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缘何难解『技工荒』?

2017-01-05张佳佳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职校职教产教

张佳佳

教育部最近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统计数据显示,全国2879所高等学校中,高职院校占到了1359所,高于大学本科院校的1236所。同时,中职学校的总数量达到近万所,全国各类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早已超过千万。我国职业教育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企业年年喊“技工荒”。以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的佛山为例,近年来始终面临人才紧缺的状况。一位职业教育专家对佛山地区的企业人才调研后发现,仅机器人调试工的工种缺口就达5000余人。

职校专业设置落后于市场、职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企业需求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国的职教。这样的尴尬,在《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前,何时才能扭转?

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例,人才需求统计显示,对技术工人有培训需求的企业占到81.92%,但企业对中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缺乏热情:90.14%的企业认为中高职院校的学生技能水平不匹配,69.72%的企业认为职业化素质不匹配。经济新常态下,职业院校漂亮的就业数据,市场上对技能人才的渴求以及他们超越一般白领的薪资水平,依然难掩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窘境。

就连德国驻华大使馆一等参赞在中德职业教育合作论坛上都直言中国职教弊病:“在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的形势下,中国必须改革目前的教学方式、体制,只有职业教育取得成功,专业人才紧缺问题才可得到缓解。”

事实上,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近年来职教改革的动作不断。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之后,作为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开篇布局之年,仅2015年,全国关于职业教育的文件就多达435个。其主要目标就是促进校企合作,提升职教质量。

然而,不管是一些地方出台对校企合作企业的税收政策优惠,还是整合各方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始终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

问题究竟何在?笔者就职业教育投入产出问题,采访过几家德国企业负责人,最深刻的感受是,他们始终强调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责任,这与不少中国企业计算教育成本呼吁补贴形成鲜明对比。对大多数德国企业来说,大家从技术人才水平提高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也让德企在参与职业教育中,将目光从眼下的利益挪开,放得更远,这恰恰是中国企业最应该学习的。

当然,德国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是有明确的法律约束的。而我国对待企业始终采用诱导和吸引的措施,使企业还未完全改变被动等待采摘技能人才教育果实的意识。

企业缺乏动力,谈何产教融合?产教不融合,职校培养的人才又如何跟上现实的步伐?从这个角度而言,只有通过法律制度和教育制度协同作用,让企业介入职业教育、主导校企合作有明确的渠道和责任,确保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与义务,产教融合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职校培养的人才才能符合企业的需求,喊了多年的“技工荒”才能得以缓解。

猜你喜欢

职校职教产教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我的职校我的梦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教中心“被托管”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