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问题”设计:破解阅读教学碎问碎答现象的妙招

2017-01-05朱玉湖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稻秧主问题蔷薇花

朱玉湖

阅读教学离不开提问,然而在实际提问的过程中,许多教师所提的问题过于零碎,无法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佳,于是“主问题”设计应运而生。“主问题”设计主要是针对课堂过多、过浅、过滥的应答式提问而形成的一种教学策略,它从教学核心目标出发,兼顾文本整体内容,用一个或几个支撑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积极思考、阅读、对话、理解、品析、讨论、感悟、创造,从而打造出高效、灵动的课堂。

一、着眼文章标题,巧妙设计,“点”阅读教学之“睛”

文章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琢磨而成的,是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着眼文章标题,抓住题眼,充分发挥这双“眼睛”的作用,悉心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主阅读、品析和学习。

比如,《小稻秧脱险记》这篇科普性童话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描述,写出了杂草对于小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于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笔者巧抓课文标题中“脱险”这一题眼提出了以下主问题: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它是如何脱险的,又是谁帮它脱险的?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这一核心问题自主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交流,抓住 “激烈”“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拼命地”“警觉”“纷纷倒了下去”等重点词语细细品析,反复揣摩,深入理解,从而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好科学的志趣。这样,通过着眼标题巧设主问题,既“点”了阅读教学之“睛”,提挈了全文,沟通了文脉,又点燃了学生的思维之火,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紧扣写作意图,精心设计,“寻”阅读教学之“魂”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一定的写作意图和深刻的思想情感:或通过赞美大自然的雄奇秀丽,表达作者向往美好生活的激情,抒发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或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朴素描写,彰显人性的光辉,赞扬人性的美好品格;或通过揭示某种社会现象,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给世人以深刻的警醒和启迪……抓住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主题思想,精心设计主问题,往往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的深层内涵。

例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中谦虚谨慎、知礼忍让、武艺超群却深藏不露的林冲与骄傲蛮横、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而武艺不高的洪教头两人鲜明的个性对比,就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学习时,笔者抓住文章的写作意图,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加以引导:作者在描写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细节内容时,对林冲的描写着墨较少,反而花大量的笔墨描写洪教头,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林冲和洪教头分别是个怎样的人?本文的写作意图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实?你能说说吗?……这样,通过紧扣写作意图,精心设计主问题,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思想主旨,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题的能力。

三、关注学生学情,有效设计,“扣”阅读教学之“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其最根本目的也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而服务的,因此,主问题的设计应关注学生的学情,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设计主问题时,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水平,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困惑点和关注点,捕捉学生学习的动情点,有效设计,从而“扣”阅读教学之“本”。

譬如,《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学生的关注点和困惑点是萨沙为蔷薇花遮挡风雨的行为。对于这一行为,学生的看法不一,有学生认为萨沙这一做法是对的,风雨来临,蔷薇花是脆弱的,我们应该保护它;也有学生认为萨沙不应该为蔷薇花遮雨,蔷薇花只是一朵花而已,若我们为它遮挡风雨,让自己因淋雨而感冒,这岂不是太划不来了。学生的这一争议点正好隐含着课文的情感教育目标和语言教学目标,于是笔者这样设计主问题:爸爸、妈妈、萨沙是怎么理解“弱小”的?你又是怎么理解“弱小”的?假设你是萨沙,你会不会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由此来培养学生形成不甘于做弱小者、自觉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总之,“主问题”设计是破解阅读教学碎问碎答现象的妙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主问题”,启发学生围绕主问题阅读、思考、对话、理解、品析、交流、讨论、表达,从而发散思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盐城市秦南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稻秧主问题蔷薇花
一株稗草的狡黠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
蔷薇花总黄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其动力学行为
雨中的蔷薇花
阿噗的蔷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