎盛之时,小吃店就有300多家,融合型的川菜占到了4成。

电影让夜有了味道

在那个年代,电影绝对是拉长人们夜生活的娱乐消遣方式。郑勇一口气数出了好几个老电影院,“1918年,千厮门就有了专门的电影放映场所。后来,在民主路也有了英年会电影院。国泰、五一等这些电影院都是后来的事了。”围绕着电影院发展起来的夜市,同样受老百姓追捧。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重庆的电影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两路口的文化宫露天电影,一角多钱的电影票,可以说是一票难求。特别是在《地道战》《地雷战》上映的时候。为了能坐到座位,我很早就会去文化宫门口排队。”喜欢看电影的郑勇说,“露天电影价格大家消费得起,加上社会经济发展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电影院外头的夜市生意也非常红火。”

电影院外,卖冰糕的商贩早就在门口候着。从文化宫到两路口转盘,人们可以在沿街的地摊上买到各种生活用品,有卖呢子大衣的,有卖毛凉粉、卤鸭子等好吃的。郑勇说,即便是住在菜园坝的人,都要到两路口来逛夜市。当时像这种电影院外的简易地摊,还有化龙桥公安电影院的周边。

纵观重庆夜市的变迁,从最初下半城的商业发展,到电影院促生的密集夜市,再到当下娱乐餐饮小百货同步的休闲夜市商业街区,不同时代的重庆夜市,都能见到抡起膀子与哥们把酒畅谈的人。夜市,给予了热情耿直的重庆人最有情怀的夜下畅谈。不同时代的夜市,同样豪迈的重庆人,透射出重庆不断向上生长的城市底色。

猜你喜欢

半城夜市商业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玩遍云南还有这些“宝藏”夜市等你来打卡!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以死相报
忆家乡
文化夜市“点亮”福州夜生活
古代夜市哪个朝代最流行
柳秋白
戏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