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对策研究

2017-01-07张宝莲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财政政策新能源汽车对策建议

张宝莲

摘 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自实施以来,在销售业绩和产业成长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至今,我国中央层面的政策已经涵盖了产业、科技、交通、财税、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创建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但2013-2015年,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群)总完成量仅为11.48%,其推广使用所取得的成绩与预期成绩还有一定距离。深究距离产生的原因,并从财政政策角度提出支持策略在现阶段有其内在的紧迫性。为此,以合肥市作为研究目标城市,考察这个快速发展的中部城市所面临着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能力,分析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所面临着的政策缺失问题,进而引申出财政扶持政策。

关键词:财政政策;新能源汽车;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8.066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每年能源消耗均排名于世界前列,其中90%以上为一次性能源消耗。英国石油公司2015年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表明,中国原油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高达66%,远高于美欧等发达国家。随着我国传统汽车销量的剧增,石油需求量攀升,2015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60.6%。近年,我国出现频繁的雾霾天气,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日渐显著。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新能源汽车可以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基本上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其推广及使用响应了“中国制造2025”宏大计划。本文以合肥为例,研究财政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对策研究。2013-2015年,所有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中,合肥以72%的完成率位居第一,可见合肥政府推行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是有效的,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推广具有更大的潜力。

1 合肥市新能源汽车推行现状

合肥作为“十城千辆”工程试点城市,从2009年国家开展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以来,截至2013年5月底,安徽合肥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已达9413辆,占全国6.6%,位居全国第五。2013年,合肥市政府共安排8.76亿元,主要用于采购1000辆新型公交车。到2014年5月底,合肥推广新能源汽车6112辆,推广任务完成率106.8%。截至2015年4月,合肥市已建设60个电动轿车充电桩群,2000多个充电桩。2015年2月《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如财政补贴集体和个人购买新能源电动汽车,鼓励以黄标车换购电动车,引导商业模式及应用创新等。

合肥市优厚的政策、雄厚的产业基础不但推动新能源汽车更多走进市民家庭,也吸引了电动汽车生产厂家落户合肥。2015年,总投资200亿元的年产20亿安时固态动力锂电池生产中心及中德新能源汽车设计、生产基地项目签约落户合肥高新区。将进一步填补合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空白。

2 财政支持新能源汽车推行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新能源汽车在合肥取得良好的推广成果,这与财税政策支持具有紧密的联系。

首先,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有其特殊历史原因。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严重,产能过剩。为扩大出口,刺激消费,2009年,日本实施“绿色税制”,免除消费者在购买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清洁柴油汽车时的多项税收,同年9月,美国政府拨款20亿用于尽快生产出全球最轻便、最廉价和最大功效的汽车电池,又补贴10亿用于汽车的“以旧换新”。韩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相继推行了措施。不久后,特斯拉、日产聆风、宝马i3、福特C-Max等进军中国汽车市场,使得本土企业优势弱化,将进一步压缩国内汽车企业的利润份额。

其次,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导入期,由于大众对新能源汽车知之甚少,不会冒险购买。而前期市场宣传的广告成本投入外部性很强,单一的汽车厂商不可能投入巨大的成本进行宣传。只能由政府财政投入资金,依靠信誉使得新能源汽车得到更好的推行。

最后,研发初期成本太高,消费者购买力受限制。我国传统的整车技术较国外落后,而新的电动汽车在整车技术上更有复杂性,并且对电池要求极高。目前,我国锂电池企业隔膜和电解质几乎100%依靠进口,而电池的成本占据整车成本近70%的比重,购买价格明显高于同等性能的内燃机汽车,使消费者望而止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只有财政介入,增加转移性支出,如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价格补贴,从而降低电动汽车购买价格等,达到刺激消费开拓市场的目的。

3 合肥市新能源汽车推行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是过度依赖财政补贴政策。

低端高价,在国际上鲜有知名度,处于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普遍的问题。技术研发上,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普遍偏低,性能低于同等价位燃油汽车。只能靠财政补贴降低指导价,一辆价格30万元的电动汽车,财政补贴过后仅售十几万元,更难有特斯拉这样知名的品牌。2016年2月,由于新的财政补贴政策尚未出台,汽车销量持续低迷,反映新能源汽车销售过程中依赖财政补贴。

二是财政对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够。

新能源汽车推行的过程少不了对充电桩、充电站的投资建设,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建设周期与成本回收周期长,存在着“市场失灵”。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没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单靠企业完成是不可能的。研究预测,到2040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将达到4100万辆,占当年乘用车新车总销量的35%,而这一数字也几乎是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90倍。政府如何及时有效的协调好二者的平衡发展,需要投入多大的财政资金,都需要在日后的实践中探索并调整。

