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埂上的教育梦

2017-01-07陈定才

江西教育A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林村小田埂

陈定才

“卢校长是位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恒心的好校长,一心一意为我们的孩子着想,我们家长很满意。”学生家长刘新桥发自内心地说。这位家长所说的卢校长是井冈山市下七乡上七小学校长卢学林。

井冈山下的上七小学,坐落在大山里阡陌交错的田野之间。卢学林经常沿着一条条田埂,走访了一个个农家。年复一年,卢学林来来往往坚守了20年,从青春小伙变成了一位头发稀疏的中年汉子,梦和爱沿着田埂,延伸到四面八方……

20年,他把农舍一样的村小变成了美丽的校园

时光回到20年前,上七小学当时面临着教育网点的调整。乡教办主任说,上七小学办学条件差,学校只有一栋平房,就读学生也只有100来人,可能调整为教学点,三、四、五年级学生都到中心小学去读书。当时已是中心小学副校长的卢学林,心中骤起纠结:20多里田埂路学生怎么走?难道学校简陋就不能发展吗?家长会同意吗?

几经思考,卢学林决定主动去上七小学当校长,改变这所学校。

他沿着一条条田埂走家串户,和乡亲们共商学校的出路,最后决定争取民间捐资来改善办学条件。第一次,卢学林找到了村里一个叫谢继端的建筑工人,请他为校建捐赠8000元钱。卢学林用这笔钱首先建了一个升旗台,让国旗高高升起在田园之中的这座校园里。接着,卢学林找村干部、同学、老乡、政府……先后争取到了武警上海总队干休所、北京知青爱心家园、深圳电视台、厦门市建设银行……的捐款,累计募集捐款60余万元。有限的捐赠给学校带来了无限的变化:校园里建起了教学楼,有了食堂,有了文化走廊,有了乒乓球台,有了舞蹈室,有了阅览室,有了阳光的孩子……

20年,他沿着田埂唤回了一个个留守儿童

在务工潮的影响下,一个有着2000多人的上七村,年轻人都南下打工了,村里只有儿童和老人,渐渐地,辍学的儿童多了。能否唤回留守儿童来校读书,是考验卢学林教育责任的又一道难题。

卢学林召开了全校的教师会议,大家讨论了学生辍学原因,想出了对策,决定全校教师分成三个任务小组,每小组负责一个村庄,上门家访辍学学生。田埂上,来来回回穿梭着上七小学的教师们。一个叫马明的孩子,双腿受伤以后想辍学,卢学林安排老师专程接送,马明的爷爷感动了,父母亲也从千里之外寄信感谢卢学林。慢慢地,刘小毛回来了,卢顺平回来了,谢继明回来了……辍学,逐渐远离了上七小学。如今,上七小学又组织留守儿童“学习小组”,添置了“亲情电话”,放学后有老师义务指导。现在,上七小学没有一个适龄儿童辍学。

学校和家长、社会融洽了,许许多多家长主动上门为学校做义工,卢学林感动了。现在,每天中午300来名学生在校享用国家提供的免费餐,秩序井然,学校就像孩子们的家。

20年,他在田间村小推进“高效课堂”改革

乡间村小,也要有过硬的教学质量,这是卢学林的一个想法。

卢学林视“高效课堂”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途径。他决定从课堂入手,制定了《上七小学高效课堂制度》,规定了教师在课前做什么,课中做什么,课后做什么。他将全校300来名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教师教学中多用“赏识”和“激励”的办法。小组的名称特别有意思,“油菜花”学习小组,“橘子”学习小组,“田园”学习小组。小组之间比思想,比成绩,比纪律,比进步……孩子们的心中散发着泥土的芳香,荡漾着成材进取的梦想。

该校改革制度多达38项,一本本装订成册,见证了卢学林校长推动课堂改革20年的历程。为了推进高效课堂的改革,卢学林带领老师们外出到吉安市、南昌市的学校参观学习,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才艺大赛”“高效课堂展示课”活动等等,提高了业务水平。

一位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20年,时间给了卢学林挑战和机遇。从校舍巨变到生源丰足到高效课堂改革,卢学林从田埂出发,实现了自己的教育梦想。2006年,上七小学评为井冈山市办学先进单位; 2012年全市会考,上七小学毕业班语文成绩获得全市第一名;2015年,上七小学评为吉安市美丽校园、示范学校。卢学林本人也先后被评为江西省优秀辅导员、吉安地区好校长、吉安地区师德标兵、吉安市优秀校长、江西省优秀乡村教师。◆

猜你喜欢

学林村小田埂
当代学林
田埂的底色
完形填空专练(五)
田埂上的稻草人
学林人物
本期学林人物
村小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村小支持行动
——把关注点延伸到基础教育的“神经末梢”
村小消失后对农村文明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