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

2017-01-06高广超许翠萍孙菲菲姬艳博于晓霞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13期
关键词:因性乳腺癌化疗

高广超 许翠萍 孙菲菲 姬艳博 于晓霞

(1.泰山医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2.山东省济南市千佛山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14;3.山东大学护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1)



·研究生园地·

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

高广超1许翠萍2孙菲菲3姬艳博3于晓霞3

(1.泰山医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2.山东省济南市千佛山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14;3.山东大学护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1)

目的 系统分析我国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的护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个网站,关键词为“癌因性疲乏”,在“题名”、“关键词”、“主题字段”一栏分别输入“乳腺癌”“癌因性疲乏”, 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 我国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研究文献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收录的90篇文献中,文献类型以科研论著为主,研究方法则以量性研究为主,主要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文献中的高频词汇为“化疗”“生活质量”“乳腺癌”“癌因性疲乏”, 研究内容以探讨关于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措施为主。结论 国内乳腺癌患者CRF的现状尤为突出,我国国内对于乳腺癌CRF的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还需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经验,制订出一套符合我国癌症患者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

乳腺癌; 癌因性疲乏; 文献计量分析

Breast cancer; Cancer related fatigue; Bibliometric analysis

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是指是一种持续、主观上的,与癌症或其治疗相关的乏力感,以精神减少、休息增加为特点,常伴有身体、情绪、社会、认知、职业方面的功能障碍[1],癌因性疲乏普遍存在于癌症患者中,与非癌疾病引起的疲乏不同,癌因性疲乏是一种复杂的症状,它不能通过单纯的休息缓解。不同的癌症治疗方式引起的疲乏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发性[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而由乳腺癌引起的癌因性疲乏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Mast等[3]的调查研究显示,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严重影响了患者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功能,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影响治疗与康复的重要因素[4]。本研究旨在运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了解我国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现状,发现我国乳腺癌相关疲乏的研究方向及热点,以便为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0-2015年关于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相关文献,数据分别来自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个网站,检索关键词为“癌因性疲乏”,在“题名”、“关键词”、“主题字段”一栏分别输入“乳腺癌”“癌因性疲乏”,共检出115篇文献,去除与本研究无关、无法找到链接以及一文多发的文献,一共筛选出90篇文献供研究分析。

1.2 数据库的建立及数据录入 根据本研究的内容和目标,运用中文版Note Express软件及Excel软件数据库,录入文献相关信息:(1)文献基本情况:文题、作者、发表期刊、发表年份、引文情况、有无基金资助以及文献类型等。(2)文献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等。对以上各个指标进行界定和编码,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提取,将提取的信息分别录入数据库。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选文献进行全文下载,利用Note Express软件的导入功能将文献全文导入到Note Express中,并对文献做简明题录分析,利用软件中的“文件夹信息统计”功能对文献从发表年限、第一作者单位、文献来源,文献性质、基金来源,研究内容、被引用的频次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分布情况 文献的分布并不集中,较为分散,所研究的90篇文献分布在50多种期刊上,其中收录文献3篇以上的期刊有6种,分别是《全科护理杂志》收录4篇(4.44%)、《护理管理杂志》收录3篇(3.34%)、《护理研究杂志》收录3篇(3.34%)、《护理与康复杂志》收录3篇(3.34%)、《国际护理学学杂志》收录3篇(3.34%)、《中华护理杂志》收录3篇(3.34%)。根据布拉德福定律[5]将期刊按其刊载论文的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把期刊分为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研究发现,各区论文数量相差较大,这可以反映出我国对于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研究文献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初步研究始于2005年,以后逐年增长,2008年5篇(5.56%),2009年5篇(5.56%),2010年8篇(8.89%),2011年10篇(11.11%),2012年11篇(12.22%),2013年14篇(15.56%),2014年16篇(17.78 %),2015年18篇(20.00%)。这可以反映出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癌因性疲乏的现状也日益引起关注,而我国学者对于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

2.2 文献的质量评价及设计方法 采用2006年版的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制定的证据分级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研究发现,90篇文献中,A级文献4篇(4.45%),C级文献73篇(81.11%),D级文献13篇(14.44%),不存在B级文献及E级文献,文献质量中等水平者居多。在论述方法的使用上,77.78%的文献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且数据均经过规范的统计处理。13.33%的文献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仅有少量数据支持,只有8.89%的文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而在统计方法的使用上,14.44%的文献采用一般性描述统计分析,包括率、百分比、频数等资料。15.56%的文献中只采用了一种统计方法,而70%的文献均采用了多种统计推断及方法,包括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数据多在临床搜集且经过验证,比较真实可靠,具有说服力。

2.3 文献性质 收录的90篇文献中,其中文献类型以科研论著为主,为73篇,(81.11%)综述13篇(14.4%),系统评价3篇(3.33%),循证文献1篇(1.11%)。而科研论著文献中研究方法则以量性研究为主,主要是实验性研究,其中有43篇文献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占47.78%),文献类型及研究方法具体,见表1。

表1 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相关文献的研究方法及文献类型 篇(%)

2.4 文献被引情况 90篇文献中共引文348 条,其中未被引用者有15篇(16.67%)被引用1次者有10篇文献(11.111%),被引用2次者有15篇(16.67%),被引用3次者有11篇(12.22%),被引用4~11次者有29篇(32.22%),被引用15次以上者有10篇(11.11%)。其中引用频次最高的为《中华护理杂志》发表的一篇名为“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干预”的文章[6],引用频次为114次。可以发现,文献的被引频次不高,这也说明对于乳腺癌CRF系统研究尚未形成。