三是财政支出效益偏低。

首先是“骗补”套取财政资金。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7.9万辆,同比增长4倍。过快增长的数字暗藏了一些问题。早年“骗补”已是业界公开的秘密。2016年3月,一知名车企陷入“骗补”漩涡,将“骗补”问题再一次带到公众面前。原来生产低速电动汽车的生产企业为享受补贴,通过“换马甲”的方式,与整车企业进行合作,提高车辆指导价以享受补贴,而消费者扣除补贴到手后的价格远高于之前市场售价。更有空壳公司改装废弃汽车,骗取财政补贴,造成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虚增。在商用车领域,高额补贴使得有些车型享受到的补贴价格完全可以抵消车的售价,实现“零成本”购车。其次是无差别的财政补贴造成财政支出效益低下。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存在着“三低产品”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三低产品”指开发成本低、技术含量低、价格低的新能源汽车。这类电动汽车价格在10万元以内,同样享受财政补贴政策。数据显示,2015年国产纯电动乘用车总销量在13万辆左右,其中廉价小微电动车占据66%的份额,占据整体销量的半壁江山。数据背后,是市场分割和价格导向的结果。这部分汽车可以一定程度满足定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但无差别的财政补贴将会为研发高端技术的汽车企业带来消极性。这也表明财政对技术研发的激励作用并未完全达到。

4 财政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导入期的结束,财政干预应逐步退出市场。

财政干预在市场初期的引导有着良性的作用,能够扶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给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带来正的外部效应。但是财政干预并非一直有效,在产业发展成熟期,不同企业技术研发水平出现明显不同。过度的补贴和无差别的税收优惠,会降低掌握核心技术企业的利润率,影响市场配置资源效力。汽车行业发展依附并拉拢政府,导致政府出现寻租行为,“越位”和“缺位”问题。因而,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及时转变政府职能,充当经济发展的引路人。

二是加大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属于社会先行资本,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处于发展初期。随着产业投资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若不保持一定比例增加,则会制约产业的发展,瓶颈作用突出。我国政府目前仍充当资本原始积累的角色,进一步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逐步在全国交通网全面覆盖充电站,充电桩,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长足发展。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到成熟期,充电站和充电桩的建设渐臻成熟,充电站和充电桩的建设与维修可采取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方式。

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制定科学效益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目前地方和中央双重财政补贴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通过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资金鼓励新技术研发。而这部分庞大的财政支出的效益却未让人满意,如企业片面追求眼前利润,轻视技术研发,生产廉价低端电动车,“骗补”现象屡见不鲜,使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较低。对此,政府应当建立关于财政支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成本——效益分析法”。取消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不高的财税政策,并严格补贴标准,对于低端电动车与高端电动车实行阶梯型的补贴价差,对“骗补”的生产企业取消补贴资格,予以罚款,在社会公示停业整顿公告。

四是完善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

根据产业发展进度灵活调整微型轿车的增值税、消费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同时,税收优惠应向新能源客车、出租车和公共汽车、轻卡等购置车型倾斜,鼓励政府优先采购新能源公车。对节能汽车和新能源纯电动车实行多档税率。并扩大“绿色税收”范围,加速产业转型。制定有效税收政策,进一步减少区域对本土车企的保护主义。对于外地车在本地销售的补贴,由当地政府暂代补贴,再由政府财政之间结转,而销售业绩划转按比例分配给本地政府和原产地政府,从而缓解地方保护主义对新能源汽车推行的巨大阻力。

5 研究展望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导入期过渡到发展期,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未来,新能源汽车将逐渐取代传统汽车成为汽车行业主流。在合肥市政府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应运用全局观对待传统汽车行业,既要全面推动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又要借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契机和专项组织模式,加强汽车电子、总线控制和底盘技术等方面的联合攻关。在扶持大企业,如江淮、奇瑞等同时,也应建立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财税政策的正确引导,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成熟期一定会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薛奕曦,邵鲁宁,尤建新,等.面向新能源汽车的社会—技术域分析及其转型推动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3).

[2]王展鹏,王连忠.长春市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的现状[J].产业经济,2015,(5).

[3]程广宇.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及启示[J].中国科技投资,2010,(5).

[4]孙秀洁.我国汽车行业中外合资合作概况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01,(6).

[5]李素雅.中外合资汽车企业伙伴匹配度与绩效关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6).

[6]严敏锐.汽车行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2,(11).

猜你喜欢

财政政策新能源汽车对策建议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