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洛工程建设征地农村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评价

2017-01-10王建鹏周少龙

中国水利 2016年20期
关键词:纯收入库区规划设计

李 杰,王建鹏,赵 栎,周少龙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430010,武汉)

拉洛工程建设征地农村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评价

李 杰,王建鹏,赵 栎,周少龙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430010,武汉)

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拉洛

一、农村移民安置规划

拉洛水利枢纽及灌区配套工程(以下简称拉洛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区淹没涉及拉洛乡的8个村,其中整体搬迁出乡本县安置5个,淹没土地面积21 348.46亩(1亩=1/15 hm2,下同),占永久征地总面积的66%,耕地受淹损失殆尽,占全乡42.9%,迁移线下人口1 224人,占全乡的33.3%,受影响程度集中,是主要的建设征地区,需要重点进行建设征地农村移民生产生活安置规划。

规划生产安置总人口1 488人,其中本村后靠农牧业安置117人,占总人口的7.8%;出乡本县农牧业安置1 371人,占总人口的92.2%。

1.安置标准

后靠移民安置标准种植业人均耕地1.83~3.58亩(含人均0.3亩温室大棚),畜牧业安置基本按现状标准处理;远迁移民安置标准种植业安置人均耕地4.5亩(含人均20m2晒场),畜牧业安置标准在现状基础上,在远迁安置区人均增加配置1.0亩饲料用地。

搬迁安置标准新建居民点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120 m2/人。农村村民建住宅标准为:每户4人以下为280 m2、每户5~7人为350 m2、每户8~10人为400 m2和每户11~15人为480 m2。

2.安置区的选择

根据 《萨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安置区选择原则,在充分考虑移民意愿的基础上,结合萨迦县人民政府意见,经日喀则行署复核、同意,东南部商品牧业区因其生产生活条件基本与库区类似,可作为移民后靠安置区域;北部温暖河谷集约农业区属本工程配套灌区 (扯休灌区)范围,为工程受益区,将其作为移民远迁安置区域。

3.集中安置区生产生活主要措施

出乡本县安置将接收92.2%的移民,是主要的移民安置区,全部采取集中大农业安置。

库区多杂村、卡玉村整体搬迁至扯休乡加朗村、陈村、巴定村、西雄村范围内,合并为多卡村;库区德庆村、达那村、拉多村整体搬迁至扯休乡赛贵村、生玛村范围内,合并为达德村。

规划出乡本县农牧业集中安置移民1 402人,安置移民土地面积7 711亩(含饲料用地1 402亩,晒场42.18亩),规划人均生产用地面积5.5亩。

在集中安置区域进行了防洪工程建设,以保障搬迁移民和当地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防洪安全;考虑实际情况,采用灌排工程配套、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等切实有效、经济可行的措施,对集中安置移民生产用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措施;修建2个集中居民点,接收库区拉洛乡移民220户、1 406人,并规划实施了道路、竖向平整、给排水、电力等基施工程。

二、农村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评价预测

1.指标体系

通过对安置后移民的人均耕地、人均草地、人均农作物、人均纯收入、生产条件、生活环境等主要方面的预测,衡量各种方式安置移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拉洛水利枢纽工程移民生产生活水平预测指标体系详见表1。

2.库区现状

根据萨迦县土地详查资料,库区淹没涉及村人均耕地面积为 3.11亩/人,规划出乡本县安置涉及村人均耕地面积3.43亩/人,本村后靠安置涉及村2.46亩/人;淹没涉及村人均草地面积141.02亩/人,出乡本县安置涉及村159.32亩/人,本村后靠安置涉及村102.98亩/人。库区耕地为水浇地,但水利工程设施配套不完善,草地为天然牧草地,无牧场交通等配套设施。根据2008—2010年萨迦县统计资料,拉洛乡亩均农作物产量(含粮食、油料、蔬菜、青饲料等)3年平均值为614 kg/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年平均值为2 791.33元/人。

库区村落为多年自然形成,相关配套设施缺乏统一规划,移民住房均为石(砖)木、土木结构,质量较差。淹没涉及村中除卡玉村通自来水、通电(光伏电站)外,其他村落饮用水均为井水或河水,并且均无电力设施。淹没涉及村连接道路没有全部通畅,且为季节路,受山洪河水影响很大。乡政府设有卫生院、中心小学为村民就医、上学提供服务。

3.分析预测

根据移民生产安置规划,规划生产安置人口1 574人 (含坝区38人)去向为:本村后靠安置127人(含坝区7人),占规划生产安置总人口8%;出乡本县安置1 420人(含坝区31人),占规划生产安置总人口92%。

