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三里湾》中画家老梁的形象

2017-01-09何灵秀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赵树理

内容摘要:《三里湾》是赵树理农村题材小说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三里湾的农村生产合作化进程。小说中画家老梁的形象则与农村环境显得格格不入,与他相关的篇幅也并不多。但他在小说中却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在合作化中承担对内对外的双重宣传作用,他的画作对合作化的决策制定也起到辅助作用;从叙事层面看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也使小说不再枯燥。此外,从老梁身上还可以窥见文艺工作者如何通过自己的创作来实现在农村建设中的价值。

关键词:《三里湾》 画家老梁 赵树理

《三里湾》是作家赵树理在1955年发表的农村题材小说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三里湾的农村生产合作化进程,小说情节围绕“扩社”与“开渠”两个中心任务展开,将支持和反对合作化的两种倾向贯穿到日常生活中的家庭矛盾与青年男女们的爱情纠葛之中,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中国五十年代的农村生活画卷。受小说中农村合作化运动的时代背景、赵树理农民作家的身份及其为农民而写作的创作原则的影响,学者们对《三里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民间性,论述《三里湾》反映了赵树理浓厚的民间意识和为农民而写作的创作原则;二是政治性,因十七年文学的特征之一即是政治凌驾于文学之上,故也有学者探讨《三里湾》中政治意识形态的渗透。

而小说中出现了一个与农村环境格格不入的画家老梁,他既不能直接参与农业生产,又不能为决策制定提供意见。小说中与他相关的篇幅也并不多。那么画家老梁的存在有什么价值呢?

一.合作化中作宣传

画家老梁的身份特殊,他的画作也对合作化起到了双重宣传作用:一是向外宣传,借老梁的画向其他农村地区展示三里湾的政策实施情况,二是向内宣传,让三里湾的乡民们从画中看到合作化光明的未来以激发其入社积极性。

第十二章“船头起”中老梁曾经问王兴老汉:“你们的社扩大以后,是不是可以种它五十亩呢?”i老梁话语中“你们的社”这一称呼展现了他外来人的身份。这一点从他在三里湾的居住地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印证——老梁的名字第一次在小说中被提到正是满喜为专署何科长找房子之时:“玉梅问:‘后院奶奶那里呢?满喜说:‘住满了——水利测量组、县委会老刘同志、张副区长、画家老梁、秋收评比检查组,还有什么检查卫生的、保险公司的……都在那里!”ii而后院奶奶的家里就是一个“外来干部招待所”。“因为后院奶奶有闲房子,脾气又好,村干部常好把外来的干部介绍到她家里去住,好像她家里就是个外来干部招待所。”iii“画家老梁”的名字夹在县委会老刘同志、张副区长、秋收评比检查组等人物和组织之中,可想而知老梁不会只是一个普通的民间画家。后文中老梁向社里干部征求意见、三幅画的展出等事件也显示他不是单纯来乡村采风的。而三里湾是一个政策试验的模范村,可以推测是上级派老梁到三里湾中,用艺术的形式记录合作化的实施结果,以便在推进其他农村地区合作化的进程中有更多的宣传素材。在第十章“不能只动一个人”中,“画家老梁站在邻近小场里一个竖起来的废石磙上,对着他们(社里的大场)画着一幅削谷穗的图”iv,这一句闲笔其实便是老梁日常工作的写照。

虽说向外宣传是老梁(或说是其委派者)的预设目的,但在采风过程中,老梁只要避免机械创作而怀着温情关注着三里湾的发展,便自然而然地间接参与到合作化运动中,小说中这种参与的客观结果即是他的话大大激励了乡民们。

第十九章“出题目”中,老梁将三里湾的水彩画带到旗杆院北院请大家提意见,从而获得创作“明天的三里湾”和“社会主义时期的三里湾”的灵感。其间金生请求老梁:“老梁同志!我们现在正要准备宣传扩社和开渠。你要是能在十号以前再画那么一张,对我们的帮助很大!”v直指金生借老梁画作宣传合作化的目的。第二十五章“三张画”紧接着就印证了它的宣传效果。

张永清……接着又用老梁同志的三张画说明了怎样走到社会主义,最后讲到当前的任务是继续组织起来发展生产——也就是扩社、开渠。老梁的三张画一挂出来就已经把大家的兴趣提起来了,再加上他这一讲,大家响应的劲头就更大了一些。vi

“一挂出来就已经把大家的兴趣提起来了”收获了立竿见影的宣传效果,其原因何在可以从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老梁这三幅画摆在乡民们面前,正如张信带何科长参观时上了山顶看到了三里湾的全貌,“何科长听完,看着地形琢磨了一下三里湾的开渠计划,觉着还不错——可以把三里湾的滩地完全变成水地。”vii老梁将开渠前后的图景做出对比展示,“开渠”的概念立刻由抽象转为形象具体,乡民们从中看到收获长远利益的可能性,于是参与积极性马上提高了。

