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好管官的官

2017-01-10宋志坚

杂文月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儒林吕梁官场

宋志坚

王儒林治晋这两年,“山西的局势基本稳定了”——《南方周末》借用山西一位官员的话如是评价。果如此评,那么,王儒林治晋必有亮点,不妨借用《南方周末》之报道提供的材料,说说自己的看法。

王儒林治晋,从调研入手。调研的第一站,便是腐败重灾区吕梁。吕梁情况复杂——山西被立案审查的七名省级官员,多数与吕梁有关系,其中三人曾在吕梁工作,当地的知名企业老板基本涉案。有人建议,最好不要第一站就去那里。建议无疑出于好心。遇到“盘根错节”的地方绕道而行,碰到棘手的问题视而不见,也已成官场秘诀。“都是这样呀”,往往成为部分官员遵循这种秘诀的“充分”理由。王儒林没有如此“从众”,“我们不回避矛盾和问题”。越是盘根错节的地方,越要有人去挖“根”去删“节”去梳理,越是在腐败重灾区理出的思路,对整个山西的反腐工作越有价值。

所谓“都是这样”论,或许正是腐蚀官场生态的有害病毒。以前是公款吃喝,“都是这样”;礼金红包,“都是这样”;权钱交易,“都是这样”。其言下之意,“都是这样”,你又何必认真?似乎因为“都是这样”了,常态已战胜规范,问题不再是问题,你就跟着“这样”吧。如今,在这些问题上没有人再说这种话了,但“都是这样”论依然存在。王儒林整治山西官场,不回避盘根错节的难题,不因为“都是这样”而跟着“这样”,就显得相当可贵。

王儒林治晋,不掩盖问题。对于山西省腐败的严重性,以及反腐败斗争中的各种问题,他都是公开对媒体说的。例如他说:“山西发生的严重腐败问题,不是个案孤立的,它是一坨一坨的。”如果换一个地方或换一个人,诸如此类的话,很有可能被扣上“损害形象”的帽子,至少在当地媒体上,绝对传播不出去,因为“损害”当地“形象”。王儒林没有这样的顾忌。

所谓“损害形象”论,也是一种腐蚀官场生态的有害病毒。现在有些地方的媒体,即使是说到当地某个腐败问题,甚至提到当地某个已经落马的腐败官员,恐怕也都有禁忌。有的部门或单位,甚至在巡视组即将来临之时,还会向本部门本单位的干部职工打招呼,提醒他们不要“损害形象”。这是一种颠倒是非的说法。如果你这个单位有人违反八项规定,你这个部门有人违法乱纪,那么,“损害”这个单位或部门之形象的,应当是违纪违法之人,你越是捂盖子想掩住盖住这些问题,就越容易使这些问题发酵。只有把那些问题揭露出来置于光天化日之下,使相关责任人受到应有的处罚,才能挽回你这个单位或部门的“形象”。王儒林到山西之后,因为正视问题,揭露问题,方才能有效地解决那些问题,倘若他也被那种“损害形象”论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兴许就会一筹莫展,无所作为。

王儒林“反腐第一步,是清理组织和纪委系统的‘害群之马和‘内鬼”。组织部门的干部和纪检系统的干部,都是管官的官,管干部的干部。前者管的是干部的调配与提拔,偏重于赏;后者管的是干部的纪律与作风,偏重于罚。将此作为“反腐第一步”,说明他相当重视管好管官的官。实践证明这是对的,全省的组织部门排查处理的“问题官员”多达305人,全省的纪检部门排查处理的“问题官员”多达534人,不清理管官的官中这些“害群之马”和“内鬼”,如何整饬官场风气,如何整治腐败现象?

管官的官中,容易出现“害群之马”和“内鬼”,因为他们手中的权力与官员的仕途关系极大。组织部门干部手中的权力,关系到各行各业各地干部的升迁,在干部违纪的处罚上也能说得上话;纪检系统的干部,关系到干部违纪的处罚,在干部升迁的关口也有一票否决权。他们都是管官的官,谁去管他们,却往往被人忽略;他们监控别人的权力,他们的权力之监控,却往往出现空白。一些管官的官往往左右逢源,能让他们左右逢源的官员,有违纪甚至违法行为的,他们可以眼开眼闭、装聋作哑;倘若有人居然不知这种官场行情,有碍于他们左右逢源,就会遭受冷遇以至于打压。这样的角色,是组织纪检系统中的“害群之马”和“内鬼”;这样的“害群之马”和“内鬼”,在全国各地的组织纪检系统都有,不只生存于山西官场。因此,作为王儒林治晋的亮点之一,管好管官的官,就具有了普遍意义。

猜你喜欢

儒林吕梁官场
Raoultella terrigena RtZG1 Electric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System Optimization
田安平:讲好乡村振兴的吕梁故事
省植保站站长杨军赴吕梁调研
吕梁枣芽茶产业蓄势待发
管窥《儒林列传》中司马迁的儒学观
“儒林有戏” 新瓶装旧酒 移步不换形
脱稿者王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