(1)人均耕地

①本村后靠安置。移民安置通过开垦宜农荒地和调整淹没涉及需远迁村土地征收线上耕地,可使人均耕地达到2.39亩,其中0.3亩配置为种植蔬菜等快生作物的大棚,搬迁安置后扣除征收耕地损失0.028亩/人,人均耕地2.96亩 (通过分析计算,1亩大棚折算3亩耕地产量),较搬迁安置前标准 2.46亩/人,实际增加了20.39%。同时,后期利用补偿资金加大投入,调整种植结构,完善农田水利设施配套,提高耕地生产力,充分利用库区蓄水后水域资源、库区消落地资源等开展多种经营,针对拉洛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单位,扩大农副产品的供应能力,可以完全保障本村后靠移民种植业收入将不低于原水平。

②出乡本县安置。移民安置标准为5.5亩/人,其中含1亩人工饲料地和20 m2晒场,实际耕地安置标准4.47亩/人,由原有标准3.43亩/人提高了30.32%。同时,安置区为属于本工程受益区的扯休灌区,待工程发挥效益后,灌区灌溉保证率将达到75%,灌区的耕地将成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粮田。移民搬迁安置后人均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种植业前景较好。

(2)人均草地

①本村后靠安置。移民仍在原牧场放牧,人均草地由搬迁前标准102.98亩下降至102.63亩,实际仅降低了0.34%,基本相当。后期利用补偿资金加大对原有高山草场的建设,改良草地,配套水利、道路等设施,增加草场畜牧容量,扩大牧业生产,这些措施完全可以弥补0.34%的草地损失。因此,本村后靠安置移民村牧业收入不会降低。

②出乡本县安置。移民迁移牲畜随移民一同迁往安置区,配置人工饲料地1.0亩/人,搬迁前标准 158.83亩/人,搬迁安置后扣除征收草地损失5.46亩/人,人均草地228.37亩(按1亩人工饲料地折算75亩草地计),实际增加了43.78%,换而言之,即可提高牲畜载畜量约43.78%。不迁牲畜仍利用原高山草场放牧,规划在原草场进行库周交通、放牧用房、棚圈配套,消除部分因异地放牧造成的牧业生产半径增大、劳力投入增加、生产生活不便、牲畜配种等不利影响。保障移民搬迁后畜牧业生产水平不降低。

通过现状出乡本县移民安置规划方式下,对畜牧业生产安置收入与支出进行分析。规划设计水平年,出乡本县移民安置随迁6 600羊单位,按每2年出栏1只羊单位毛收入1 000元计列,合计年总产值330万元。按一只羊年净产值占总产值的60%(2012年新疆为70%)标准,则出乡本县移民总净收入为198万元。在支出中,饲料、粪便安置区与库区运输费按冬季羊单位日食0.75kg、时长200天计算,需从安置区运输饲料3 092 t饲料至库区;饲料运输运价格以移民物资搬迁运输费标准 (171元/人)计算,以10 t货车运输,同时考虑货车回程由库区将牲畜粪便运回安置区作为移民冬季生活能源来源的装卸费,则约需运输费 25万元;移民往来安置区与库区费用按外迁安置人口1 446人计,每人2个月来回1次库区,每人按1天误工及路途补助110元、路费50元计算,则每年费用139万元。可以得出:

移民收支平衡=净收入-支出= 198-(25×2+139)=9万元。因此,出乡本县移民牲畜随迁后净收入仍大于支出,移民畜牧业生产水平不至于降低。

(3)人均农作物

规划设计水平年,库区拉洛乡农作物亩产量预计可达661.57kg/亩,安置区扯休乡农作物产量将达509.95kg/亩。菜地年平均产量为1 485.17kg/亩,规划设计水平年为1 600.25kg/亩。移民安置前后移民人均农作物占有量变化详见表2。

表1 拉洛水利工程移民生产生活水平预测指标体系表

①本村后靠安置。通过开垦宜农荒地和调整邻村土地征收线上耕地配置给移民,人均耕地将达到2.24亩,并在其中规划配置人均0.3亩大棚。建造大棚后,经过作物品质优选及精细化田间管理,蔬菜大棚单茬亩产量可达普通菜地产量的1.5倍,同时蔬菜大棚的建立改善了蔬菜的生长环境,可使蔬菜种植由原来的种植一茬增加到两茬。另一方面,利用补偿资金加大耕地生产条件投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配套,提高耕地生产能力,调整种植结构,扩大农副产品生产。至规划设计水平年,人均农作物占有量将达到2 160.70kg/人,高于搬迁安置前1 627.47kg/人的水平。

