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提问,深化语文思维

2017-01-05宋伟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雨霖怀古高中生

宋伟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着眼于引导学生善思、质疑、提问,这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寻适合高中生的有效提问方式,以期巧妙架起一座座生生、师生之间有效对话的问题之桥,使之紧密连接语文课堂的所有环节,不断深化所教学生的语文思维。

一、比较提问,增强鉴赏思维能力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巧用比较提问,引导高中生比较思考不同对象的异同点,可以实现鉴赏思维质的飞跃。

苏教版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苏轼创作于被贬黄州期间,其写景、怀古、抒怀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代表了苏轼豪放雄浑之词风。笔者在课堂拓展延伸部分采用了比较式提问的方式:“苏轼的词和柳永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光辉,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与《雨霖铃》为例,请比较鉴赏两首词的不同风格。”笔者引导学生将该词与柳永婉约缠绵的《雨霖铃》从题材、主题、技法、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学生在把握探究方向后积极思考:“我认为《雨霖铃》主要写作者与恋人离别的情景,《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借景怀古。”“我认为《雨霖铃》的景是凄清的,抒发的是难舍之忧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通过缅怀英雄来感慨自己壮志未酬,抒发想建功立业的壮怀。”“我认为《雨霖铃》的主要特色是情景交融,而《念奴娇·赤壁怀古》采用了对比、用典。”“我认为两首词都有情景交融的技法,而柳词中还有虚实结合。”……学生在两首词的对比阅读中争鸣,于相互思维碰撞时深入诗词的情境,揣摩其异同点,每个学生都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其鉴赏思维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教师巧用比较提问,也要考虑文本特点及学情,让高中生通过难易适中的比较提问,在比较中走入文本情境,在鉴赏思维碰撞中融化冰冷的文字,在感受文本意境、作者意趣,升华自我情感之际,个人鉴赏思维能力必然会增强。

二、选择提问,培养判断思维习惯

据调查,一部分高中生在面临选择时判断思维混乱,新课标为高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判断思维带来了新思路。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依据文本创设的情境,巧用选择提问,引导高中生在理解、分析、评价以及推断问题后,选择最优化的判断思维,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苏教版高中语文《祝福》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的艺术形象,笔者为了引导所教学生挖掘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深刻理解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设计了选择式提问,让学生在辩论中培养判断思维:“祥林嫂在祝福之夜寂然死去了,死因是什么?你认为她是自然死亡,还是自杀,抑或是他杀?”“我认为是他杀,是柳妈杀死了她。”“我反对他杀的观点,柳妈很善良,从不杀生。”“我认为她沦落成乞丐落魄地乞讨,但没人可怜她,她那时都没有自杀,因此她是在寒冷的夜里饿死、冻死的,自然死亡的可能性最大。”“我认为是自杀,她问过人死以后有没有魂灵的问题,说明她曾经想过自杀。”“我反对,她去捐门槛赎罪,说明她向佛,不会自杀的,而且她不会祝福时自杀。”“我同意,她如果要想自杀,孩子死时早就跟着自杀了。”“我觉得的确是柳妈的封建观念杀死了祥林嫂。”“祥林嫂在捐门槛后遭受了一连串的打击,她已经绝望了,所以我认为是当时的封建礼教杀死了她。”“她就是被她身边的那些自私的、冷漠的人们活活逼死的。”……学生的判断思维在其选择探究中得到了培养。

高中生判断思维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选择提问也并不意味着是教师口中的“是不是”。只有真正的巧妙提问,才能让学生在分析鉴别问题后,做出科学的判断,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会为语文课堂注入个性的智慧,并利于他们判断思维习惯的培养。

三、层进提问,强化深刻思维力度

高中教学艺术讲究缘事析理、缘景明情。教师据此可以巧用层进提问,将自己设置的各个问题有机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在抽丝剥茧中走进文本,解决一个又一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在其获得层进知识的同时,也强化了其思维的深刻性。

苏教版高中语文《雨巷》一文为中国新诗领域树立了丰碑。为了引导学生走进这首幽怨而凄美的诗歌意境,去体会戴望舒纯洁而苦闷的真情,笔者设计了层进式提问:“同学们朗读后觉得这首诗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忧伤。”“幽怨。”“凄清。”……学生纷纷回答。“戴望舒在这首诗中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或含义?作者将意象叠加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作者借此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一边朗读,一边自主探究。“我觉得意象有雨巷、姑娘。”“我认为还有油纸伞、丁香、‘我。”“对,还有篱墙。”学生找出物与人两类意象后,开始进一步探究意象背后的深刻含义。“我觉得油纸伞的特点是复古、怀旧。”“我认为雨中的油纸伞朦胧,神秘。”“我认为雨巷是寂寥、悠长、幽静的,若在雨中,就有朦胧之美。”“我认为丁香、姑娘都是美丽、高洁的象征。”“我认为还有愁怨的特点。”“结合背景,我认为作者抒发的是失恋的痛苦之情。”“我认为诗传达了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学生由浅入深,聆听诗人内心的声音,深入理解诗歌意蕴,其思维逐渐趋于深刻。

可见,教师巧用层进提问,更容易落实新课标教学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语文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在自学、伙伴合作探究中都有问题可以思考,有契合自己学习实际的问题可以回答,在强化深刻思维力度时,也为语文课堂注入了不竭的活力。

四、剖析提问,提高抽象思维水平

高中生认识事物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若想达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则需要他们抽象思维的参与。而高中教师巧用剖析提问,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探究问题时,可积极调动他们的抽象思维,由表及里地挖掘问题的实质,实现自我认知的升华。

苏教版高中语文《虞美人》一文,历来被誉为“词中之帝”,笔者抓住该词中最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愁”字,设计了剖析式提问。“同学们朗读后最喜欢词中的哪句话?请找出这首词中的关键词。”学生自主朗读后,踊跃回答:“我喜欢最后一句。”“我也是,我认为关键词是‘愁。”……“既然该词的词眼是‘愁,请同学们找出李煜在词中抒发了哪些愁?”学生继续探究:“作者回想起皇宫,想起锦衣玉食的生活及后宫嫔妃,我觉得这是抒发了对往事的哀愁。”“我觉得李煜此时成为阶下囚,想到以前真正的自由,因此哀愁、苦闷。”“词人不堪回首,在月明之夜想到南唐,而复国无望,我认为他抒发的是亡国之愁。”“雕栏玉砌还在,朱颜改变,是指国家灭亡,抒发的是亡国之愁。”“我还有补充,李煜的容颜变了,国家不在了,此人的地位变了,感受也变了,我认为他传达的是物是人非之愁。”“我认为月代表思念,词人还抒发了思家之愁绪。”学生剖析诗词以悟词情,其抽象思维得到极大的锻炼、发展。在所有问题解决的那一刻,仿佛感受到李煜心底涌动起伏的情感激流正蓄势待发。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解决问题远不及提问的意义重大,高中语文教师巧用剖析式提问,能集中学生分析问题的注意力,还能撩拨所有学生的抽象思维之弦,引领其由表及里地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弹奏出一曲曲灵活与有效兼备的耐人寻味的和谐乐章。

总之,高中课堂提问是一门值得所有教师深入研究的学问,作为致力于深化高中生语文思维的教师,我们要吃透教材,掌握学情,以善问、巧问的方式引发高中生保持语文学习的热情和生发自主探究的期盼,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课堂提问风格,踊跃开启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大门。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雨霖怀古高中生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雨霖铃·有一年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清晏园怀古
题庐山三叠泉
上都怀古
一字一句总关情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翠云廊怀古