二是受自给自足观念长期影响的农民,对自我可掌控的个人利益存在很深的执念,目光局限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三里湾的全景图则唤醒了他们对生养自己的土地的潜在归属感。而农民们在陌生的高雅艺术中看到自己每日走过的寻常土地,更会滋生集体荣誉感与距离带来的美感,小说中也写道:“村里人,在以前谁也没有见三里湾上过画,现在见老梁把它画得比三里湾美得多,几乎是每一个人都要称赞一遍。”viii老梁的画使得农民跳出了自身狭窄的视野,增强了他们对集体的认同感,对推动集体合作化无疑产生了巨大贡献。同时,后两幅画中美好的乌托邦也极大激励了乡民们,对未来的憧憬鼓舞了当下建设的热情。

除帮助宣传外,老梁的画对也可辅助开渠工作的商议。第三十章中对旗杆前院开大会有这样的叙述“台后的布幕中间,并排挂着一张画和一张表——画还是老梁的三张画中的第二张,准备讲到开渠问题说明地点时候用”ix,这就像是从前行军打仗制定战略要用到沙土做的地形模型,为决策的制定提供了便利。

二.叙事层面更丰富

跳出小说故事本身,老梁及他的画对文本叙事也有着丰富的作用。小说的主要矛盾在于争取范登高与马多寿入社,这其中牵涉到政治方向的偏倾、个人利益的算计等等现实问题。如果一味叙述这一头则故事未免显得枯燥,金生等人的争取或许也会带上说教的色彩,这样一来小说难免变得单调,艺术性也会打折扣。因此赵树理才会在小说中写他不很擅长的爱情、风景等来进行补充和丰富。

老梁所起到的作用也一样。正因老梁不参与农业生产,他才不会被生产利益所牵绊,成为了“争取”与“被争取”关系之外的第三方。老梁的观念或许会受到政治的影响,但这个局外人的视角还是有价值的,能够丰富人物关系和视野。

正是因为老梁的画引起了大家对未来三里湾的畅想,既使文本内容得到丰富;又使人物暂时跳出矛盾得到放松,在叙事上有所缓和。最后三幅画的出现也使得小说色彩变得明快起来,它的宣传效果也使情节得到推动,预示着“胜利”即将到来,这样的处理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三.文艺工作者显价值

画家老梁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在乡村没有实际的生产能力,文艺工作者们掌握的只是文学、美术等艺术能力,他们对于农村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从小说中对老梁有限的描述出发,我们可以探究一二。

文艺工作者的本职工作是进行文艺创作。农村题材的文艺作品除了自身的审美价值外,对农民、农村实在的贡献就应当在于借作品向上反映农民的需求、农村的问题,向下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三农政策。

在创作内容上,文艺作品对乡村的描画应当从静态转为动态,反映农村开展的政治运动。画家老梁的画作也是合作社削谷穗这样以政治运动为主题的作品。即便是小说后来的“现在的三里湾”,最初是自然风景画,但与“明年的三里湾”“社会主义时期的三里湾”构成组画后,就又有了政治运动主题的迹象。风景画从单纯的自然风景转变为社会风景。

在创作形式及方法上,则需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要达到这种形式又必须了解农民的喜好是什么,这就需要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了解他们,向他们学习,而不是闭门造车、高高在上。老梁在小说中正面出场只有三处,一是秋收场上画削谷穗,而是菜圃里在柳树杈上画画,三是去旗杆院北院征求意见。可推想他的活动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在观察农民生活方面很到位。其次,在菜圃里与王兴老汉、何科长一起闲聊时他问道:“你们的社扩大以后,是不是可以种它五十亩呢?”x可见他并不是机械地在从事个人工作,对三里湾今后的发展还是有主动的关心,这也是走进群众表现之一。最后,何科长曾对他说:“倒是我们打扰了你!你们艺术家们是怕人打扰的!”xi的确,很多艺术家不喜欢在创作时被打扰,应当也不喜欢自己的作品被外行人指手画脚,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但是老梁对此却是很包容,甚至他的三里湾全景完成之后他还主动去北院找大家提意见,这是虚心主动向农民学习的表现。

同样身为文艺工作者的赵树理,也坚持着这样的创作方向来实现他在农村的价值,正如他一直坚持文学为政治服务以及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倾向。老梁也可能是赵树理有意无意之间用来表达对于自身群体价值看法和思考的一个载体。老梁在小说中出现的五处,前三处——对他住址的交代以及他在场上和柳树杈上画画,其实都是对情节发展无甚紧要的细节,赵树理满可以带出这个人之后直到画三幅画再让他出场,但他却没有这样处理。

至此,画家老梁的形象渐渐清晰了。或许作家在创作时并未着力刻画这个人物,但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或多或少地在小说内外承担着属于自己独特的使命。而作为读者,我们也可以从人物中收获许多文本之外的内涵。

参考文献

[1]赵树理.三里湾[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邱婷.论<三里湾>的叙事模式[D].恩施:湖北民族学院,2015.

[3]赵卫东.<三里湾>隐性文本的意义阐释[J].上海:学术月刊,2005,01:83-89.

注 释

i赵树理:《三里湾》,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

ii同上,第4—5页。

iii同上,第2页。

iv赵树理:《三里湾》,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7页。

v同上,第89页。

vi同上,第126页。

vii同上,第68页。

viii同上,第124页。

ix同上,第156页。

x赵树理:《三里湾》,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

xi同上,第55页。

(作者介绍:何灵秀,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试验班在读本科生)

猜你喜欢

赵树理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赵树理传经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纪念赵树理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走近赵树理》
赵树理小说幽默的预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