表2 拉洛水利工程移民安置前后人均农作物分析表

②出乡本县安置。出乡本县安置标准为人均配置耕地4.47亩(不含饲料用地和晒场),至规划设计水平年,灌区仅建设了骨干渠系工程,田间配套尚未完成,安置区仍为望天田,人均农作物占有量将达2279.48kg/人,而搬迁前人均农作物占有量为2 269.20 kg/人。此外,至灌区完建后,灌溉效益发挥,灌区耕地旱涝保收,灌区亩产将进一步提高,移民的生产生活将得到更大保障。

(4)人均纯收入

规划设计水平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9 300元,人均农牧业纯收入为5 000元 (其中农牧业纯收入占人均纯收入53%),拉洛乡亩均农作物661.57kg/亩,人均农作物为2 001kg/人。由此得到规划设计水平年单位农作物纯收入为2.5元/kg。

拉洛水利枢纽工程库区移民人均纯收入分析预测见表3。

①本村后靠安置。至规划设计水平年,本村后靠移民人均农作物产量将达2 160.7kg/人,人均农业纯收入达5 402元,人均纯收入将达10 192元(按农业纯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53%计),远高于规划目标9 300元/人的水平。同时,本村后靠的移民可以利用库区蓄水后水域资源、库区消落地,开展如水产养殖、旅游业等多种经营,也将促进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提高。

②出乡本县安置。至规划设计水平年,安置区移民人均农作物产量将达2 279.48kg/人,人均农业纯收入达5 699元/人,人均纯收入可达10 752元,高于规划目标9 300元/人的水平,可见搬迁后移民人均纯收入将不会降低。

(5)生活水平

①用地规模。根据移民搬迁安置规划,移民宅基地按户布置,每户宅基地标准分为 280 m2/户、350 m2/户、400 m2/户、480 m2/户,能够满足移民安置规划目标的要求。

②生活用电和生活用水。根据移民搬迁安置规划,搬迁后农村移民用电保证率和人畜安全用水保证率为100%,较搬迁前有明显改善。

③移民居住环境质量。移民搬迁安置后,集中居民点房屋、水、电、路、通信、绿化、服务设施等设施将统一规划且得到保障,移民居住环境质量将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移民安置区紧邻318国道,移民出行、上学、就医等都将较大程度得到改善。

三、评价预测对推动规划方案的深化作用

1.提出外迁集中种植业安置标准

拉洛库区小气候优越,水气相对充足,拉洛盆地地下水供给充足、埋藏浅,耕作层厚,土壤湿润、有机质含量高。虽然水利配套设施并不完备,但由于紧临夏布曲两岸阶地,通过毛隙水上升作用,作用生长需水量完全得以确保,因此适宜农耕,产量稳定。扯休乡外迁移民安置区情况相反,虽然比拉洛库区低约100 m,但水气条件恶劣,地下水储藏深入达30~40 m以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地因缺水而大部分采取轮作甚至荒弃,耕地综合单产量仅约拉洛库区的70%,考虑有大批的轮种耕等因素,综合平均产量更低。

表3 拉洛水利工程移民人均纯收入分析预测

搬迁前外迁安置区耕地中约72%是通过开荒和低产地改造后获得,熟地比例不高,前者的产量不高且不稳定,地理位置较差、偏远,两者综合单产约为拉洛库区的50%~60%。按临近满拉水利枢纽工程灌区建成后实际平均单产提高1.5倍考虑,计算本工程外迁安置区农村耕地人均种植安置标准至少为4.16亩/人,才能维持外迁移民拥有生产资料的现状水平,考虑约8%的生产预留余地,最终选择外迁出乡本县移民安置标准为种植业安置人均耕地4.5亩/人。当本工程移民安置和生态移民完成后,此标准与移民安置区居民拥有的土地农业生产资料基本相当,为安置区和谐共处、合作共赢创造了基本条件。

2.增列防洪工程

拉洛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征地外迁移民分为多卡、达德两处安置点,由于范围广、集中成片,经实地查勘分析得知,区域内河流纵横,冲淤严重,存在严重的山洪威胁,因无完善的防洪体系和河道控制工程,汛期洪水泛滥成灾、漫流散冲,且夹带泥沙淹没农田,致使土地严重沙化,土质降低,可耕土地逐年减少,农田减产。