2.5 文献中的高频词汇 首先依据由Donohue根据齐普夫定律推导出的高频低频词界分公式:

其中,I1是词频为1的词的个数,T为高频词中的最低频值,即高频、低频词词频临界值,计算获得本次研究中的临界值为13,即认为出现频次超过13次者为高频词,也可认为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反映了我国国内学者较为重视的研究领域。笔者结合Note Express软件中的“文件夹信息统计”功能研究发现,所选文献中的高频词汇为“化疗”、“生活质量”、“乳腺癌”及“癌因性疲乏”,这也说明国内学者多将正在接受化疗或处于化疗间歇期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关注乳腺癌患者的疲乏状况外,还注重癌因性疲乏对他们的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的疲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词,见表2。

表2 乳腺癌CRF相关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词

2.6 主要研究内容 90篇文献中,探讨癌因性疲乏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状况及应对方式的文献18篇(17.78%),探讨关于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措施的文献56篇(62.22%),其中有关药物干预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影响的文献5篇(5.56%),护理干预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的文献最多,为33篇(36.67%),其他疗法干预的文献(如医疗体操、有氧锻炼、运动疗法、认知疗法、社会支持等)20篇(22.22%),探讨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的文献16篇(17.78%)。

2.7 文献的资金资助情况 一个领域所得到的基金资助情况也反映该领域的社会关注度。所研究的90篇文献中,共有15篇(16.67%)文献受到资助,其中受到省市级资助文献11篇(11.96%),受到医院及医学院校资助者4篇,这说明虽然我国已经开始重视癌症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的现状,但是从一定程度上临床工作者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重视还不到位,今后亟需加强。

3 讨论

3.1 我国对于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研究整体上呈上升趋势 从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来看,针对乳腺癌CRF的研究文献逐年增多,乳腺癌CRF正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我国学者也在不断探讨针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缓解措施,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CRF的治疗效果,从所研究的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学者侧重于对乳腺癌CRF的干预措施的研究,尤其是对于乳腺癌化疗的病人,缪格敏等[7]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的方式缓解乳腺癌患者的CRF,结果证明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CRF,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另外,其他疗法如认知、社会支持[8-9]等也可缓解患者的CRF,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3.2 关注乳腺癌患者CRF的现状 提高论文质量笔者研究发现我国乳腺癌的患者人群逐渐增多,癌症患者承受着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周期长,治疗花费高,同时,乳房的切除造成患者生理上的缺陷,使患者抑郁、焦虑等状况比较明显,更加重了患者的CRF[10]。另一方面,癌因性疲乏状况较为突出,张静等[11]研究显示以阿霉素为主治疗患者疲乏程度最重,患者在化疗中疲乏程度最重,在化疗中、后疲乏程度为中等程度,化疗前普遍存在着轻度疲乏。有研究[12]显示,65%~100%的化疗病人以及82%~96%的放疗病人均会经受不同程度的CRF,因此可以看出,不同的放化疗药物乃至不同的病理分期和不同的治疗方式均可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疲乏,因此,以后的研究还需关注乳腺癌患者CRF的现状,针对不同程度不同阶段的疲乏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另外,在以后的研究中,还应注重规范论文的研究设计,拓展研究方法,注重患者的主观感受,倾听患者的主诉,进而提高论文的质量。

3.3 借鉴国外研究经验,实现国内研究的本土化 然而,国外学者更注重对于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相关机制的研究,如对于导致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生物学指标以及病理机制的研究较多,这反映出我国国内对于乳腺癌CRF的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这可以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经验,制订出一套符合我国癌症患者的系统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另外,笔者发现我国学者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正在接受化疗或化疗间歇期的病人,而并未覆盖全部的乳腺癌病人,研究对象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今后应该拓展研究领域,尤其应该重视运用放疗或其他疗法治疗的乳腺癌病人。此外,还应注重不同病理类型的癌症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研究,逐步扩大研究范围,真正给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1] 薛秀娟,许翠萍,杨雪莹,等.癌因性疲乏测评工具及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9):859-861.

[2] Saligan LN,kim HS,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mmunogenomic markers and cancer-related fatigue[J].Brain Behav Immun,2012,26(6):830-848.

[3] Mast ME.correlates of fatigue in survivors of breast cancer[J].Cancer-Nursing,1998,21(2):136.

[4] 何晓玲,徐锦江,顾立学.化疗后不同时间有氧运动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13,34(8):69-71.

[5] 王晓芳,王健,袁广林,等.基于布拉德福定律的web被引频次分析[J].计算机科学,2012,39(6):328-330.

[6] 李亚玲,王耕,王明华,等.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35-338.

[7] 缪格敏.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1,9(8):661-663.

[8] 黄敏,刘雨生,朱春花等.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5,(13):1566-1568.

[9] 姜萍岚,王曙红,蒋冬梅,等. 长沙地区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9):844-848.

[10] 宾捷,卢吉平.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研究进展[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8):1594-1596,1597.

[11] 张静,谢晖,绳宇. 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及自我缓解方式[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8):554-557

[12] 周春兰,仝慧茹,李文姬,等. 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诱因分析[J]. 护理研究,2013,27(8):707-708.

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编号:ZR2015HM049)

高广超(1988-), 女,山东泰安,硕士在读,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许翠萍,E-mail:xucuiping775@sohu.com

R473.73

A

10.16821/j.cnki.hsjx.2016.13.023

2016-02-14)

猜你喜欢

因性乳腺癌化疗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跟踪导练(二)(3)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