因此,出乡本县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方案增列防洪工程直接投资3 210.41万元,将有效地对山洪进行疏导,根除山洪的直接危害。目前,防洪工程已经基本实施完成,其中2016年经历了最强厄尔尼诺丰水年的多次洪水考验,安置区内安全、稳定,土地开始整理工程和集中居民点建设正常进行,防洪工程的实施为拉洛水利枢纽工程外迁移民安置方案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3.变更土地开发整理耕作层厚度设计

耕作层属于表土层,是受耕作、施肥、灌溉影响最强烈的土壤层,厚度一般约20cm左右,其中土壤有机层主要集中在30cm内,适合农作物生长,与植物互利共生的微生物(如根瘤菌)也主要分布此范围。根据对外迁安置区现有耕地耕作层厚度的勘探,结果表明其耕作层厚度≤30cm。另外,国土部门对扯休灌区也在进行大面积土地开发整理的配套工作,其工程设计耕作层厚度要求亦采用30cm。因此,拉洛水利工程外迁出乡本县移民安置区土地开发整理耕作层采用至少达到不小于30cm设计。

但是,实施过程中萨迦县农牧局提出,外迁安置区移民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耕作层厚度30 cm不符合本地推广全程机械化耕作的农业生产趋势,建议变更设计为50 cm,所需资金拟在工程招标节余内列支。

考虑上述要求,在认真分析研究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经各方协调报告、上级批准,同意在项目实施阶段将拉洛水利枢纽工程外迁移民安置区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耕作层厚度30 cm变更设计为50 cm。

4.克服出乡本县种植业安置引起农牧业异地的不利影响

拉洛库区建设征地涉及村耕地损失占总量的72.02%,而草地损失仅占总量的1.88%,对畜牧业影响微小,外迁和就地后靠移民安置后,其原有的高山牧场可以继续放牧牲畜。但是,出乡本县扯休乡的移民安置区与拉洛库区相距里程56 km,因此绝大多数外迁安置的移民将面临农牧异地、生产半径大大增加等一系列由此而产生的不利影响。

鉴于藏区拉洛库区为半农半牧经济模式,农牧民生产生活与牲畜饲养关系密切,所以既要充分利用拉洛库区原高山草场放牧,又要克服外迁种植安置所带来的农牧业异地的不利影响。为此,规划设计过程中考虑了生产生活水平评价的预测效果,充分发挥其交互验证的作用,本着尊重藏族农牧民生产生活习俗、和谐稳定发展、经济合理充分利用原有草场的原则,规划迁移1 908头牲畜随移民迁入安置区,占外迁村总牲畜存栏的17%;并在安置区配置每人配置1亩/人饲料用地,满足部分牲畜随迁至安置区人工饲草供给,不迁牲畜仍在原草场异地放牧,设置放牧点并修建放牧用房和棚圈,配置人行道路,便于移民季节性放牧时使用。因异地放牧造成的牧业生产半径增大、劳力投入增加、生产生活不便、牲畜配种等不利影响得以消除,保障了移民搬迁后畜牧业生产水平不降低。

5.田园绿化与人畜分离

日喀则市要求将拉洛移民安置区建设成为全市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的典范,设计单位会同萨迦县规划设计入手,将出乡本县达德、多卡两个集中安置村规划选址紧临318景观大道南北,位于拉洛水利枢纽工程受益灌区内。移民安置区依次由南至北、由上至下设置宽约2 200 m的生态水土保持草地和灌木林带,中间是纵深380 m的过渡带防护林,最后是南北绵延约4 km的集中移民安置区耕地和居民点,规划分布多处条绿带、绿地,通过庭院绿化、道路绿带、集中绿地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完整的多元空间组合绿地系统,集中居民点绿地率达30%。

随着农牧民新居建设不断推进,藏区农村住房人畜混杂、卫生条件差的状况应彻底改变,将牲畜集中圈护分户饲养,与移民居住相隔,既改善居住环境又有利于畜牧业集约化生产管理,也为牲畜科学饲养和品种改良创造有利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从而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的生活质量。目前,拉洛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规划正在抓紧实施过程之中,各方已统一认识,一致赞同落实人畜分离的政策要求,并组织考察拉萨已经实施人畜分离的牧民新区,协调设计单位于2016年提出设计成果,2018年集中居民点住房建设实施时一并落实。

责任编辑 董明锐

TV212.58

B

1000-1123(2016)20-0023-04

2016-10-18

李杰,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纯收入库区规划设计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湖南省大中型水库库区管理工作实践与探索——以皂市水库为例
浅析库区移民集中安置点规划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研究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记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